张宇科
在教室的西北角,坐着一个身高一米七多的大男孩儿,他学习成绩总是处于年级前三名,却像个没有感情的木头人,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从不与同学交流。他叫Z。
Z孤僻的性格让大家不由得疏远他。
课间,我和一位同学在操场上打羽毛球。“吃我一记‘天降流星!”这位同学大喊着,直接将羽毛球打飞了,不偏不倚正好落在Z的面前。他低头看了一眼,竟然直接迈了过去,似乎觉得不踩到就好。“这什么人啊!真无情!”我俩嘀咕道。
下午的体育课,我们七年级要举行一场拔河比赛,需要从班里挑出1 0个力气大的男生。身材健硕的同学纷纷举起了手,但还是差一个人,大家都把目光投到了坐在角落里的Z身上。可他却无动于衷,老师也没有一丝劝劝他的意思。最后只好让M同学去凑数,结果比赛输了,大家不禁对Z心生埋怨。
放学前,老师重新排了座位,我的座位调到了Z的前面。我很不情愿,生怕课上没人与我交流讨论问题,但师命难违。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超纲的难题让大家讨论。我绞尽脑汁,却一点儿思路都没有,只好无奈地回过头向Z求助。他似乎被我的主动吓到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在练习本上给我画图分析,我的思路慢慢打开。“解出来了!”我高兴得禁不住握住了Z的手。他怔了一下,然后笑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笑。
从此,我不再那么讨厌他了,慢慢开始和他交谈。一次,我跟他提起拔河比赛的事儿,他声音低沉地说:“我又何尝不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但……但一次意外,我从房顶上掉了下来,背部脊椎骨受了重伤,在医院住了3个多月,出院后还是不能大幅度弯腰,或让背部承受太大压力。所以……”“对不起,我错怪你了!”没等他说完,我就懊悔得不行,忍不住向他道歉。他笑了笑说:“不知者不怪嘛,没必要道歉的。还有,以后有什么难题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解答。”
有了我带头,同学们也都开始接触Z,遇到难题向他请教。从此,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Z成了同学们的小老师、好朋友,课下他经常被同学包围,大家都小心地和他保持距离,不碰到他的背部。
新学期,我和Z不在一个班了,Z的座位依然在教室的一个角落。每当我从他班的教室门前走过,都会探头朝他的座位望一下。有一次,我看到Z正投入地和同学们探讨问题,讨论声与笑声传出教室,我不禁为Z高兴。
(指导老师 缪金培)
简 评
这篇文章很好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文章开篇直接写“我”对Z的印象不佳,称他是没有感情、性格孤僻的木头人。然后通过两件事指出他的不好——羽毛球落在他脚边,他居然直接迈过;拔河比赛差一人,身材健硕的他却无动于衷。这是“抑”,为下文的“扬”做铺垫。紧接着,文章把重點笔墨放在了“扬”上面。先写数学课上,他帮“我”分析难题,让“我”对他的印象有了一些好转;再写他对“我”误解他不参加拔河比赛的宽容,让“我”心生感动;最后写真相揭晓后,他与大家和睦相处,“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文章层层递进,波澜起伏,布局巧妙,读起来触动人心。
(雷碧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