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构架

2021-03-31 00:21:51刘栋杰
居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桩基础导管混凝土

刘栋杰

(江苏嘉利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300)

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普遍施工较快,施工质量稳定,而且受施工气候条件因素较少,因此在加固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会受较多因素影响,施工质量也会受各种环节控制,成为钻孔灌注桩基础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因此施工团队应当正视当前该技术现存问题,明确施工要点,预防并处理常见故障,使施工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1 常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问题

常见问题与导管相关,首先导管存在漏气漏水的现象,产生断桩现象,混凝土会出现夹泥、层次松散的问题,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出现废桩重做的现象。另外导管如果埋入混凝土深度过大,会使其周边摩擦力过大,令导管拔出难度增大,产生断桩或灌注不畅的现象,使导管外混凝土出现坍落度损失导致流动性变差。混凝土在等待时间,会减小导管内混凝土流动性,使混凝土无法进行正常灌注。如果护筒周边土质和地基情况不好,护筒外壁会出现冒水现象,无法最终保证成桩质量。再加上施工人员本身操作失误的原因,会损坏声测管,阻碍桩基超声波正常检测工作[1]。

2 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机具

2.1 导管

在导管选择上应当主要选用活阀式导管,指的是开放导管底部,在孔底大约500mm深处缓缓沉入导管,灌注混凝土之前在导管水面上放置碗状活阀,在导管与漏斗中填满混凝土。之后剪断悬挂活阀的铁丝,使混凝土向下蔓延,从而将导管内部水挤出活阀,并令活阀存留与混凝土滑落桩之内。为了杜绝导管爆裂问题,应当重视导管材料选用工作,选用钢板卷和无缝钢管,直径最大值应控制在250mm。

2.2 漏斗和储料斗

通常情况下,漏斗高度应当立足于实际要求,当灌注不断接近桩顶,使灌注质量贴近质量要求。另外,在储存混凝土方面,储料斗应当足够容量,使混凝土灌注能够在预期目标的基础上,深度达到1~2m,短时间内使混凝土冲进孔底。需要注意的是,冲返内部存留的沉渣。

2.3 隔水塞和活阀

通常情况下,制成隔水塞的材料主要是由混凝土板和混凝土球胆等,隔水塞在混凝土灌注中影响同样重要,在操作中一定要保证流程性。对于活阀来说,可以应用高强度布料包裹成球。在钢丝绳剪断之后,混凝土冲入桩底之际会形成浮浆,清除时具有很强便利性[2]。

3 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法

3.1 施工方法

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方法,因此在施工方法上一定要和质量要求相匹配。在严格遵循施工理念的同时,需要根据施工紧张实际情况,适当改进与调整施工方法。通常情况下,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法,由直升导管法、铺石灌浆法和箱袋法等,通常在现实中,直升导管法具备良好应用效果,所以应用比较广泛。在应用该技术的同时,需要尽量对灌注时间进行控制,这样才能最大化使灌注时间降低,保障灌注程序得以顺利进行,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可以全部完成并达到要求[3]。

3.2 施工工艺

(1)首批砼灌注 通常情况下,砼灌注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砼面高度、泥浆密度和砼面到孔底高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孔径越大,需要首批灌注砼数量也会变多。首批砼在下落时,和易性会变得更差,阻力也会相应增大,也会在导管内部堵满砼。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很多都会重视设备的起重能力,令设备起重能力相应加大,拉紧漏斗晃动,完成漏斗中短时间加砼的操作,使砼能够运送至合理位置,使灌注操作更加方便。

(2)后续砼灌注 灌注操作时应当重点控制灌注速度,防止因灌注速度使管内排出空气不畅产生堵管问题。如果在灌注中出现了堵管问题,就应当应用适当措施解决故障,增大上下串动速度和高度,从而更加容易抖出管内混凝土。若该方法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也可以在搅动管内的时候应用大锤锤击的方式,使混凝土有序排出。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当对相应事故进行备案,并制定出合理的应急预案。

(3)后期砼灌注 为了全面提升灌注质量,提升施工整体质量,应当在实际施工阶段,用水稀释泥浆,加入孔内,或者利用人工方式对沉淀物进行处理,正常保障混凝土灌注操作顺利进行。另外,为了减少浪费混凝土现象,在设计质量要求基础上实现混凝土应用的最大价值。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保证混凝土强度可以达到质量要求,杜绝桩顶空心现象出现,完成灌注操作之后,需要更好控制导管转动幅度与速度,并掌握好控制节奏[4]。

4 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

4.1 施工前期进行质量控制

施工之前应当落实准备工作,这不仅体现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可以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产生积极影响。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含检查施工机构、人员的健全程度,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现场到位情况,以及一些现场人员的持证上岗、材料进场检验储存、施工场地平整性等等情况[5]。

4.2 对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

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具备一定特殊性,经常会存在混凝土和水接触的情况,如果其余部分不能和环境水接触,就要重视粘聚性、流动性和均质性等方面特性。首先是粘聚性,该性质可以对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能力有科学反映。相关资料显示,混合土拌合物的泌水率在大约1.5%时具备最佳粘聚性。其次是流动性,该性能是混凝土基于自身存在重力不断向下流动的性能。如果混凝土流动性较差,沿导管下流时就会不够流畅,会为摊平工作加大难度,产生堵管现象;如果流动性太大,会产生胶凝材料过度浪费的现象,并形成脱空管口、返泥浆和返水现象,引起夹泥和断桩的问题。最后是匀质性,混凝土本身匀质性并不强,施工阶段在原材料性质上变化不大,但拌合物塑性会逐渐消失,最终凝固。基于此,在混凝土运输浇注阶段,需要保证均质性与塑性,注意原材料选用时性质问题。

因此,为了使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首先,水泥可以选择硅酸盐、火山灰、粉煤灰等等,如果材料为矿渣,则应当重视防离析工作的落实。在粗集料方面,应当选择优质卵石,如果施工中应用碎石,则应当使混凝土配合比含砂率尽量最大。集料最大内径,不能超过导管内径大约1/7,并小于钢筋最小净距25%,最大值为40mm。配置粗集料应当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细集料则应当选择性质较好中砂。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含沙量应当在大约45%左右,将水灰比控制在0.55。若依据试验相关数据,则可立足于实际情况,增大减小水灰比与含砂率。为了使和易性提升,在混凝土中应当适量加入外加剂,施工中缓凝剂和减水剂应用较为广泛,在外加剂的添加方面,应当先进行试验工作,科学确定外加剂掺入量、程序以及使用种类[6]。

5 结 语

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是工程中的主要施工工序,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施工工艺的应用,管理人员应当构建并完善相关制度,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保证施工工艺的落实,提升项目最终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桩基础导管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8:04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0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桩基础古今之用
军事文摘(2020年24期)2020-02-06 05:57:06
CFG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工程与建设(2019年3期)2019-10-10 01:40:48
混凝土,了不起
承台在桩基础抗弯中的应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