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下册中的课程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这节课同时也是首次在初中美术课程中赏析外国美术作品。教师在本节课带领学生赏析毕加索的著名代表作品《格尔尼卡》,通过内容分析、色彩构图、作品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赏析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一些美术知识如:色彩、构图、造型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同时学生自身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各种美术形式的表达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小之前的美术课程学习,为“欣赏·评述”领域内容的有效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格尔尼卡》这幅世界名画的基本信息——作者、尺寸、创作时间、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等。学习作品画面中每个形象的代表意义,了解画家毕加索创作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非写实画风。从欣赏入手,带领学生学会从构图、色彩等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讲授、指导、帮助下,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思考等,并且和其他学生合作学习去探究、欣赏艺术作品。可收集多个类似题材作品,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去诠释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分析,感受画面背后所呈现的法西斯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画面背后—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难点:理解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
教学程序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简单地复习,现在请各位同学观看屏幕上作品的名字和作者。
学生A :这幅作品的名字是《格尔尼卡》,作者是毕加索。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这幅名为《格尔尼卡》绘画作品作者正是毕加索。那同学们在第一眼看到这幅画后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B:我觉得这幅画给人一种压抑、灰暗的感觉。
学生C:作品有一种混乱、恐怖的氛围。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回答得真好。同学们一定想要了解这幅绘画想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毕加索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完成的这幅作品?那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
教师顺势引出本课题。
板书:《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使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学生对图片内容的描述,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解
教师:《格尔尼卡》的作者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是西方现代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这幅作品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代(1937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作品长7.76米,宽3.49米。同学们一听到1937年肯定都不陌生,这个时期世界正处于什么时期?
学生D: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师:对!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得很丰富。1937年4月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的重镇格尔尼卡,德军的疯狂轰炸将格尔尼卡化为平地,使平民百姓死伤严重、流离失所。毕加索在经历这一悲惨事件后,决定以这一事件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抗议和对经历事件而死去的人的哀悼。画家运用黑、白、灰三种颜色营造出深沉悲凉的氛围,整幅画都渲染出悲剧的色彩,通过画面表现了法西斯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接下来老师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分析画面中不同形象所表现的意义,同时老师会给两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交流方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分享观点及看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张扬其个性,激发其潜能。
三、深入探究
教师:好,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来分析画面中各种形象的不同意义,看看和同学们观察的是否一致。首先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头居首顾盼的站着的牛,而在公牛的后边是一只嘶鸣的马,同学们知道牛和马分别代表着什么吗?找一位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学生E:牛代表的是坏人,是法西斯。马应该是受“牛”压迫的人。
教师:回答得很准确,牛的形象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是法西斯的象征。受伤挣扎的马则比喻了在战斗中最无辜的百姓,是西班牙人民,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人们临死前身处痛苦的环境之中。毕加索也曾解释:公牛代表的是残暴和黑暗,马代表痛苦的人民。在公牛的下方,是一个母亲正在仰天痛哭,怀里抱着已经去世了的孩子。通过母亲脸上已经转化为两行泪水的眼睛可以看出她非常痛苦,这一形象似乎源于哀悼耶稣的圣母像传统。接下来我们看最下边战士手里拿的是什么?他的表情又是怎样的?
学生F:战士手里是鲜花和断了的宝剑,应该也是一种对比,战士也想要鲜花(向往和平的)。
教师:这位同学所在的小组观察得非常细致,分析的观点也很不同。躺在地上的战士肢体残缺,鲜花赞颂了宁死不屈的精神,也可能有同学说的向往和平的观点。画面中举灯的女人和画面最右侧跳楼的人又体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G:举灯的女人体现了一位母亲举灯照路,跳楼的人是逃命的人。
教师:表达得很形象,很贴切。举着灯火的妇女有“自由女神之意”,象征着人们渴望和平与自由。跳楼逃命的人体现出当时身后熊熊烈火的人民心中的绝望。画面中最上方的灯像只眼睛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剧的气氛。也为画面中举灯的妇女和奔跑的人带去了光明与希望。
四、赏析总结
教师:画家毕加索通过这种精心的构图,将一个个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的统一有序,既强调了细节的刻画,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把具象的手法和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同时借助几何线的运用,使画面具有紧密地联系。毕加索在画面中还运用了拼贴画的艺术语言,为画面突出的紧张与恐怖气氛进行了铺垫。通过以上的欣赏与分析我们对《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有了充分的了解,那同学们还知道毕加索的其他作品吗?
学生H: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
教师:非常棒!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亚威农少女》是毕加索受另一位作家塞尚作品的影響而探索出的一种新画风,这幅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引发了立体主义的诞生。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对《格尔尼卡》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对画面中每个形象的都进行了剖析。让同学们对这幅绘画作品留下深刻的启示。
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毕加索创作的《格尔尼卡》,大家对这幅画都有了充分的赏析。希望通过大师的视角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明白和平生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养成赏析能力,开启创意人生。
【设计意图】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会为生活服务。教师呼吁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了解艺术作品,赏析艺术作品,不断丰富自己。
作者简介:温旭(1996.11),女,籍贯:辽宁省铁岭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