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1-03-30 05:43秦治勇李大庆杨再学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余庆县发生特点

秦治勇 李大庆 杨再学

摘 要:貴州省余庆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其特点为成虫始见期比2019年晚、比历年早;主迁入期第3代成虫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蛾量大,迁入主峰期推迟;第3代残存虫量大,第4代田间蛾蜂期长、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幼虫量第4代大于第3代;危害高峰期比历年早,危害期长,第5代发生比历年同期平均轻。原因如下: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成虫的迁入、交配、产卵和卵孵化;5月份气温回升快,水稻大田移栽提早,迁入成虫很快扩散于稻田产卵繁殖;第3代残存虫量和第4代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积累虫量大;6月上中旬及7月上中旬低龄幼虫盛发期雨日多,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不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等因素,造成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和特殊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防控必须进行统防统治,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应对措施;余庆县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5-0108-04

Abstract: In 2020, rice leaf roller occurred in yuq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beginning of adult later than last year and earlier than previous years; During the main migration period, the third generation adults migrated with many peaks and a long peak period, and the number of migrating moths was large, and the main peak period was delayed; The third generation has a large number of residual insects, and the fourth generation has a long period of field moths and a large number of supplementary moths; The third and fourth generations of larvae occurred continuously in the field, and the number of larvae in the fourth gener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The peak hazard period is earlier than the previous years, and the hazard period is longer. The fifth generation is lighter than the same period of the previous years on average.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many rainy days and heavy rainfall during the migration period of rice leaf roller,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migration, mating, spawning and egg hatching of adults; In May, the temperature rose rapidly, rice field transplanting was earlier, and the migrating adults quickly spread to the paddy fields to spawn and reproduce. The number of residual insects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and supplementary moths in the fourth generation is large, and the number of accumulated insects in the field is large; There are many rainy days in the peak period of young larvae in the first half of June and the first half of Jul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occurrence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resulting in the continuous occurrence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generation larvae. Under the severe occurrence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special climatic condit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 large area, large-scal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ust be unifi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o as to achie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 words: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Cause analysis; Response measures; Yuqing county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俗名水稻卷叶虫、包叶虫、裹叶虫,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中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1]。稻纵卷叶螟在贵州省余庆县以第3代、第4代为主害代,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2020年全县种植水稻面积0.83万hm2,稻纵卷叶螟第3代、第4代幼虫大发生,综合发生程度5级,总计发生面积1万hm2,是自1993年以来发生危害最重的一年,田间幼虫量第4代大于第3代。通过各级的共同努力,有效地控制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实现了“虫口夺粮”,确保全县水稻丰收。笔者结合历年灯下诱虫、田间赶蛾及田间调查情况,对2020年贵州省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大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情况下采取的应对措施,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与应急防控提供参考。

1 发生及防治概况

2020年全县种植水稻面积0.83万hm2,稻纵卷叶螟综合发生程度5级,总计发生面积1万hm2。其中,第3代幼虫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0.5万hm2;第4代幼虫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0.5万hm2;累计防治面积0.87万hm2,累计挽回损失690.56万kg,损失246.85万kg。

2 发生特点

2.1 成虫始见期比2019年晚、比历年早 3月1日开灯诱虫,4月10日开始田间赶蛾。稻纵卷叶螟成虫始见期为5月2日(灯下),比2019年晚6d,比历年平均早2.29d。

2.2 主迁入期蛾峰期长、迁入蛾量大,迁入主峰期推迟 贵州省稻纵卷叶螟主迁入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2]。2020年灯下监测第3代总计诱蛾422头,是2019年同期2.79倍,是歷年平均的2.13倍,有3个迁入峰,即5月23日、5月31日至6月2日、6月3—20日,峰期长达22d,迁入主峰期为6月3—20日,灯下诱蛾378头。田间赶蛾第3代出现3个迁入峰,即5月26日、5月31日至6月15日、6月17—19日,峰期20d,迁入主峰期为5月31日至6月15日,杂草权均蛾量63444头/hm2,本田权均蛾量8311.5头/hm2,蛾量高峰日:6月8日田间杂草权均蛾量151665头/hm2。与历年第3代成虫迁入主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比[3],迁入主峰期晚10d。

2.3 第3代幼虫田间残存虫量大,第4代田间蛾蜂期长、补充迁入蛾量大 6月30日调查,田间权均幼虫量357.3头/100丛,其中,4~5龄幼虫及蛹共计345头/100丛,占总虫量的96.45%,平均卷叶率为17.95%,分别是2019年同期的6.87倍、32.36倍、9.77倍,是历年同期的3.46倍、5.31倍,5.2倍。7月5日系统调查,总虫量116头/100丛,其中,1~3龄5.3头/100丛,占4.60%,其余为第3代残留虫量,晚栽田虫量达300头/100丛。灯下第4代总计诱蛾2825头,是2019年同期25.68倍,是历年平均的1.97倍,有3个蛾峰期,即6月21—26日、6月27—30日、7月1—20日,蛾峰期30d,蛾量主峰期7月1—20日,总计诱蛾2769头。田间赶蛾第4代有3个蛾峰期,即6月22—28日、6月30日至7月12日、7月15—19日,蛾峰期共26d,蛾量主峰期6月30日至7月12日,大田权均蛾量43708.5头/hm2,蛾量高峰日7月12日,大田权均蛾量66156头/hm2。

2.4 田间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幼虫发生量第4代大于第3代 田间第3代幼虫发生期为6月5—30日,发生程度5级。6月10日调查,早中晚各类型田幼虫虫量分别为396头/100丛、440头/100丛、316头/100丛,平均幼虫虫量394头/100丛,各类型田均达大发生(5级)[4]。虫量最高日为6月15日,平均虫量772头/100丛,最高早栽田平均虫量1260头/100丛。6月20日、6月25日、6月30日,田间平均幼虫虫量分别为500头/100丛、448头/100丛、357.3头/100丛。第4代田间幼虫发生期为7月5—30日,发生程度5级,7月7日,在龙家镇、松烟镇普查,田间幼虫量均在500头/100丛以上,7月10日,田间调查平均虫448头/100丛,最高虫量940头/100丛。第4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为7月15—30日,虫量最高日为7月15日,平均虫量812头/100丛,最高中栽田平均虫量1100头/100丛;7月20日,田间幼虫平均虫量781头/100丛,最高中栽田虫量达1340头/100丛;7月25日,田间幼虫平均虫量606.7头/100丛;7月31日,田间幼虫平均虫量217.3头/100丛。

2.5 田间幼虫量大,危害高峰期提早,危害期长 第3代幼虫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6月25日、6月30日的平均幼虫虫量分别是历史最高年同期的2.52倍、2.72倍、1.97倍、88.03%、1.17倍和1.49倍,分别是历年同期平均的2.10倍、7.32、10.49倍、4.48倍、3.86倍和3.46倍,田间虫量比历史最高年和历年同期平均值大,大发生危害高峰期为6月10—30日,比历史年最早年1993年、2014年早5d;第4代幼虫7月5日、7月10日、7月15日、7月20日、7月25日、7月31日的田间平均幼虫虫量分别是历史最高年同期的1.32倍,2.31倍、1.10倍、36.57%、16.73%、62.44%,是历年同期平均的1.36倍、4.99倍、4.79倍、2.67倍、1.80倍、64.66%,田间虫量高于历年平均值,前期高于历史最高年,危害高峰期为7月5—30日,7月7日进入大发生,与历年最早年2010年、2015年同期,比其他年份早5~15d(见图1)。

3 原因分析

3.1 第3代成虫迁入期及迁入量 自动测报灯下观察,第3代灯下有3个迁入峰,总计诱蛾422头,是2019年同期2.79倍,是历年平均的2.13倍,高于2019年和历年平均同期,迁入主峰期为6月3—20日;田间赶蛾有3个迁入峰,迁入主峰期为5月31日至6月15日,杂草权均蛾量63444头/hm2,本田权均蛾量8311.5头/hm2,分别是2019年同期的7.73倍、8.52倍,蛾量高峰日6月8日,杂草151665头/hm2,本田蛾量11385头/hm2。郭仕平[5]研究表明,第3代主迁入峰期田间蛾量达15000头/hm2以上,当年大发生。李大庆等[3]研究表明,稻纵卷叶螟第3代成虫迁入主峰期迁入量的多少,决定第3代幼虫发生程度,田间赶蛾虫量在12000头/hm2以上,发生程度为4~5级。由于第3代成虫迁入虫量大、迁入峰期长,导致第3代幼虫大发生。

3.2 第3代残存虫量及第4代主峰期蛾量 第4代成虫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4代幼虫发生期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6月30日和7月5日系统调查,田间权均幼虫量分别为357.3头/100丛、116.0头/100丛,主要为第3代4~5龄幼虫及蛹。第4代灯下总计诱蛾2825头,田间赶蛾有3个蛾峰期,蛾量主峰期为6月30日至7月12日,大田权均蛾量43708.5头/hm2,田间虫量主要为补充迁入和本地繁殖虫源。由于第3代田间残存虫量及7月上、中旬补充迁入蛾量大,增加了第4代虫源基数,导致第4代幼虫大发生。

3.3 气候条件 4月平均气温15.52℃,比2019年同期温度低2.78℃,降雨量54.3mm,比2019年少65.2mm,降水少不利于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降落。5月份平均气温23.01℃、比历年平均高3.31℃、降雨量151.5mm,比2019年少24.6mm,雨日24d、比2019年少6d,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田间平均相对湿度81.1%。6月份平均气温25.63℃、降雨量176.7mm,雨日17d,田间平均相对湿度79.0%~80.4%。雨日多、降雨量大,田间湿度高有利于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入、交配、产卵和卵孵化。第3代低龄幼虫盛发期在6月5—15日,由于6月上中旬雨日13d,不利于防治工作进行,6月下旬雨日减少,利于防治工作,但田间幼虫处于4~5龄暴食期,对水稻的危害大,防治效果差,导致第3代幼虫田间残存虫量大。7月份降雨集中在上、中旬,雨日11d,降雨量174.8mm,田间平均相对湿度在75.9%~82.1%,有利于成虫的迁入和降落,第4代成虫补充迁入期长,田间积累虫量大。第4代低龄幼虫发生期在7月10—20日,雨日多,降雨量大,防治效果差,导致田间第4代幼虫大发生。7月下旬至8月份,雨日少,气温高,田间湿度小,不利稻纵卷叶螟的产卵与卵孵化,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田间低龄幼虫下降。加之高温少雨不适宜于稻纵卷叶螟幼虫生存,羽化成虫大部分成虫迁出,田间基本未发生危害。

3.4 水稻生育期及天敌 近年来,余庆县杂交水稻得到了全面推广,优质稻种植面积大,由于2020年进入5月份后,气温回升快,5月中开始移栽,5月下旬大田移栽全部结束,移栽期比2019年和历年提早5~10d,早、中、晚栽3类型田不明显。由于第3代迁入主峰期推到6月3—20日,正值水稻分蘖期,部分田块进行分蘖盛期,稻叶嫩绿、迁入的成虫很快扩散到大田产卵,天敌数量少,控制作用小,迁入蛾量大,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7月30日,余庆县部分水稻进入乳熟期;8月15日,大部分水稻进入腊熟期,不再适合稻纵叶螟的危害。

4 小结与讨论

(1)由于2020年进入5月份后,气温回升快,水稻大田移栽提早,早、中、晚栽3类型田不明显,稻纵卷叶螟第3代成虫迁入峰期长,迁入主峰期迁入蛾量大,正值水稻分蘖期,迁入的成虫很快扩散到大田产卵、孵化和危害。在第3代、第4代低龄幼虫盛发高峰期雨日多、降水大,不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错过防治关键适期,防治效果差,积累了大量的本地虫源继续繁殖和危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2020年稻纵卷叶螟幼虫第3代、第4代连续大发生。

(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控策略,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2-3,5-14],为指导开展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我国IPM技术到位率低,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控主要依靠农民自防为主。但部分农民对防治适期的把握不准,滥用农药现象仍较为普遍,“农药万能”思想严重,直接导致了害虫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量超标以及害虫越治越难治等严重后果[15]。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和特殊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防控必须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通过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配合,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针对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实现“虫口夺粮”,确保全县水稻丰收。

①强化病虫预报。应用余庆县植保植检站建立的《贵州省水稻“两虫”一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开展稻纵卷叶螟第3代、第4代发生程度和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及时预报准确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及发生期,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全年共发布稻纵卷叶螟发生趋势预报3期,其中,长期预报1期,中、短期预报2期,及时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

②强化组织领导。6月5日,县农业农村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水稻两迁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及时组织开展水稻“两迁”害虫防治工作。

③强化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召开现场会、发放宣传资料和进村入户大力等方式开展宣传培训活动。6月5日,在余庆植保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余庆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趋势预报”信息。7月5日,在余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警报!!!余庆县第4代稻纵卷叶螟又将大发生”。7月15日,在余庆植保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了“注意了,第4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目前正是防治关键时期”,再一次强调当前进入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关键时期,各乡镇(街道)、村两级要立即行动起来,广泛宣传培训,组织广大农户,及时抓好第4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确保水稻增产增收。6月10日和7月8日,先后在龙家镇、构皮滩镇瓮脚村召开余庆县2020年水稻病虫防控现场培训会,对稻纵卷叶螟危害的严重性、防治方法和防治适期进行认真讲解,并现场发放防治宣传资料。同时,组织植保无人机1台、电动喷雾器5台,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控植保无人机及人工防治现场演示。会议要求各镇(乡、街道)要組织召开现场会,进村入户做好宣传发动,并及时抢晴天开展统防统治。

④强化物资准备。为做好应急防控工作,及时组织采购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水稻病虫防治农药15万元左右,及时发送到各乡镇(街道)用于开展稻纵卷叶螟防治。同时,组织专业合作社、植保机防队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工作。

⑤强化督促检查。6月14—15日,县农业农村局组建2个病虫防治工作组,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督促指导,确保全县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要求各镇乡(街道)行政干部和农技人员包村包片负责,深入到村组、到农户、到田块,指导各村组做好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为水稻夺取高产打好坚实的基础。7月8日,全县召开水稻病虫防治现场会后,县农业农村局再次组建5个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组,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指导,并对各镇(乡、街道)召开现场会情况及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情况进行督促,确保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郭予元,吴孔明,陈万权,等.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金星,谈孝凤,王德其,等.无公害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监测与控制技术[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

[3]李大庆,杨再学,李大群.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44-47.

[4]国家技术监督局.DB52/T395—1995,贵州省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S].1995.

[5]郭仕平.余庆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观察[J].耕作与栽培,1994(4):38-41.

[6]肖晓华.稻纵卷叶螟大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08(1):79-81.

[7]刘宝平,魏义平,王乃中.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情况下的发生特点与防治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83-84.

[8]庞雄飞,候任环,梁广文,等.稻纵卷叶螟防治策略的探讨(一)[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1,2(4):71-84.

[9]庞雄飞,梁广文,曾庞.昆虫天敌作用的评价[J].生态学报,1984,4(1):46-56.

[10]庞雄飞.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和防治害虫效果的评价问题[J].广东农业科学,1979(4):35-40.

[11]祝增荣,商晗武,陈家安,等.甲胺磷对稻纵卷叶螟及其天敌的影响[J].植物保护,2000,26(4):7-9.

[12]广东农林学院植保系昆虫学教研组,阳江县海陵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以保护天敌为中心的除虫技术改革[J].昆虫知识,1977,14(5):134-137.

[13]广东省水稻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工作队.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J].昆虫学报,1974,17(3):269-280.

[14]郭仕平,杨再学.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观察[J].植物保护,1995,21(5):21-23.

[15]朴永范,姜瑞中.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的推广[J].世界农业,1999(2):34-35. (責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稻纵卷叶螟余庆县发生特点
My Pen Pal
My winter holiday plan
My weekend plan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
历史的足迹,真实的写照——《余庆县志》(1988-2005)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