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 空间设计

2021-03-31 23:00张泽玉杨舒婷
中华建设 2021年8期
关键词:屋顶花园教学楼空间设计

张泽玉 杨舒婷

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是学生自主学习交往的重要场所。本文总结归纳了高校教学楼开放性交往空间设计原则,分别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整体空间提出了空间序列、视线渗透、立体化三种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组合设计,并针对建筑入口门厅、庭院和通高、开放平台、屋顶花园四大主要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提出营造方法。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许多高校新建及扩建来满足授课所需。传统高校教学楼主要是教室、办公室及交通等组成,虽然满足教学需求,但是空间形式非常单一。根据著名的“二八法则”,课堂授予的知识占比只有20%,其余的80%来自于交流探讨等。由此,可见,高校教学楼除了要满足课堂授课的需求,还应引导、促进学生自发的学习交往,注重开放性交往空间的设计。

一、高校教学楼开放性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1.空间功能多样性原则

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应既保持联系又相对独立,设计需要遵循功能多样性原则。交往空间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交往活动的载体,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个体特征及不同的活动性质设置符合不同功能需求的空间,例如,有安静区和活跃区、小群体空间和个人空间等,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增加交往发生几率。

2.空间形式多元化原则

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形式的设计要遵循多元化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功能空间形式多元化,二是相同或相似功能空间形式多元化。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决定空间形式必然多元化,而即便是功能相同,也可以利用不同的限定方式增加空间的趣味性,营造不同的学习交往氛围。

3.空间的可持续性原则

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的设计要遵循可持续性原则。一方面设计时,要满足合理性、节能性和环保性要求,即合理利用和分配空间资源,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节能设计降低能耗,使用环保材料;另一方面设计时,要遵循弹性空间设计,满足目前活动交往所需,又能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功能置换,为今后空间调整上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变性。

4.空间的人性化原则

高校教学楼的设计对象即为学生,进行开放性交往空间设计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生理及活动需求,创造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空间。同一教学楼内学生的年级、专业、兴趣、学习方式等不同,设计前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群体及个体的诉求,设计适应不同人群和个体的各种学习交往空间。还可以从使用者心理及行为习惯出发,进行空间引导,优化空间界面环境,激发学生有效、积极的学习交往行为产生。

二、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组合设计

1.水平方向的空间序列设计

传统高校教学楼水平方向空间组织过于单一,多为厅——廊设计,如门厅——走廊、枢纽厅——走廊等模式,空间乏味无趣。

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首层水平方向的空间序列组织主要是针对从建筑外部到建筑内部的空间体验设计,注重进入教学楼后使用者心态及情绪的变化,而其余楼层水平方向空间序列设计则侧重于使用者内部空间体验。通过“起、承、转、合”的空间逻辑设计,将多个空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贯通又不失独立,变化又不失整体,师生行于其中、乐于其中,学习交往也自然应运而生。

2.垂直方向的视线渗透设计

传统高校教学楼竖向方向空间组织缺乏,楼层与楼层之间依赖于楼梯或电梯联系而完全封闭,或者仅存在局部两层通高的门厅,亦或是一个单一的贯通庭院,竖向空间组织非常具有局限性。

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组合已经不再局限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空间通过透明材质或开放限定设计,利用中庭、架起、挑出等手法可使不同高度上空间保持某种视觉上的联系及渗透。垂直方向的视觉渗透拓宽了空间的广度,将不同功能空间或相似、相同功能空间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新型复合空间,进一步提高了空间趣味及空间活力,有助于师生驻足与停留,从而增加了学习交往的发生。

3.整体空间的立体化设计

高校教学楼在公共空间部分利用特定元素如中庭、通高、开放性楼梯等形成“立体化”视觉中心,其他开放空间围绕“立体化”视觉中心布置。无论是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组合,还是水平方向的空间序列组合,均可以在“立体化”视觉中心处形成序列的高潮或次高潮,空间在此处有序叠合交错,形成教学楼内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立体体系。学生在其游走、驻足、休憩中得到心理的放松或者灵感的激发,更好地满足了学习交往的需求。

三、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营造

1.入口门厅设计

门厅是建筑室内、室外的过渡空间,首要的功能是对人流的集散与引导,还可以具有休息、展示、咨询、等候的功能,需要满足空间尺度与心理尺度的要求。设计方法:(1)按照功能需求通过铺装、围合等对空间进行分割限定,空间既联系又独立。(2)通过两层、三层通高扩大空间,使门厅宽敞明亮。(3)通过墙面装饰、小品设置、植物与水池引入,增加门厅空间活力。(4)结合楼梯、中庭设计,提升整个教学楼的学术氛围和整体品质,给予来访者对建筑内部空间良好的第一印象。

2.庭院和通高空间设计

庭院和通高规模有大有小。规模大得多出现于“回”字形或“U”字形建筑,形成整体建筑的“视觉中心”和“空间高潮”,适用于建筑面积较大的高校教学楼设计使用。大的庭院或通高设计注重使用者视线的渗透,注重“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其营造方式:(1)引入绿植、水体、小品等,提供视觉上的可观赏度,增加空间的活力。(2)靠近庭院或通高布置,在庭院或通高的边缘进行凹凸、曲折变化,丰富空间表现。(3)运用“桥”空间,“桥”实际为悬浮的走廊,一方面提高建筑交通的便利,另一方面提供使用者远眺与交流的功能,形成视觉上的渗透。(4)注重“面面”不同设计,庭院或通高一般具有四个面,面与面的设计要有变化才不至于空间呆板。除了上述前3种方式可用外,还可以利用旋转楼梯、直跑楼梯、面的开放程度及形式来形成不同变化,塑造空间趣味。

小的庭院或通高设计更加灵活,适合建筑局部用于调节建筑氛围,打破空间枯燥与呆板。小的庭院或通高也可以适当运用大的庭院或通高中(1)、(2)、(4)的设计来调节空间形式。但是有些庭院或通高过于小,不宜设计太多变化,造成视觉繁冗,影响整体空间效果。

3.开放平台空间设计

开放平台空间是高校教学楼开放学习交往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内平台空间营造方式:(1)通过地面抬起及下沉限定,设置完全开放空间,与周围空间构建流动空间,如展览区域。(2)根据功能使用透明材质或格栅、矮墙、家具等形成半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私密性,提供给使用者休息、讨论、学习的交往空间。(3)多结合庭院或通高空间设置,有规律的挑出可形成空间的节奏与韵律。室内开放平台空间依赖于交通空间布置,又要区别于交通空间,避免相互干扰,影响彼此正常使用。

室外开放平台空间营造方式:(1)结合绿色植物、家具等进行限定维护,既有一定维护结构,又与室外自然相联系。(2)空间边缘可寻求自由形态,如曲线、折现、波浪线等。(3)有规则的多层设置形成韵律和节奏,例如逐层后退平台设计,有利于建筑立面的美观。

4.屋顶花园设计

高校教学楼数量在总校园建筑中占有很大比重,屋顶花园的设计可以丰富“城市第五立面”,调节校园微气候,具有生态效益。屋顶花园视野开阔、空气新鲜,但是大多仅有绿化和部分座椅,缺乏围合,再加上层数较高,处于交通流线末端,使用率比较低。屋顶花园的营造方法:(1)丰富绿化结构,合理布置活动所需家具,改善屋顶环境。(2)适当引入维护墙体和屋顶,起到遮蔽作用。(3)引入抬起、下沉等空间限定手段,丰富屋顶花园空间,吸引师生休闲、交流。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高校教学楼就是基地的核心。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即将到来,传统教育思想已然向素质教育思想转变,开放性教育培养成为一种必然的方式。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知识、信息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想象力。随着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高校教育培养模式也将随之变化,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设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猜你喜欢
屋顶花园教学楼空间设计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呼噜猫的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防水材料选择与应用
南京最美“网红”屋顶花园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美出你的风采——我和我的屋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