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分析

2021-03-30 19:02郭新颖夏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

郭新颖 夏龙

摘 要:农民合作社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发展的重要依托,合作社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整合当地资源。该文以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该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其他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产業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5-0001-03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农民合作社已成为农村实践中重要的一环[1]。当前正值“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开始实施的时期,我国正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持续的发展。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振兴,农民合作社是整合当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2],新的发展阶段为农民合作社的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助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进而促进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加快合作社的辐射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各个类型合作社遍布全国,合作社已经成为服务农民,激活乡村要素,引领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助力农户脱贫,农民走向市场,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增强合作社的合作属性,鼓励农民按需成立合作社,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合作社兴办的主体、组织形式、经营发展及服务项目都应逐步多样化[3-4]。就其效果来说,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农产品滞销的问题,维护农民切身利益;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而增加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5]。但与时同时,农民合作社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存在发展规模较小,规范化水平不高、政策引导不足,农业旅游产品匮乏,缺乏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农民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6]。此外,还有许多有名无实的“空壳合作社”浪费了政府的资源和财政资金。

通过调研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发现其在种植葡萄方面虽有所成就,但就发展来说,该合作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此,本文以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其提供适合的发展路径,也为其他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2 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S)

2.1.1 资源丰富 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高速近,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葡萄产业。合作社现有设施日光温室70余栋,主要种植葡萄,品种有30余个,年繁育葡萄约50余万株,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约70余户,带动本社社员年增收约2万余元。

2.1.2 现有种植基础较好 2017年被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同年被认定为“北京市休闲农业三星级园区”,此外合作社还获得过“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基地”等诸多荣誉称号。目前,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好的设施葡萄采摘基地,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地理标志证书。

2.2 劣势(W)

2.2.1 空间利用不合理,基础设施缺乏 整个园区约33.33hm2,大棚占13.33hm2,其中存在大量的闲置土地,由于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使园区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合作社内无娱乐、住宿、饮食等基本设施,且公共卫生间少,缺少休息区域,也无停车场和大型活动区域,导致合作社无法组织大型活动,仅依靠种植采摘提供经济收入。

2.2.2 产业较为单一 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直以一产为主,葡萄种植技术较为成熟,因合作社所产葡萄品质高,有很多游客前往采摘,但无其他休闲娱乐设施,游客以半日游为主,采摘后无其他事情可干,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第二、三产业未进行有效融合,园区利润空间小,加工、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开发。

2.2.3 宣传不到位 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老客户、回头客居多,没有有效的宣传途径拓宽新客户,更多的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积累良好的口碑,增加游客前来旅游兴趣,但其宣传途径较为单一,传播速度慢,是导致客流量较少的重要原因。

2.2.4 相关人才缺失 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和社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从上到下管理匮乏,相关专业技能知识较少,遇到困难时常常依据经验来做决策,在遇到重要问题时也无法达成有效意见。既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的管理和运营,也缺乏专业人才对社员的培训和引进。

2.3 机遇(O)

2.3.1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较大 合作社在我国生根发芽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合作社蓬勃发展。现存合作社数量较多,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发展质量逐步增强;合作社领域较广,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合作社发展的效果也较好,为农户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解决了农民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其服务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2.3.2 市场需求多重 现代农业分工不断细化,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适应了变化需求。城市居民对于农业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农业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游客们希望在农业中释放自己的压力,同时也能够放松心情,体验大自然。对于食品的要求从吃得到转化为吃得放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倒逼农业旅游相关领域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合作社能够满足游客们休闲、采摘、娱乐等多重需求。

2.4 威胁(T)

2.4.1 交通偏远 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处北京市延庆区,郊区交通较城区比相对偏远,坐车前往合作社所需时间较长,开车前往合作社则面临堵车及停车难的问题。相比该合作社有距离更近的同类型合作社等,这类因素都可能导致客源流失。

2.4.2 环保意识欠缺 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处北京延庆,离市区较远,但也会受到雾霾的影响。此外,延庆冬天较市区更为寒冷,合作社面积相对较大,地上烟头、废纸不能得到及时清理,人们的环保意识欠佳,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3.1 发展思路 综合SWOT的分析可知,劣势可以改变,机遇具有客观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优势,挑战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克服。S、W、O、T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见图1)。按照“五四三二一”的思路来具体发展(见图2),依托5个机制(包括政府支持、社区合作、企业融资、技术支撑、“互联网+”),发挥4项功能(分别是教育功能、生产功能、休闲功能、体验功能),融合三大产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业融合),带动两区发展(首先辐射带动当地村庄经济发展,其次推动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个目标(建成国家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要准确判断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大趋势,走规模化、融合化、企业化、规范化的道路。

3.2 发展路径

3.2.1 加强合作社的规划运营 北京J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全新运营模式,把合作社打造成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成员之间合作发展“抱团致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合作社发展不能仅依靠本身力量,应整合运用多方资源,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农户自身主体作用,合作社的联结作用,龙头企业带领作用,市场的推动作用[7]。

3.2.2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有助于发展优势产业,将葡萄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第二产业方面,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如增加葡萄果酱的加工、葡萄酒的酿造等,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市场风险。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强休闲旅游的规划设计,如餐饮、健身步道、休闲娱乐区域、儿童娱乐区域、民宿等,围绕葡萄这一主题将合作社打造成当地农业休闲娱乐的首选地,提高游客过夜率,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信心,进而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能够解决更多社员的生计问题。

3.2.3 改进营销与宣传方式 建立信息传播与电商平台,设立合作社宣传展示的自媒体,推广各类节庆活动和相关休闲农业旅游活动;与中小学对接,为中小学社会大课堂提供农事实践资源单位,进而促进家庭出游;通过建立电商平台,促进定制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的销售。打造各类农业节庆活动,以此来吸引游客,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融合度,如举办葡萄丰收节、冬季赏灯节、繁星观赏节以及各类民俗等节庆活动来吸引城市消费者。推进中高端认养葡萄树项目,消费者挑选认养葡萄树,体验农事活动的乐趣。认养模式强调保质保量,关注吸引中高端消费人群。

3.2.4 加強人才培养 合作社现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大力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人才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农民是合作社发展的主体。因此,要加强对合作社农民的农业技能培训、管理技术培训及企业责任感相关培训,进而改善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增加农民对合作社的认同感,培养合作社骨干成员,推动农民返乡、大学生回乡发展,为合作社发展增添新鲜血液。

3.2.5 提升参与式体验感 提升参与式体验感有助于游客对合作社的认同。游客前往合作社时,除采摘外,应构建各种游客能够参与的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还可开设针对家庭旅游、亲子旅游的互动课程,既加强游客和合作社之间的粘性,也强化游客对于合作社的认同,进而增强游客对于农业的了解和认知。构建多感官、多样体验课程,有助于地理标志的宣传和推广。

3.2.6 增加旅游产品的设置和零售 设置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重视差异性。围绕合作社的相关文化理念进行创新,突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增加葡萄高档礼盒的设置,重视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葡萄成熟季节的节日,以各种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预热,增加游客对合作社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农业合作社、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3.2.7 挖掘葡萄文化内核 深入挖掘以葡萄为主体的文化核心,不仅有助于增加合作社成员的文化自信,为合作社注入葡萄主题的文化,也有助于有学识的青年人加入合作社,为合作社增加朝气与活力。青年人只有对这类文化产生共鸣,才能更加主动地去保护、传承从而发挥主体作用,使当地乡村有旺盛的生命力[8]。

参考文献

[1]陈玉坤.新时代农民合作社发展问题分析[J].山西农经,2020(19):60-61.

[2]李革峰.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J].农家参谋,2018(8):16.

[3]杨鑫.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5):11-13.

[4]马兰君.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10:41.

[5]王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8,29(22):18-21.

[6]拜志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与挑战研究[J].甘肃农业,2020(9):60-61.

[7]秦德智,何梦丹,邵慧敏.农民合作社反贫困绩效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52-56.

[8]梁立芬.大农业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路径[J].广东蚕业,2020(8):117-11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农民合作社
秦皇岛市农民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研究
市场结构对农民合作社议价权的影响
农民合作社成员合作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