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装配式建筑证书的人才培养改革关键要领分析*

2021-03-31 06:03张玉林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砖瓦 2021年6期
关键词:证书装配式建筑

张玉林(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发展路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产业布局结构不断调整、生产技术水平快速升级、人民生活需要日益增长均对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相关政策扶持,更需要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支撑。对于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讲,1+X证书制度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高等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应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于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通过1+X证书制度来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十分必要。

1 1+X证书的政策导向与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一直从国外成功模式下的职业教育领域中进行学习和借鉴,也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2019年,1+X证书由国务院推动,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等模块从十个领域陆续起点试点工作。在政策指引下我国高等院校启动“1+X 证书制度”是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创新尝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落实这项政策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2 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

2.1 装配式建筑发展机遇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能源革命为引领,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指引。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旨在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碳排放,能够在建筑领域有效完成绿色发展的政策理念,装配式建筑类似于工业化的流程来进行建筑工作,革新了传统建筑中粗犷式建设,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建筑中资源浪费情况。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估计,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7万亿元,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全面普及成品住宅,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比率50%以上,保障性住房的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比率达到70%以上。这些指标给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使得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巨大。

2.2 装配式建筑发展挑战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领域的新型产业方式,发展周期相对于传统建筑较短,相关政策、制度标准不足,其中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工程结构安全技术方面,还存在技术瓶颈,导致装配式建筑目前发展受限。虽然装配式建筑有着性能最优化、标准统一化、时间便捷化、节能环保等优点,但是其预装构件综合成本方面在企业没有进入批量化生产期还是偏高,而相对于传统建筑资源消耗成本、环境保护成本还是具有核心优势,如何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中实现降费增效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装配式建筑制度机制方面,也面临着没有成熟的产业链和市场机制问题,从而导致装配式建筑规模零散化、工业化程度低的现状。正是基于此,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需要大力引进大量专业人才,扩宽装配式建筑发展空间,把握政策优势,才能更好地突破现状,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3 目前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的注入,才能抓住时代发展的风口,迎接发展的浪潮。专业人才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石,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原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中遇到诸多问题,导致不能为社会输送符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其中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3.1 教学层面

部分高校在装配式建筑教学中还是依靠传统的教材资源,忽视了建筑领域的变化,装配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其中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高校在专业教学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覆盖,忽视了装配式建筑实践性,致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快速高效地应用到建筑实践中。

在教学方式上,由于装配式建筑生产的多专业性和实践的复杂性等特点,使得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在教学方式创新上,高校还需继续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殊要求,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深化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专业知识。

3.2 实训层面

在装配式建筑教学中,大部分高校都有着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实践上验证理论知识的定义和相关理念,但部分高校在实际教学中,过度追求理论知识覆盖,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得不到有效内化后应用,很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虽然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会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能证书培养等相关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又存在忽视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现象,只注重实训项目的结果和科研成效,忽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技能培养,较大程度上存在偏离高校人才培养最终目的的风险。

4 把握改革的关键要领,抓好人才培养核心要素

4.1 创新“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4.1.1 证: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证明

1+X证书是指在校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该获得相应专业技能的多种技能证书。其中建筑类X证书是由教育部门、建筑行业协会、建筑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开发出满足不同岗位能力的技能证书,高校可以在教学中强化装配式建筑结构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作用,组织学生参加1+X证书考试,关注相关证书考试内容,并针对性设置教学课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证书考试,从而提高学生的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能力。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方案中,为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融合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构建学生考证知识基础,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内容独立开来,开设《装配式建筑构件与安装》课程,此外还配合开设《结构施工图识读》《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课程,为学生考证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紧密融合。

4.1.2 赛:激励和引领学生学习

“赛”,即与组织学生有序的参加装配式建筑相关的各类技能竞赛,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快速普及,各种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如雨后春笋,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竞赛,通过竞赛来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实用技能,提升自身在装配式建筑上的职业能力,找到自己的差距,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目标,行业竞赛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技能和发展前景,具有促进、激发、引领和选拔作用,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以笔者学校为例,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方案中,为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融合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构建学生考证知识基础,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内容独立开来,开设《装配式建筑构件与安装》课程,此外还配合开设《结构施工图识读》《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课程,为学生考证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紧密融合。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院及专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效,竞赛是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有效证明之一。持续支持专业教师和学生开展装配式建筑类竞赛技能培训,参加装配式建筑类学科竞赛。已构建起校赛、省赛、国赛的竞赛管理模式,参加师生分别取得优秀指导教师、学生竞赛各类奖项。

4.1.3 课:人才培养的根基

高素质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落到“课程”上面,在装配式建筑课程设置中须结合行业特性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专业教学课程,其中主要包括知识理论课程、技术技能课程、职业素质培养。并通过“证”“赛”、用人单位评价检验,对课程不断优化,持续建设提升。

4.2 创新高校装配式建筑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及水平的保障,教师队伍是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体系中核心力量。基于此,高校需要重视师资力量建筑,在装配式建筑教师队伍构建中不能完全借助传统建筑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通过育训结合、双师型教师建设、产教融合、专兼职教师配比等计划来完善装配式建筑教师队伍。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积极与地方装配式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建立人才交流通道,开展项目交流、技术研发、生产实习和学生就业等实质性工作。有效地利用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行业经验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到实际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专业能力;同时加强高校教师与装配式建筑行业交流合作,提高自身装配式建筑科研能力。

5 结语

1+X证书制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装配式建筑知识的学习成果,也对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体系起到完善作用,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须及时不断创新“证、赛、课”一体融通教学模式,结合师资力量建设,持续提升,不断改进,满足当前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人才需求,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应用性人才,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原动力。

猜你喜欢
证书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收录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