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婷
(南宁市建筑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建筑构造节能和自然通风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因素较多,通过对建筑材料、节能构造、形体设计、门窗尺寸及开启比例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使建筑达到节能要求,同时能够优化建筑的使用性能。本文将从不同方面阐述建筑构造节能及自然通风设计内容,希望对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目前我国发展中能耗量最大的产业,虽然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观,但存在的能耗问题仍不容忽视。为此,在目前建筑行业发展中,就应加大节能重视力度,并采取有效的节能环保技术,控制能源损耗,落实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可对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进行重新规划和选择,利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和技术,完成建筑设计要求。并在此过程中,做到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损耗,解决传统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节约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奠定基础。
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建筑施工中垃圾废物的产生,省略中间部分整理和管控环节,加快施工速度。同时,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也可增大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控制浪费现象,改善现场施工环境。同时,材料的把控也可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优化施工质量,以推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前行。
社会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加大了对环保节能的重视力度,而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强化其环保节能效果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可达成建筑节能目标,解决传统建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保证建筑功能和实用性的基础上,突显建筑绿色属性,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墙体作为建筑重要的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将直接决定热能损耗情况,进而影响建筑的节能效果。对于墙体节能要求,我国目前有这样的规定,建筑物形体系数在0.3以下时,要求传热系数在1.16W/(m·K),而目前建筑墙体结构采用实心粘土砖墙体或内抹灰砖墙,保温性能难以达到标准要求。为此,在墙体节能设计中,就要对墙体材料和施工技术展开优化调整,可采用空心砖墙和复合墙体技术增强保温效果,实现热能的控制目标。
外门窗是建筑中热能散失较大的部位,热能损耗占比较高。据现有数据统计,外门窗设计的不合理,可产生1/3的传热损失,增加1/3的冷风渗透率。为此,在节能设计中,应在保证建筑采光、通风、观景等功能的基础上,缩小外门窗面积,做好外门窗与墙体间的连接处理,增强气密性,减少热能损耗。目前常见的门窗节能设计方式有:科学计算墙窗比、合理选择门窗材料、设置温度阻尼区等,减少冷空气渗透和热能散失。
屋面节能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两点:其一,保温层材料要以低密度、低导热性的保温材料为主,减轻保温层自身重量,降低对屋面结构的影响;其二,保温层材料的透水性较低,有效隔绝屋面上的积水,且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减少积水过多对屋面保温层造成的影响,以达到保温隔热要求。
目前屋面节能中,保温材料的应用以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为主,相比传统的沥青珍珠岩和水泥珍珠岩材料,该类材料的价格更低、施工操作更简单,保温和环保效果更高。另外,新型保温材料在面对曲形屋面时,也能确保性能的发挥,以提高屋面的整体质量。该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为:表现密度在每米110~150kg、导热系数在0.04~0.06W/(m·K)、蓄热系数在0.9~0.11m·K、抗压强度在0.2MPa、吸水率在0.01%以下、蒸汽渗透系数为2.18×10g/(m·n·Pa)。
节水设计需根据建筑所在区域降水量情况和节水率指标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案,以增大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对我国地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析,可按照降水量高低将其划分为丰水区、多水区、过渡区、少水区和缺水区这五种类型,区域降水量最高可到1600mm,最低在200mm以下。而在节水率指标确定中,要求区域水量越少,节水率指标参数越高,做好区域节水处理,降低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在不考虑污水回用下,将节水率指标控制在5mm~15mm之间,而在考虑污水回用的情况下,将节水率指标控制在15mm~50mm之间。节水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高节水率意味着更高的污水回用率,而污水回用需要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进而增加成本,影响水价,应选择技术经济的平衡点。
基于上述指标数据,在开展节水设计中,应坚持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开展方案规划及设备选择,做好污水循环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源应用到灌溉、洗车、清扫、冲厕等工作内,以降低水资源浪费。另外,科学设置雨水和中水回收处理系统,控制水资源浪费问题。
在建筑自然通风设计中,可通过竖井空间的设置提升内部自然风流通效率,实现内部气流的快速运转。目前较常使用的竖井结构,以纯开放式空间形式为主,借助中庭热压作用产生烟囱效应,促进内部空气流通。
建筑体型及结构布局合理性,对自然风应用有较大影响。对于单体建筑来说,为优化自然通风效果,设计中会在保持建筑采光效果基础上,将建筑法线与主导风向保持一致,以此改善建筑自然通风质量。而对于群体建筑来说,上述设计可能会在背风面形成较大的气旋,影响排风效果。所以设计中要结合建筑密度、间距、风向特征等展开综合分析,科学布局,以提高建筑通风质量,避免内部缝堆积带来的不良影响。由于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因此在单体设计中还应该根据总体的情况对建筑的体型,包括高度、进深、面宽乃至形状展开一定的控制。
围护结构开口设计对于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开口设计中,开口尺寸、开口位置会直接影响风速和进风量大小,尺寸越大,进风量越大,流速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对维护结构开口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保证通风效果。根据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开口的相对位置对气流路线起到决定作用。进风口与出风口宜相对错开布置,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室内改变方向,使室内气流更均匀,通风效果更好。
高大建筑空间包含中厅、边厅、楼梯间、通风井等规模较大的空间,正是由于这一特征,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在保持自然通风效果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建筑功能性,加强建筑美观性。设计中一般会借助结构、位置的不同,以生态化设计方式满足自然通风要求,从而优化建筑内部环境。
架空空间可分为两种形式,底层架空和中部架空。前者最典型的代表为傣族的竹楼,后者典型代表为法兰克福商业银行。该建筑以三角形结构为主,每个边在若干个高度上都分别设有架空的空中花园,围绕中庭错落布置,与中庭一起共同组织气流,使整座楼的自然通风高达60%,被人们誉为“带有空中花园的能量搅拌器”。
屋顶自然通风的设计要求在保证保温隔热性能的基础上,开展自然通风设计。常见的设计形式以架空隔热层为主,在架空区域内安装通风装置,实现热量排除和收集,保持内部环境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为深化建筑结构节能和通风设计效果,设计人员就需要对结构特征和性能展开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以此满足建筑内部的节能、通风要求,降低能源损耗,从而改善建筑内部空气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