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龙
(重庆市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重庆 400020)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城市绿地面积为304.71万hm2,城市公园17822个、公园绿地面积76.6万hm2,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园林绿化的建设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园林绿化的美观性、生态性、空间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应当调整工作思路,逐步将垂直绿化技术引入到城市园林绿化体系,通过技术升级,有效解决现阶段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垂直绿化技术概念的分析以及实践意义的探讨,有助于引导工作人员形成全面的观念认知,准确把握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的要点,确保垂直绿化技术的科学、高效应用。
垂直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园林绿化建设理念与方法,其着眼于城市破碎化的空间,将建筑外墙、阳台、房顶等公共区域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绿色植被的种植,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居民生活幸福感、满足感的稳步提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有效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园林绿地面积应当保持在城市面积的30%,才能够初步实现对城市空气、水源的有效净化,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1]。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用地进展的问题,园林绿化用地规模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园林建设成本与建设难度增加。为改善这种局面,越拉越多的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采用垂直绿化技术方案,通过对绿化技术、绿化植物的有效应用,有效解决了空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园林绿化的生态属性,以较为常见的藤蔓垂直绿化方案为例,其不仅对建筑外墙起到很好地装饰作用,还能够形成建筑物内部小气候,对室内的温度、湿度进行有效调控,为公众营造出舒适的空间[2]。
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要求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在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的框架下,完成对垂直绿化技术应用思路的梳理,以确保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可行性,降低应用难度。
为更好地兼顾垂直绿化技术的可操作性与低成本性,工作人员在技术应用环节,应当坚持实用性原则,结合城市区域特点以及园林绿化的要求,做好垂直绿化植物、绿化地点以及绿化方式的选择,以更加全面地发挥出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积极作用。具体来看,考虑垂直绿化植物的存活率、居民的审美需求以及后期的管护难度,工作人员需要对本地植物作出筛选,尽量多的使用本地植物。做好植物类型的合理搭配,结合地区气候特征,对常绿植物、花卉等作出选择,保证城市园林四季的观赏性[3]。由于垂直绿化的区域,往往集中于桥柱、屋顶等区域,这些区域日常养护的难度较大,因此在垂直绿化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维护的难易程度做好评估,选择维护难度较低的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使用。在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应用难度得到控制,增强了垂直绿化技术的可操作性。
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的过程从中,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工作人员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栽的工作思路,对垂直绿化植物的种类、栽种方式、修建途径以及灭虫频率作出合理化规定,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升垂直绿化植物的存活。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植物类型筛选、日常管理维护的过程中,应当在科学性原则的指导下,对植物的攀爬能力、观赏价值以及管理难度作出细致评估,同时结合城市园林整体风格、公众的审美价值,对垂直绿化植物的风格作出调整,最大程度地保证垂直绿化植物与城市园林风格上的延续性,例如对于白色或者灰色的墙面,可以通过种植爬山虎、地锦等植物,提升绿化的视觉效果。
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涉及内容较多,为打造成熟的园林绿化建设机制,工作人员需要坚持需求导向,通过对垂直绿化技术应用原则的掌握,规范技术应用行为,全面发挥垂直绿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合理应用。
模块化垂直绿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人工造型的方式,将不同的垂直绿化植物通过捆扎等方式,塑造出圆形、棱形等不同的形状,将垂直绿化植物打造出不同样式风格的绿化景观。在实际操作环节,工作人员应当在科学性原则的指导下,设计景观造型,并做好垂直植物初期的陪护,以保证垂直绿化植物的存活率。完成初期陪护之后,工作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模块的摆放、安装等方面的工作。模块化垂直绿化施工技术目前主要使用适用于面积较大、高度较高的地区,因此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为降低难度,保证效果,需提前设置滴灌或者喷雾浇灌设备,例如设立垂直绿化模块和水供应模块。垂直绿化模块由毛细结构层、种子和种植基材层、支撑框架组成。毛细结构为层状,由硅藻土、粉煤灰、蛭石、椰糠、秸秆、木屑、土壤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组成。支撑框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立方体形、圆柱形及其他符合安装需要和美观的形状。外层为种子和种植基材层,中间为毛细结构层。种子和种植基材层及毛细结构层可以预制成带框架的模块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也可以喷射固定在支撑框架上。垂直绿化模块底部是水供应模块,水供应模块由储水容器、控制系统和供水管组成,同时采用滴灌和毛细灌溉相结合的自动灌溉方式,可为体系中的绿化植物自动供水。
铺贴化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往往借助于城市园林原有景观的造型,借助植物进行造型的优化或者风格的凸显,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审美价值的提升。具体操作环节,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好植物的选型,通过选择合适的攀爬植物,实现对景观的覆盖。与模块化垂直绿化技术不同,铺贴化垂直绿化技术不需要进行支架以及造型的提前设置,操作相对简洁,并且由于使用攀爬类型的植物,对于城市建筑物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强墙体等结构的防水防渗效果,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实现美观性与实用性的有效兼顾。
屋顶、桥柱作为垂直绿化技术应用的重点空间,能够实现破碎空间的合理化使用,在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下,达到增加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目的。具体来看,在屋顶、桥柱进行垂直绿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对绿化区域的空间结构等相关情况进行必要的梳理,以保证垂直绿化的有效性,避免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例如对于高度较低或者承载力较差的建筑物,应当在承重墙或者楼顶的相关位置,设置植物槽,进行蔷薇、三角梅等垂拱植物的种植,这类植物不仅有着较强生长能力,还能够对相关建筑区域产生装饰作用。
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可以增加城市绿化水平,增加绿化覆盖面积,为公众营造出更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对于城市品位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实现了城市空间利用率的稳步提升,减少了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依托自身的优势,垂直绿化技术逐步成为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应用范围日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