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能源企业转型需要颠覆性思维
——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综述

2021-03-31 16:58:53闫坪卉
中国石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储运炼化双碳

□ 本刊记者 闫坪卉

当前,碳减排成为全球共识。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加速了能源转型进程,也加快了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达峰的步伐。面临“双碳”目标新要求和能源转型大趋势,能源企业如何加快推进减排减碳、转型发展?9月16日,在以全球碳中和与能源变革为主题的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大型能源企业和金融集团的众多专家提出真知灼见。

中国石化总经理马永生受邀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石化将大力实施绿色洁净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引领我国能源化工行业低碳转型。

油气行业发展路径渐趋清晰

“双碳”目标下能源低碳化转型将显著加快,油气行业发展路径渐趋清晰,加快打造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绿色储运体系、绿色技术支撑将成为油气行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角度看,未来需要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升油气供给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着力打造绿色油气田,加大控碳减碳降碳力度。大力提升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通过节能提效、降低能耗实现减碳;减少并最终避免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开发分布式风电、光伏和地热资源。

马永生在论坛上说,在推进碳中和过程中,我国炼化产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碳约束,要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炼化行业集中度,推进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产能建设,严格行业能耗和排放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资源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建设智慧炼厂,实现智慧化管控和节能增效;加速炼化产业用能结构调整,推动“气代煤”、电动化,加强绿氢供应,推进减排降碳;加强石化产品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加大塑料等石化产品的回收利用力度。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打造绿色储运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国内外大型油气储运企业针对天然气管输过程中甲烷逃逸,已普遍建立起有效的一体化管控体系。未来应积极优化油气储运设施布局,加强智慧管网建设,完善储运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储运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减少油气储运过程中的甲烷逃逸。

同时,随着化石能源需求峰值点的前移,油气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应大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打造绿色技术支撑,建立绿色低碳竞争力。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研究氢能制运储销全产业链技术,重点解决好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的成本问题,尽快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加强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发,推进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高端材料的技术研发。

实现碳中和需要打开想象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在论坛上说,碳中和就是要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埋藏。中国要在30年内从全球最大碳排放量降至净零排放,还要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难度极大,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创新,颠覆原有思维,打开想象空间。

资源循环利用时代,物质是不灭的,只要有能量,就可以把使用过的低品位资源重新变成高附加值资源,实现碳在材料中循环利用。化工领域要跨学科发展,与生物、物理、信息等专业结合,形成产业之间的融合,实现指数型发展,制造先进的材料。

零碳电力供应完全可以实现。光伏和风电资源是无限的。目前,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成本下降非常快,但是很不稳定,需要与储能相配合。可再生能源加上储电技术,就是人类未来能源的解决方案,这是全世界的共识。

实现碳中和需要打开想象空间。比如为了解决光伏发电不稳定、储电价格高的问题,可以搭建一个洲际电网,实现太阳能的长时间平衡。我们不妨多开动脑筋,一些现在认为不可能的事,在40年后也许就成为可能。

金涌说,当前的最大问题是储电。可移动、最好的储电方式就是锂电池。随着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材料研发应用,中国电池行业能够实现世界领先。

要把碳留在材料里

谈到原油的出路在哪里的问题时,金涌表示,传统的炼化技术,原油大概80%制成汽柴油,只有20%制成乙烯、丙烯、甲苯、二甲苯等材料。到2060年,电动汽车全面投用,汽柴油需求量将大幅下降,就要颠覆现有的产品结构,80%要制成材料,留20%制造燃料。目前,清华大学正在研究此方面技术,可以产出接近70%的材料类产品。

现在我国每年炼制6亿~7亿吨原油,但石化材料最主要的产品聚乙烯的产量只有3000万吨,每年我国聚乙烯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产品结构调整后,原油中的碳就可以作为物质存在于材料中。

煤的出路在哪里?目前,煤制油、煤制烯烃产能规模都达到千万吨级,但从“双碳”目标角度看,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多、水耗大,利用方式不合理,已不可能再发展了,必须找到新的方式。

煤的出路在于火电调峰。煤如果分质利用,碳变成半焦,可用来发电,碳氢化合物可利用燃气轮机发电。这样,一来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来可实现调峰。到2060年,中国可能还保存一部分火电用来调峰。

碳本身也是还原剂,半焦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把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来制造化工产品。这样一来,半焦就变成碳汇,能够处理二氧化碳了,这就是颠覆性思维。

中国非常需要乙醇,但没有那么多富余粮食用来制乙醇,可以通过一氧化碳与厌氧梭菌反应制乙醇,国内已建成两套4.5万吨/年的装置,而且副产5000吨/年的生物蛋白饲料,把无机碳变成了有机碳。乙醇脱水后就是乙烯,再聚合后就是丁二烯,可用来制造塑料、橡胶纤维。

未来40年,关于煤化工如何不烧煤,而是把煤变成材料,还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出现。

天然气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前,天然气主要作为居民燃料使用,但用天然气烧一壶开水热量利用率大概只有30%,而使用电热壶烧水基本可实现热量完全利用。天然气(主要是甲烷)中每有1个碳原子,就有4个氢原子,是最好的碳汇,可以跟二氧化碳反应制氢。金涌说,天然气更适用于工业生产,热化学转电化学是转型的重要方向。安排好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自然代谢、工业代谢、社会代谢,重新规划两个元素的使用,任重道远。

如何不让二氧化碳上天?森林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但大量落叶腐烂,产生的甲烷气变成碳源,种树不是最终解决方案。目前,清华大学在探索秸秆、农林废弃物等通过加工转化为生物碳,这类生物碳是最好的碳吸附剂,可以改善土壤。清华大学还在探索利用地球上大量存在的硅酸盐与氯化铵、二氧化碳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碳酸钙,把二氧化碳变成可用于造纸和塑料的纳米级石头,实现碳不上天。

猜你喜欢
储运炼化双碳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研究进展
化工管理(2022年13期)2022-12-02 09:22:44
大庆炼化:首季完成68% 年利润额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财经(2021年10期)2021-06-18 19:29:20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决策(2021年5期)2021-06-10 09:04:11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石油炼化检维修化学清洗概述
同贺《中国储运》杂志创刊二十五年
中国储运(2015年1期)2015-11-21 02: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