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凝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目前,人口老龄化逐年加剧,最新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老年人口数量也居世界第一。环境污染、医疗体制不健全以及卫生健康领域投入不足,使国民对于健康问题更为关注,通过医学、心理学等方式帮助国民强身健体。国外学者发现,室外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康复性景观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标志性城市公园的建成,逐渐开启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高楼鳞次栉比,城市环境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产生心理或者生理上的疾病。美国学者很早发现,室外景观设计对市民身心健康起到关键性作用。我国康复性景观的发展起步较晚,早期研究康复性景观设计只停留在对国外研究的引入、老年康体健身活动设施以及医疗空间的康复性景观的研究探讨上。我国民众不仅面对身体上的疾病,还承受工作、环境及家庭压力等。室外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21年5月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的通知,广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2.35%,较2012年的7.06%提高了50..%点。老龄化进程加快,加上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使城市病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从3个方面探讨广东省城市公园康复性景观的设计方法,并总结设计要点。
广东省是岭南园林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三大主流园林之一。相较于北方园林的气势宏伟、江南园林的清新雅致,岭南园林讲究市井气息,人们在城市中心看到的多为酒家园林,其将传统园林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实用性空间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这种独具一格的山水文化特色应用在城市公园设计中,更易让当地市民接受,还可以通过“第二自然”的营造促进民众的身心健康,达到康复的目的。
岭南园林现存比较重要的几处多为明清时期的私园。在空间布局上,以“咫尺山林”的造景形式为主,通过隔景、障景、借景等造景手法,达到步移景异、扩大景深的效果,从而延长游览路线,形成承上启下的空间序列。在广东城市公园中,可以根据传统园林的造景模式,形成不同的功能空间,市民可以按照路线游览不同的空间,丰富市民的观景层次感。在功能布局上,根据需求可以安排休闲游览区、滨水观景区、娱乐活动区、康体健身区等,按照其特点进行设计,可以满足不同民众的需求。空间布局上应有开有合、疏密有致,如岭南园林平面布局上设计的“留白”,在城市公园中以建筑群、植被或者节点作为“密”,水域、空旷的草坪等作为“疏”,达到疏密有致的效果。在行为活动上,需要有林下游憩,也需要在开阔草坪上开展健身运动。在自然环境中可以有效改善身心健康,同时满足需要私密空间的居民需求,以及部分需要活动、交流谈话的人群需求。岭南园林如四大名园可园、梁园、余荫山房和清辉园都是小尺度的私园,可以通过空间序列尽最大可能延长游览路线。现代公园也可通过园路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效果,让民众呼吸丰富的氧气。可以根据现代人的需求设计健身步道,帮助跑步爱好者增加肺活量、减轻工作压力,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净肺空间”。它同样适合有心脏病的老年人,也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等问题。还可以在游憩小路上铺满光滑的卵石,在这里经常走动可以达到足底按摩的功效,使人神清气爽。
岭南园林的传统造园技艺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如丰富的岭南建筑脊饰上,有灰塑、琉璃或者陶制装饰品,题材多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典故、本地水果或自然风景等为主。通过传统技艺的展现,可以让人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不仅增长见识、赞叹古人的文化艺术造诣,而且心旷神怡、有效释放压力,实际上是一种“影视疗法”。
植物疗愈化设计是康复性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植物的冠幅大小和种植位置构成林缘线,植物的高差变化和种植层次构成林冠线。在室外空间布局上,除了通过地形、构筑物等进行空间营造以外,还可以通过植物来划分空间。通过植物的竖向变化达到蓄水目的,从而缓解广东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树木也是防风防火的天然屏障。通过植物的竖向复层植物种植变化,带给城市居民丰富的景观感受。种植的地形尽可能以缓坡形式为主,辅以种植低矮剪型的球状树篱。如果需要走到高处,可以在缓坡处安置宽阔低矮的台阶,驳岸处以植物过渡,再配置平静的湖面,让市民的体验感和视觉感都处在舒适的范围。此外,还需要适当在休闲座椅处种植庭荫树。种植阔叶落叶乔木的庭荫树,夏季可以乘凉;在日照时间减少的冬季,独留枝干,阳光可以穿过树枝照在人身上,适当的光照有利于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植物还具有防噪消声功能。城市居民经常受交通噪声、市政建设噪声的侵扰,植物作为有效屏障可以营造城市中的世外桃源,特别能为自闭症、孤独症儿童,以及其他对声音敏感的人群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
植物还可以通过其肌理、质感、颜色、气味等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植物叶片通过形状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有的常绿植物如侧柏、铺地柏等针叶或鳞叶植物,给人以防御性的安全感;针茅、粉黛乱子草叶片纤细,给人随风飘扬的感觉,可以种植在安静休息的区域,针茅和苔草搭配还能给人平静安详之感。植物种类尽量以灌木为主,其次是乔木。特别是小尺度的园中之园,乔木宜以小乔或者中乔为主,尺度适宜,让人感觉亲切而非遥不可及。由于广东地区应用的植物种类较多,如小叶榄仁、香樟等多作为行道树还有小叶紫薇、凤凰木、白兰、莲雾、龙眼等乔木和龙血树、蜘蛛抱蛋、灰莉、艳山姜、棕竹、铁角蕨、杜鹃花等灌木。也可以在公园设置多处草坪,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室外活动场地,让居民更好地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肌理和质感,起到安抚治愈的作用。少用产生飞絮、带刺或有毒果实的植物,以防抵抗力低的儿童过敏或中毒。植物味道、色调的选择对城市居民的心理有很大影响。暖色系植物给人带来光明、热情、向上、奔放、喜悦之感,冷色系植物给人以安静、平和、镇定之感。暖色系的植物对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有重要作用,颜色交错的植物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色彩认知。但暖色系过多给人不安、烦躁之感,特别是对于一些精神病患者,更应该注意植物颜色的选择数量,以2~3种颜色搭配为宜。在安静休息区,可以选择种植黄色、绿色、紫色等色系的植物。植物的芳香对人体有益,但不是所有的芳香型植物都可以应用在康复性景观设计中,过多香气或者长时间待在香气环境中导致呼吸道敏感。在现代公园的美化设计中常选用茉莉,它具有静气凝神、缓解压力的功效;菊花对视力恢复有一定的作用;桂花可以减轻头疼症状;迷迭香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和降低血压。
城市公园康复性景观设计充分挖掘人们感官感受的潜能,通过刺激听觉、嗅觉、触觉等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从而达到康复作用。比如风吹竹林声、瀑布的落水声、跌水景观的水声、鸟鸣声等,都能触发听觉感知;斑驳的墙体、柔软的草坪、龟裂的树皮等可以开发触觉感知。这些设计都能使人们更加与大自然亲近,缓解身心疲劳。在城市公园康复性景观设计中,也可以从开发青少年智力的角度考虑,将儿童区分成1~3岁,4~6岁,7~12岁不同年龄段进行布局设计。学龄前儿童对于世界处于探索阶段,他们通过触觉来感受世界,在设计中要注意儿童的身体尺度。儿童装置应注重可参与性,通过活动达到景观效果,释放孩子天性,还可以刺激特殊儿童的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同时,应注重设计多人参与性的活动,可增强自闭症儿童的互动性,使他们通过和小朋友们互动达到康复目的。在学龄前儿童区可以设计苗圃栽培区,有利于儿童认识植物,学习修剪植物、花艺栽培等,提高儿童对事物的兴趣。城市公园里还可设计小动物喂养区,通过喂养、抚摸动物,培养和小动物的感情,有益于孤独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广东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面临身心压力,康复性景观也越来越被重视。针对特殊人群,更应结合场地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完善城市公园康复性景观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