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琦
关注两会,把握教育和留学重点。
2021年3月4日至3月11日,全国两会召开。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两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对教育界人士来说,每年两会是指引教育工作发展的风向标。跟随其指引,方能把握好时代的脉搏,紧跟大趋势的潮流。
2021年两会,释放了哪些教育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全面有序复学复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据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在会上还回应了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听取了委员王欢关于“校外培训”“贩卖焦虑”“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的发言后,习近平表示,“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关于“唯分数论”的问题,习近平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
关于“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习近平说:“不仅是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网络上还有很多污七八糟的东西,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关于社会关切的“教育公平”问题,习近平表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习近平表示:“我们来共同关心这些教育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政府工作报告
为教育划重点
每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21年是“十四五”开年。值此承上启下之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在“十四五”期间,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2021年的工作重点。其中的教育相关部分,涵盖了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头戏,内容如下。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强县域高中建设。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建设,促进新兴交叉學科发展。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规范校外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给教育工作划出了重点。这些重点,就是教育工作者最需要关注的方向。其中,“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挥在线教育优势”“规范校外培训”等要点,尤其值得教育机构和国际学校参考和思索。
这些提案与留学息息相关
“建议提高来华留学生招生标准”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彦明带来了《关于优化外国来华留学生政策的提案》。
他建议,提高来华留学生招生标准,除了外国政府委派的来华留学生可以降低录取分数标准外,其他所有自愿来华留学生都必须满足应有的录取学分标准。严把录取关,努力招收高层次、高质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不可滥竽充数,不盲目追求招生数量而忽视质量,维护国家教育的声誉和教育权利的平等。另外,特别应规范、优化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
据报道,2020年,民进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大会的提案建议,分层分类制定来华学生的招收标准,区分学历、非学历学生类别,制定和完善国家基本标准;各校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制定院校标准,提升留学生生源质量。加强对留学生的选拔、考核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制定并完善招收高水平留学生的鼓励政策,激励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际教育和研究环境,吸引高素质的国际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网罗优质生源。
报道称,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2020年也建议,要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系,转变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思路,尽快降低对高校留学生数量指标的要求。结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6年试点认证、2019年正式认证的实践,建议两年内完成全国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的质量认证工作,确保高等院校的招生更加透明地接受社会监督。高校承担对申请者严格审核的责任,对出现违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应细化问责追究的处理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党组2020年5月曾专门下发通知强调,各单位严格执行《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各项要求,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严格招生审核、过程管理和评审制度,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建议建立国内外高校学分互认机制”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鼓励留学生回国的建议。杨松告诉澎湃新闻,在议案准备阶段,她深入调研,走访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深度了解中国学生国际交流发展现状。在调研中,杨松代表意识到,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国众多优秀大中学校学生面临的国际求学风险和压力加大,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和国家人才安全。
杨松建议,建立学生在国内外高校间转学及学分互认的机制,为学生在国内外高校间转学提供便利。“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国大学纷纷停止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授课,签证限制及相关政策对中国留学生带来了学习生活困扰和经济损耗,留学生的学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杨松说,疫情常态化下,留学生转学回国的意愿越发迫切, 解决归国留学生学籍问题成为学籍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对此,杨松结合调研情况建议:
教育部门要鼓励国内高校出台政策,在疫情期间等特殊情况或时间段接受优质生源回国借读或正式入学;
建立国内外高校间学生转学及学分互认的机制,为学生在国内外高校间转学提供便 利;
鼓励增加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为出国留学受阻的学生提供更多就学选择;学习全球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借鉴大学捐赠基金等形式为国内高校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提升国内高校教育质量和国际化办学能力,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和更高质量的外国学生在中国大学就读,提升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议调整疫情期间留学生回国就业落户规定”
据清华大学新闻网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在海外完成学业后回国就业、创业。其中北京、上海作为我国的教育、科技与经济中心城市,是留学生回国就业的首选目的地。同时,京、沪两地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给予海外归国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在落户、创业方面的便利,以吸引优秀国际化人才回国。
按照规定,归国的硕、博留学生可在回国之后两年内享受这些优惠措施。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大量留学生或因学校关闭、躲避疫情而提前回国;或因国际航路中断、机票昂贵而停留国内无法回校,不得不以网络授课和网络答辩方式完成学业;或在国外拿到毕业文凭后,因国际航路中断、机票昂贵等原因滞留在国外。
在上述情况下,依照原有的“学成回国后两年期限”计算方法,这些提前回国的博士、硕士留学生在拿到学位后,可利用的在京、沪就业落户时间窗口已被消耗大半,远远低于2年,使这些学生就业面临很大困难,打击了他们回国报效的热情,造成了人才浪费。
报道称,为解决此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教授蔡继明提出如下建议:
对非北京、上海户籍留学人员申请办理在京、沪就业落户手续的两年期限,其起始时间的计算办法,应该调整为:从留学生拿到毕业文凭后实际入境的日期算起,或者从留学生在入境后实际拿到毕业文凭的日期算起(以文凭标注的时间为准)。总体原则,主管部门应根据留学生的上述两种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充分享有2年的留学生就业落户优惠期。
此外,由于留学服务中心实际办理落户手续需耗费较长时间,建议将规定改为“只要在两年期限内得到用人单位的正式录用通知,提出落户申请即有效”,或者“只要以留学服务中心收到落户申请材料之日计算未超过两年有效期的,提出的落户申请即有效”。
同时,考虑到留学服务中心在认定留学生身份时,对留学生在海外时间有明确要求(通常要求学生在海外累计时间不低于360天)。对于由于上述疫情原因不能满足在海外的时间要求的留学生,主管部门应酌情降低留学生在海外的时间要求。
“建议启动国内国际化教育‘内循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建议,分类吸纳消化国际高中生进入国内学校的国际班就读,尽快启动国内国际化教育“内循环”。“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國际高中生,无法返回原就读的国外学校,但所学的课程与国内不兼容,绝大部分都没有国内的学籍,很难转回国内的普通高中。”
周洪宇发现:“家长普遍存在焦虑,孩子在国外学业没有完成,受疫情影响回来,学习被迫中断了。”
周洪宇表示,即使地方政府通过一定程序认定国际高中生拥有“高中同等学历”,使之具有高考报名资格,但在当下的高考体系里,并不具有优势,很难考取理想高校。
报道称,国际高中生进入国内中外合作高中,将会成为新的选择。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高中已形成完整体系。以武汉一所中外合办学校为例,其所开设的课程与国外学校同属一个体系,完成学业后可以参加国外高考,拿到国外文凭。
周洪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视情调整相关政策,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适当放开,方便其与国内的国际高中对接,并在学历认证上作出适当调整。另外,需注意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不能影响高考公平,所录取的国际高中生,未来只能颁发外方文凭。
周洪宇总结说,我国还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建构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制度。包括构建国际化背景下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立留学生回国学习衔接制度,为留学生回国继续学业提供制度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