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用硅肥效果试验初探

2021-03-30 05:43王代平花良兵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硅肥水稻

王代平 花良兵

摘 要:通过田间肥料试验,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硅肥在水稻生产上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在相同肥料水平下,水稻增施硅肥能更好地促进水稻生长,水稻长势稳健,有效分蘖强,实粒数多,结实率高,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关键词:水稻;硅肥;效果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5-0096-02

通过田间试验,综合比较在水稻上施硅肥与不施硅肥的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客观评价其效益,为硅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020年5—10月,在昆山镇汪田村周忠保处安排水稻硅肥对比试验。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面积1200m2,1年2熟,土壤类型为马肝田,通常地下水位80cm,耕层厚度15cm。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前茬为空白,5月20日播种,6月12日移栽,10月11日收获,密度为227280穴/hm2。供试肥料:供试肥料为缓释硅肥(产)含二氧化硅90%,价格为2000元/t;45%常规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价格为2500元/t;尿素(产)含氮46%,价格为2200元/t;氯化钾(产)含K2O60%,产量2700元/t。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小区面积34.8m2,试验地块长方形,四周设保护行,双膜覆盖小区小埂,防止肥水互相渗透。各处理除基肥外,追肥相同。具体设置如下:基施常规复合肥+硅肥;基施常规复合肥;基施减10%常规复合肥+硅肥,详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1)各处理株高在131.5~138.6cm,变异度为1.5%,说明各处理对水稻株高有影响,但不同的处理对水稻株高影响不明显。(2)各处理有效分蘖数在11.2~12.3个/丛,平均为11.6个/丛,变异度为3.4%,说明各处理间变异不大,不同的处理对水稻的有效分蘖数影响不大。(3)各处理实粒数平均为181.4粒/穗,处理1平均为188.0粒/穗,最高;处理2次之,为182.1粒/穗;处理3平均为174.0粒/穗,最低。实粒数之间变异度为11.1%,说明各处理间变异较大,不同的处理对水稻的实粒数影响较大。(4)各处理千粒重平均为27.1g,处理1最高,为27.2g;处理3最低,为26.9g;变异系数为2.2%,差异不明显。(5)各处理实际产量在12099~12874.5kg/hm2,平均产量12510.2kg/hm2;处理3产量最低,为12289.5kg/hm2;处理1最高,平均产量为12826.5kg/hm2;变异系数为2.1%,说明各处理间产量有差异,但不明显。处理1较处理2、处理3分别增产412.5、537kg/hm2,增产率分别为3.3%、4.4%;处理2较处理3增产124.5kg/hm2,增产率为1%。

综上分析,水稻增施硅肥能更好地促进水稻生长,水稻长势稳健,每穗实粒数较常规肥有显著差异。

2.2 产量 由表3、表4可知,区组间F值=2.23F0.05,说明处理间施肥的产量存在有显著差异。采用新复极差(LSR法)进行多重比较,并用字母法表示差异显著性,其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得出,处理1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排第2位,处理3最低;处理1与处理2、3有5%的差异显著性,处理2与处理3无差异显著性。

2.3 经济效益 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1经济效益最高,处理3最低;处理1较处理2、处理3的纯收入分别增加949.5、1204.5元/hm2,相差很大;處理2较处理3纯收入增加255元/hm2,相差不大。

3 结论

在相同肥料水平下,水稻增施硅肥能更好地促进水稻生长,水稻长势稳健,有效分蘖强,实粒数多,结实率高,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建议在不同肥力水平、不同类型土壤上开展相应的肥料试验,检验其肥效水平。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硅肥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水稻硅肥试验总结
施用硅肥对黑皮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硅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物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硅肥合理施用技术
硅肥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