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沙沙
呼吸衰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是某种因素引发的换气功能障碍或肺通气功能障碍。呼吸衰竭患者不能顺利呼吸,容易出现缺氧,表现为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主要介绍呼吸衰竭的危害、诱因、治疗策略和预防方法,希望可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1.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会受到限制,肺通气、换气能力较差,难以正常呼吸。
2.患者的重要脏器会受到损害。呼吸能力下降会导致心、肾、肝等脏器出现供氧不足,若持续时间过长,这些器官会受到损害,其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3.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呼吸衰竭会导致大脑供氧能力不足,大脑内部器官也会受到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1.胸廓与胸膜病变。人体的胸部发生外伤可能会引起脊柱畸形,出现胸膜肥厚粘连,影响胸廓活动,导致肺脏扩张不畅。患者最终会出现换气功能障碍。
2.肺血管病变。肺血管病变也会导致呼吸衰竭。肺血管炎、肺血管栓塞、肺毛细血管瘤等疾病会降低肺毛细血管的灌注量,导致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3.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炎、呼吸道肿瘤等疾病会造成气道不通畅、气体分布不匀等。患者会因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出现缺氧。
4.神经肌肉疾病。脑炎、颅脑外伤等疾病会影响呼吸中枢神经,导致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弱。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现象。
5.肺组织病变。肺部的一些疾病,如肺气肿、重度肺结核等都会导致肺泡减少,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1.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如果患者有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要及时接受治疗,及时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抗生素,尽量排除呼吸衰竭的诱因。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气体交换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干预方式保持呼吸道通畅。具有祛痰或解除支气管痉挛功效的药物可以保证有效通气量。例如硫酸特布他林(特布他林)、沙丁胺醇(沙丁胺醇)等是很好的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药物,盐酸氨溴索(沐舒坦)、乙酰半胱氨酸等是很好的祛痰药物。另外,必要时可以为患者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3.纠正低氧血症。医生要及时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可以使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等方式帮助患者呼吸,增加有效通气量。如果患者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症状比较严重并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肺性脑病时,医生可以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帮助患者呼吸。
4.纠正并发症。医生要及时纠正患者心律失常、酸碱失衡、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避免疾病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5.尽量降低患者的能量消耗。患者出现黏膜水肿或者支气管痉挛时,医生要降低患者支气管的分泌物,帮助患者排除痰液,让呼吸更加顺畅,降低患者的能量消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呼吸衰竭的危害较大,人们要做好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调节身体营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补充营养,多摄入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
2.加强锻炼。人们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能力,提高呼吸能力,让呼吸相关机体组织得到锻炼,增强呼吸各器官的能力。
3.借助辅助呼吸工具。一部分患者容易出现呼吸疲劳,感觉呼吸比较费力,可借助一些辅助的呼吸工具,例如体外膈肌起搏器等,协调肺泡通气,让膈肌得到活动,增强呼吸相关的能力,进而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单位:广安福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