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在克山农场,有一条远近闻名的路,农场人给它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爱妻路”。这条路的背后,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015年的一天,我无意间看到同事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个汉子正推着三轮车艰难地爬坡,车上坐着一个满头花发的女人。看得出汉子很费力,但仍满脸笑容、神情坚定。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张有“故事”的照片。
同事告诉我,照片上的汉子叫郑春达,是克山农场的一名养路工,也是一名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
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我对他的事迹也越来越了解……
1978年,郑春达应征入伍,在部队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嘉奖。1983年,他复员回到克山农场第十三作业区,先后担任农工组长、工会主席、生产副队长。一身正气的他,有困难总是冲在最前面,敢啃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
郑春达的妻子崔永娟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婚后家庭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郑春达身上,家里家外都是他一个人在支撑。2003年,崔永娟因脑出血和突发脑血栓两次入院抢救,由于病情严重,出院后全身瘫痪,无法行动。
在崔永娟第一次脑出血倒下的那段时间,她看着每天要花掉大笔的医药费,情绪非常低落,一度有轻生的念头,开始绝食。郑春达拽着不满16岁的女儿含泪劝慰妻子:“就算你以后真的动不了,我也背着你,我就是你的腿。只要你在,我和闺女就还有个家啊!”
郑春达的话深深触动了崔永娟,她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可世事难料,8个月后的一天,刚刚可以行走的崔永娟又突发脑血栓。崔永娟经受不住这一打击,性情大变,阴晴不定,有时整天整宿地吵闹,是郑春达的悉心照顾和安慰陪伴,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邻居们每天都能看到郑春达背着妻子家里家外、进进出出的身影,大伙儿都说:“像老郑这样的爷们儿,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妻子瘫痪在床,女儿在读高中,使得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早已负债累累。艰难的生活,让下岗多年本想外出打工的郑春达陷入困境。
农场领导在了解到郑春达家的情况后,决定将第十三作业区通往场部的五公里路段养护工作交给他。经过反复考虑,郑春达决定:“带着妻子到公路上工作!”
一个简单的选择,背后的付出和坚守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郑春达就起床了,一大堆家务等着他去完成——做早饭、准备喂鸡鸭的饲料,照顾妻子穿衣、洗漱、吃饭、上厕所。把家里家外收拾停当,也就到了上班时间。
寻常人家,全天照顾一个卧床的病人已是难事,而郑春达既要工作,还要照顾病妻,艰辛程度更大。
每天,他用三轮车载着妻子去自己养护的公路段工作。天气好时,妻子晒着太阳,他一边唱着小曲儿,一边将这段公路收拾得平平整整。春天在路边撒上一把花种,夏天花儿便一丛丛地绽放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崔永娟心里充满了快乐。工作间隙,郑春达也不闲着,给妻子讲笑话、做按摩……
郑春达养护的这段路有一公里的上坡路,每天收工往回走时,都要累得精疲力竭,他就推着车一点点慢慢爬坡。回到家里,做饭、洗衣、喂鸡鸭,等他忙完已是深夜,很多时候都顾不上吃饭,倒在炕上就睡着了。
冬去春来,严寒酷暑,这样的日子,郑春达走过了14年,但他无怨无悔,每当看着妻子,眼里总是充满爱意。
很多人問过他:“是什么支撑着你度过这些艰难的日子?”
他说:“照顾妻子,是我这个当丈夫应尽的责任;而养护公路,则是党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关怀。我必须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自从成为养路工后,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交通安全无小事。郑春达每天都会随时注意天气和路况的变化。春秋两季是农忙季,农用车上路时间长,路面有破损或是石块、污泥,他发现后都会及时清理干净。冬季路面积雪,他就起早和妻子来到工作岗位,趁着积雪没压实,把路面清理出来,保证过往车辆的安全。
多年来,每当有熟识这对夫妻的司机经过这里时,都会停下车来问候,或是按一声喇叭,以表达对这位养路工人的深深敬意。
在郑春达的精心养护下,农场这个路段的景色最美,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被农场人亲切地称为“爱妻路”。工作期间,郑春达多次被克山农场评为“优秀公路养护员”“十佳共产党员”,并先后被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授予“感动北大荒人物”“道德先进模范”等荣誉称号。
苦尽甘来,郑春达的默默坚守也让这个家庭迎来了冬日暖阳。现今,老郑已经退休,和家人搬进了楼房,崔永娟的身体也在恢复中,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帮着家里还清了债务。
退休后的老郑依旧闲不住,每天都在场区和作业区之间往返,回作业区干活。每次路过“爱妻路”,他都会停下车来捡捡石头、清清污泥,就像当年在岗一样认真……
(作者单位:北大荒农垦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