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毅,柏兴建,刘柏林,刘莉莉,杨恩泽,黄 扬,廖 书
(重庆市合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合川 401520)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此人群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一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很容易导致发病或死亡[2]。近年来,重庆市每年新增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比例从2001-2004年的3.8%上升至2015年的44.1%,且此年龄段的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91.5%[3]。本研究分析了重庆市合川区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非婚性行为及感染状况,探讨了重庆市合川区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旨在遏制艾滋病疫情在此人群中的蔓延。
1.1调查对象 选取现住址为重庆市合川区的中国公民,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居住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意识清醒且同意接受调查者800名。排除醉酒中毒、精神疾病、拒绝接受调查者。
1.2方法
1.2.1横断面调查 在重庆市合川区30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10个作为调查点,利用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每个调查点方便抽样50~100名,对共计80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HIV检测。所有调查人员采取集中统一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前居民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 “一对一、面对面”调查方式。由专人集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采取双人双录入形式确保数据录入质量。资料收集过程中对课题实施的可及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1.2.2艾滋病知识知晓判定标准、实验室检测方法和相关定义 根据《艾滋病防治评估框架》的知晓判定标准[4],一题一分,满分为8分,总分大于或等于6分判定为知晓。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和《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293-2019)初筛和复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分别来自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IV感染待确定标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补充试验(试剂来自新加坡MP生物医学亚太有限公司)。非婚性行为定义为最近1年已婚、未婚、离异或丧偶者存在与非配偶/固定性伴的异性性行为。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3.02、Excel2016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非婚性行为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人口学特征 800名居民中男680人,女120人;平均年龄(58.67±7.86)岁。见表1。
表1 人口学特征(n=800)
2.2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800名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1.9%。知晓率最低的2个问题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和“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工作、学习会感染艾滋病吗?”,分别为29.5%、50.9%。见表2。800名居民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和希望获取的主要途径均为电视,分别为79.4%(635/800)、80.6%(645/800)。
表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n=800)
2.3艾滋病知识知晓影响因素分析 除不同性别、时间安排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不同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生活状态自我评价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为城镇、职业为干部或职工、生活状态自我评价为较空虚的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可能性较大(OR=2.111、8.145、1.447);文化程度为文盲、小学和初中的居民艾滋病知晓率的可能性较小(OR=0.096、0.174、0.353)。见表3。
表3 艾滋病知识知晓影响因素分析(n=800)
2.4非婚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800名居民中存在非婚性行为73人,占9.1%。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以及夫妻矛盾对生活的影响、是否知晓艾滋病知识的居民存在非婚性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居民存在非婚性行为的可能性较高,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月收入小于1 000元或1 000~3 000元居民存在非婚性行为的可能性较低(OR=8.320、0.056、0.004、0.127)。见表4。
表4 非婚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n=800)
2.5HIV检测情况 800名居民中HIV检测阳性5人,感染率为0.6%。5人均为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0,存在非婚性行为比例为60.0%(3/5)。
由于生活及健康水平不断改善,中老年人性活跃年龄延长,导致部分中老年人容易发生非婚性行为,从而增加了艾滋病感染率,此人群由艾滋病一般人群逐渐转为高危人群[5-6]。本研究结果显示,800名居民中HIV检测阳性5人,感染率为0.6%,远高于中国全人群感染率[7]。直接印证了中老年人群是艾滋病高危人群。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合川区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41.9%,HIV检测阳性5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0,低于大众人群、吸毒人群、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10]。可能与此人群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有关。知晓率最低的2个问题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和“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工作、学习会感染艾滋病吗?”,分别为29.5%、50.9%。说明中老年人群容易将蚊虫叮咬与血液传播混淆在一起,同时对“一起吃饭会传染艾滋病”存在误解。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合川区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和希望获取的主要途径均为电视,说明针对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的艾滋病宣教形式较单一,电视宣教力度不够。本研究在知晓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农村居民知晓率低于城镇居民,可能是由于农村居民接触艾滋病知识的途径较少。文化程度低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也低,可能与文化程度低者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差有关。
本研究发现,重庆市合川区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非婚性行为比例高达9.1%,HIV阳性者非婚性行为比例高达60.0%,其中男性更容易发生非婚性行为,与黄杰[11]研究的高校学生非婚性行为比例接近,说明中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对性生活渴求,随着生活的改善和壮阳药的使用,更容易发生商业性行为[12]。月收入较低、家庭和睦、已婚或同居者较少发生非婚性行为,可能与经济、身体、精神和家庭环境等有关。
综上所述,重庆市合川区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已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此人群的防控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从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开展人文关怀、身心健康教育等。在健康教育方面,形式要简单、明了,内容要通俗、易懂,可探索广场舞活动、社区医生“面对面”讲座、电视宣传、公益广告等形式。在行为干预方面,要善于抓住重点人群尤其是男性独居、离异或丧偶的大于或等于50岁人群,可通过同伴教育、安全套使用或严管卖淫嫖娼行为等给予干预。中老年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暨行为干预需建立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