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川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变缓慢及预后差等特点,可能与急性肾炎迁延难愈、既往急性肾炎病史等因素有关。患者患病后常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症状表现。若疾病持续进展,患者出现慢性肾衰竭的风险较大,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主要介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治疗方法。
(一)严控血压波动
慢性肾炎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保护机体靶器官。慢性肾炎伴高血压群体可服用缬沙坦,可有效控制血压、蛋白尿排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脏。
(二)基础治疗
患者发病时应卧床静养,避免过度活动引起肾缺血,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根据季节更替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或感冒,严禁使用肾毒性药物,多吃优质蛋白、维生素及膳食纤维,严格控制食物中磷的摄入,增加氨基酸的摄入。
(三)控制尿蛋白
慢性肾炎患者发生尿蛋白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肾小球滤过增加等因素有关,且肾小球滤过障碍与蛋白尿有直接联系。目前控制尿蛋白的常见药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其中缬沙坦药物最常见,其属新型拮抗剂,可对血管紧张素生物活性产生控制,充分发挥降压效果。用药期间联合阿托伐他汀,可直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对肾小球硬化进展起到延缓作用。
(四)改善微循环
目前治疗慢性肾小球腎炎的要点为改善肾脏微循环,常见用药为前列地尔。其药物机制为:对前列腺素E1进行外源性补充,扩张肾血管,减少蛋白尿,增加肾血流量。
慢性肾炎属“风水”“尿血”等范畴,病机为风邪、风湿等外邪乘虚而入,肺脾肾气化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引起此病,虚实夹杂、脏腑虚损。根据辨证分型具体可分为四种:肺肾气血型(治疗以补肾活血、益气固表为主)、肝肾阴虚型(治疗以补肾活血、滋阴潜阳为主)、脾肾阳虚型(利水活血、温肾健脾为主)、气阴两虚型(以清热活血、益气养阴为主)。中医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疗法。
(一)针刺
针刺疗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确切及适应证广等特点,具体机制为:通过对经络腧穴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作用,将辨证选穴、补泻手法结合,充分发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及温阳散寒功效。针对脾肾阳虚型患者,可针刺肾俞、脾俞、命门、气海及足三里等穴位,可增强治疗效果,达到远期疗效机制。
(二)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可长时间良性刺激各穴位,有效结合药效、穴位刺激及调节经络,充分发挥局部治疗、调节整体疗效的作用。中药选黄芪、山茱萸、附子、菟丝子及白术,穴位选阴陵泉、脾俞、足三里及肾俞等,注射液选猪苓多糖,上述疗法共同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能提高疗效,发挥各自作用,利于稳定病情。
(三)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借助穴位、药物共同发挥机制,借助膏药发挥通经活络功效,具体机制为:穴位贴敷可对各穴位产生刺激,扩张毛细血管,确保中药成分穿过毛孔进入到血液、淋巴液等,增强药理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