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青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战略发展处,广西 桂林 541004)
在人们居住和生活环境中无时无刻都能够看到各种丰富的园林景观,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随着近几年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们对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重视,对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样打造一个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成为了目前最重要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理念的日益关注,产生了全新的生态规划理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来介绍生态规划。但是其主要指的是在长期对某一区域进行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了生态、环境等区域的基本条件,对该区域制定科学的建设和规划方案。最后呈现的方案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人们的自然资源需求加以满足,以此来实现资源的循环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从中可以看出,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在保证营养与水循环与动物生存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尊重生物的多样性,尽可能的减少人们的剥夺行为,实现生态健康水平的提升[1]。另外,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需要将人作为生态规划的重点,同时结合自然规律和机理。
需要结合设计和自然本身来对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规划设计,以此来凸显人类协作与其他生物的友好关系。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对自然所展现的潜力进行重视和利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能力进行设计,才能够避免硬性设计的出现。例如: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能耗最低的运输、生产等方式,对可再生材料和场地上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材料,使其潜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不仅能够减少景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提升能源的利用率,还能够将区域的传统文化特色加以保留。目前,生态原则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随着园林景观设计师对其的日益重视,能够通过一个或是多个层面对景观的设计生态原则加以体现。通常来说,只需要一个层面体现生态原则,就可以将其称之为“生态设计”[2]。
具体来说,生态规划通过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施工场地现有的建筑、设施的新功能,来实现生态规划减少能耗的体现。在这些园林景观设计中,部分设计不需要任何洁净水资源,就全部能够做到自给自足;部分设计只需要利用自然雨水就能够解决景观用水的问题。在这些景观中,设计不同类型的人造石时,对建筑内部清洁或自然净化原理加以采用,结合水生植物的特性和水质净化的关系,有效实现了雨水的回收,使其能够用来营建水井、灌溉草,以此来使园林景观和生态规划得到更好的结合。
真正的生态性景观并非一定要从形象上体现出绿色,如果景观的良好效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建成,那么就不是真正的生态性“绿色”,需要对既有的自然的生物特征,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来设计园林景观,以此来体现对乡土植物的充分利用。相比人造群落来说,自然生物群落更加健康,能够通过生态环境对生命力加以凸显。利用现场既有的资源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或是创建框架的过程中,需要对该点进行充分的认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自然群落能够得以再生,以此来体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对生态学原理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各独立生态系统的内部框架、物质与资源流之间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并且维持与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良好的有机关系等,作为规划设计某个层面的景观时所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
整个园林景观系统中会得到人类行为、厚度和思想的全面贯穿。景观生态系统会受到来自时间、物质等不同层面的较大影响。例如,对景观资源地、生态林地现有的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是兰州白塔山风景区的规划设计首要原则;对风景区的土地结构模式进行创建时,需要拆除不协调的建筑,与风景区的特征及特色相结合,调整土地资源结构,将具有游赏、观赏价值的土地向景观用地转变,以此来使沿滨河道路能够得到统一的风格。并且在改造林地、水域与园地时,需要与园林风景点相结合,实现景观资源的转变。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居民用地开发利用,可以将山谷地形设计成野外露营用地,以此来避免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特色,社会大众很难认可和接受缺少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需要对地域特色进行充分的考虑,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使生态规划理念能够得到全面的、深刻的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对景观设计水平进行提升,在展现区域特色的同时还能够对成本进行减少,受到社会大众更好的认可和接受。在设计之前设计师需要做好调研工作,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区域的特色与人文特征,实现对地域特色文化以及园林生态文化的充分融合。通过这样,园林景观不仅可以表现出人文风情,还能够表现出区域的特色文化,使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能够通过生态规划的园林景观得以实现。在未来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将新时期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环保、绿色原则进行强调,并对生态规划理念进行良好的应用,打造一个健康、自然、可持续的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