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东渐下的框架椅设计研究

2021-03-31 04:35陶垠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6期
关键词:榫卯椅子家具

陶垠颖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在读

1 引言

物品本身可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技术条件、生产方法、社会制度、习俗乃至价值观等因素。中式椅子的总体发展缓慢又保守,呈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从最早的席地而坐到出现座椅,座椅风格由统一变为丰富多样。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椅子的造就达到高峰阶段,被列为世界家具文化的宝库。总的来说,在西方设计的椅子引入中国之前,我国椅子的开发一直都延续传统、恪守祖制,相对来说缺乏功能性与科学性。

2 中国古代框架椅

在我国传统的座椅系统中,框架椅拥有自己的设计及制造体系。在设计框架椅时,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将古代官员的官帽抽象化形成官帽椅和玫瑰椅的结构设计手法。

2.1 中国古代框架椅结构

世界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就诞生在中国,木构建筑使人从穴居转化为在地面上居住。自此,木建筑的建造技术及其精妙绝伦的结构便开始应用在家具上。框架椅的基础构架正是基于中国古代木建筑的支撑结构,并结合各式各样的榫卯组合而成。换言之,框架椅的制作方法可以说是木结构建筑建造体系的重现[1]。

在宋代发展并完善的“梁柱”式木建筑的支撑结构也让同一时期的家具实现了框架结构的做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构的进步促进了家具的变化发展,也是在宋代,我国完成了坐式由低向高的过渡。

2.2 中国古代框架椅的材料和工艺

中国古代框架椅和古建筑在材料、制作工艺上有着天然的关联。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流,两者材料均为木材,但是在材料选择方面,框架椅特别注意木质的纹理,不同的木质有着不同的肌理构成。往往工匠会挑选木纹光滑均匀、纹理美观的原木材料,那些极具自然特色的木纹能为框架椅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学品位。

古建筑的营造和传统家具的生产主要基于木工工艺。在工艺方面,木工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主要负责房屋木框架的建造,小木作主要负责建筑物的装饰和家具的精工细作,这两个工种虽然在行业内细分为二,但其本质并无显著的差异[2]。

2.3 中国古代框架椅形式

在我国古代框架椅的设计中形式和功能密不可分,二者皆可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尽管在当代艺术中总有关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之争,但不可否认的是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始终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能从框架椅的形式中理解其功能,也能通过功能去推演形式。

例如,框架椅的椅背中部大多是“S”形。该造型在形式方面打破了整个椅子的沉闷感,使得整个椅子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外观看上去更加和谐。从功能角度来看,“S”形可以更好地适应人体脊椎曲线,为使用者提供更多舒适感。

传统框架椅发展至明朝时,无论是形式还是功能都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哪怕明代的工匠并不知道何为人体工学。除了“S”形的椅背中部,工匠们还为座椅增添了搭脑,能让颈部得到一定的放松。还有的座椅采用了上藤下棕的软屉结构,使得座椅透气且具有弹性。此外,还有的设计将拐角处打磨为圆角,一方面能够让人感到圆润柔和,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人们在碰撞到椅子时产生不必要的伤害。总的来说,我国框架椅在明代演变得更具人性化了[3]。

2.4 中国古代框架椅装饰

传统装饰文化虽然表现为图案样式,但其精神内核往往会包括当时、当地的文化信仰、社会传统、手工技艺等多种元素。在我国传统框架椅的设计中,通常具有天然装饰、人工装饰两种类型。木头自然的纹样、色泽是天然装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而框架椅的轮廓、附加的图案样式等为人工装饰。这两种形式的装饰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搭配在一起,当然,不同的搭配最终所展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图案是装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大多分为动物、植物、人文和吉祥纹样4 类。旧时的工匠在造物时,都会在设计中加入能够反映吉祥如意或良好寓意的图案。比如,灵芝通常被用作人工装饰,尤其是在祝寿的物品上,因为灵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意味着长寿与繁荣。现在看来,这样的设计思维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如果深入了解我国装饰文化的内在含义,可以发现丰富多彩的人工装饰其实揭示了古人的价值观[4]。

3 西风东渐的时代背景

自19 世纪初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后,西欧国家的商人们纷纷到访。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涌入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海外商品,这些制作精巧的洋货进入人们的生活后,阻碍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进步。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设计理论及思想、制造技术、建造材料等在中国沿海广泛传播并得到了迅猛发展,甚至在上海、广州等地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中国家具。比如广州十三行内一排排欧式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上海十里洋场内的西式家具供不应求。在那时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使用的西洋工具已成为潮流,且西式家具通常为机械化生产,因此成本低廉,使得传统手工制造的家具更是难以与之竞争[5]。

4 西风东渐下的框架椅

4.1 西风东渐下框架椅的工艺与结构

传统框架椅巧妙的榫卯结构,使得各部分不需要通过钉子或是胶水进行连接,因此每块材料的使用都有节度。虽然榫卯材料精巧实用,但是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十分耗费人力和时间,因此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工业革命后,随着批量化生产观念和相应的技术在我国沿海地区传播开来,出现了解决传统榫卯结构耗时、耗力问题的两种方案。

(1)采用新的技术,利用现代化的加工生产机器来完成榫卯结构的制造,例如,使用切割和磨削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因为机器生产具有准确性和精确性的特征,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2)在榫卯的形式上进行优化和更新,保留榫卯结构的本质,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创新。例如,在榫和卯的接口上,大小、形状等都可以实行通用化的标准,可以减少多余的、无功能意义的部件,将榫卯结构本身作为家具的一部分。简化或标准化其结构还可以降低成本,缩短设计、生产的周期,甚至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衍生出新的结构类型。

4.2 西风东渐下框架椅的整体造型

在过去,人们受限于封建思想和宗族观念,而这些想法也反映在家具设计中,导致中式家具的形态几乎没有有机曲线,多为线性,这在清代的框架椅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靠背到把手,大多数都是矩形的,只有这样规整的形态才会被认为庄重,反之,三角形、梯形等造型是被完全摈弃的。

随着西方文化的浸入,西式家具以其丰富的造型和自由的形式冲击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使曲线造型被逐步纳入中式家具中。此外,在新式的框架椅中甚至还能够看到洛可可式的风格,例如曲线形的凳腿、雕刻着花瓣或镶嵌着珍珠的椅背等。新式框架椅将中国传统家具的庄严肃穆与文艺复兴后大胆、奔放的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花式多样的家具,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刻板印象。因此,新颖漂亮的新式家具很快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提倡与追捧,风靡一时。

4.3 西风东渐下框架椅的装饰

传统的框架椅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后,还在人工装饰方面创造出了精致的雕刻风格,与洛可可式家具的雕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常用的雕刻技术有圆雕、通雕、浮雕、高雕以及线刻等方法,层次分明,纹样疏密适宜,虚实相衬。并且,雕塑出的物象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有的雕刻纹样甚至完全占据了家具表面,即家具呈大面积雕花式。

除了运用雕刻装饰的手法,工匠们还会选用不同质地的材料对框架椅进行装饰。比如利用大理石、玉石、贝壳以及金属等材料进行镶嵌,以突出框架椅的华丽。随着镶嵌技术的革新,我们甚至可以在中式框架椅中感受到洛可可风格。

4.4 西风东渐下框架椅的设计思想

中国人强调秩序,传统框架椅在更注重精神文化的体现,匠人们在舒适度方面的考量要少于西方。在形式上,框架椅的靠背是笔直的,坐面平坦而光滑。通常在这样的椅子上,使用者只能呈正襟危坐的状态,以达到传统文化中所要求行为举止。

随着西方文化的浸入,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和人文功能主义设计美学等设计思想也传入了中国。框架椅的设计开始重视舒适感。例如,座椅表面用弹性材料包裹,并且座椅表面略微成下凹曲面状,甚至受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影响,还出现了天鹅绒、皮革、毛毯等各种各样的花哨软包。这些椅子更迭了坐面与靠背垂直的角度,并采用类似软包的设计手法减少坐时产生的压强,让人们可以更轻松自然地使用坐具。框架椅多样化的趋势反映了逐渐多元化的设计思想。

5 结语

传统的框架椅子在西风东移的背景下大胆地汲取了西方典雅、豪华的设计风格,其艺术形式由过去的简朴、实用转变为高雅、精致,使用了多种装饰材料,并结合了西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最终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框架椅子”。西风东渐后的框架椅无论是在对传统结构的继承方面,还是在功能性的提升和革新方面,都为我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榫卯椅子家具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不想当椅子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看不见的椅子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离家出走的椅子
椅子会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