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芳,张晓波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土建类专业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专业,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与创造性都比较强。实践创新能力是土建专业的根本,这也是高职院校优秀土建青年教师最突出的表现。通常情况下,在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大多是以教师行为、教师认知加工、教师实践知识三个方面进行,主要将提升教师自身内在专业能力为核心,往往会忽略教师个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与互动性。目前,随着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土建类青年教师数量不断攀升,专业发展受到不同因素的困扰。因此本文通过生态学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完善策略,希望为我国高职院校在土建类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其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1.1.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变化。良好的自然环境势必会让人心情愉快,间接地发挥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自然环境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气候环境与地域环境,也是其忽视的一部分。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等教育资源入住校园,在改变了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同时,削弱了自然环境对教师心情与教育影响的重视度,根据我国地区环境的不同,在科技技术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旧存在,由此可见,促进高职院校土建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加强教育能力的基础上,改善自然环境尤为重要。
1.1.2 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涵盖了风俗传统、社会风气与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人文文化。良好的精神文化,会给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积极向上的动力。教育中一旦缺乏良好的精神环境,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就会受到限制。教育与文化两者之间属于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文化环境的形成决定着教育发展,也是高职院校土建类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具体要求,例如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与社会形象,加强个人发展对在教学生的影响,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1.1.3 教师的心理和生理环境
高职土建类青年教师的心理与生理环境也隶属于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决定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长久发展方向。所以学校要加强教师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关心,只有这样才能带动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稳定教师情绪,通过这一现象的存在,高职院校应对其土建类青年教师定期开展心理方面的培训,加强心理素质承受力,解决青年教师在心理方面的困扰,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调控性较强。土建青年教师目前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系统中坚力量,在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平衡性、整体性与创新行等是其他模式不可替代的。甚至教育生态系统会在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不断完善与优化的机会。教师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其专业水平的提升完全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实现。作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唯一主体,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也是直接影响学校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校园精文明建设、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力、校园各项规章制度的人性化力度等。以上各种因素的存在即是校园文化的组成,又是高职土建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点。
1.3.1 专业意识
教师的专业意识是其在专业发展中的主要体验,同时,检验教师的专业意识主要根据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学理念与职业道德能力三方面因素进行判断。所谓的教师自我意识就是土建类青年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的根本意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正确认识自身职业的基础上,通过某种方研发新的教育资源,从而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职业道德就是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定,是引领土建类青年教师向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是专业发展的目标。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土建类青年教师而言,要想提高自身的专业额能力,首先就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其次就是正式教育理念与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的确定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经实践证明,正确的教育理念关乎着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最终决定着教学质量。
1.3.2 知识构成
知识系统的构成决定着土建类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专业性较强得土建类教师而言,除了充分掌握其专业与先关专业方面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掌握土建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方式与相关知识等方面知识成分。不仅如此,一些外在知识,例如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甚至教学知识主体等方面知识也是自身知识构成中的一部分。甚至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土建类青年教师还要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带动其学习兴趣,这也是高职院校土建类青年教师知识构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3 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的好坏决定着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质量,在多媒体的应用下,青年教师的教育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这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撑。这也是要求土建类青年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将自身掌握知识结构与现代网络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教育中作用,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在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发展模式下,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是根本。
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模式下,土建类青年教师需要在外部环境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对着自身教学能力进行提升与完善。在现代专业主义教育的影响下,土建类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依旧遵循着“外铄”理论。这项理论重点强调了教师专业的发挥过程中,外界力量的推动是最主要的因素的同时,过度强调了培训、讲座等方式的重要性。但是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主体,个人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可持续性都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这种内在因素的提升,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自省与反思观念,在自我反省提升。在专业发展中对那些“理所当然”的现象进行判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正确。
教师的反思并非只局限于某件事件上,日常教学工作的研究与背后的方法、观念才是值得重点反思的地方。相关学者在研究得过程中,将教师需要反思划分为“行为、信念、使命”三个层面,成为教师反思的重要参考。由此可见,在寻求高职土建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模式下,让教师自己在反思审视自我与替身自我,对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所谓的“协同进化”就是不同主体在一个共同环境的作用下,在彼此使应中完成进化的过程,构建教师共同体可以最大限度促进高职土建类青年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完善青年教师组织中的不足。所谓教师专业共同体就是在同一目标的基础上,通不过共同学习、彼此合作等方式,促进教师组织专业整体提升。与行政模式下最大的不同就是重点以平等、合作与分享的文化氛围为主,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的提升,更能满足每位教师在情感上的需求。构建专业共同体学习机制,在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同时,有以知识分享与经验借鉴的模式,吸引可跟多土建类青年教师的加入,营造和谐的专业发展环境,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彼此尊重养护包容的环境中重点体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最早给与文化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将其定以为是一个涵盖知识、信念、艺术、法律、道德、习俗,甚至是所有主体所接受的习惯的载体。站在社会学层面看,可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就是像建筑、雕塑等客观存在;非物质文化就是像价值观、信仰、道德等思想观念等形式构成。然而,教师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一部分,可见是一种意识文化,例如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意识以及自我意识等。
教师文化作为影响高职院校的土建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因素之一,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教师之间营造一种和谐自然合作文化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方式之一。自然合作文化的形成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自觉进行的超越式的合作,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视这种合作文化为“流动的马赛克文化”。在这种合作文化中,每位教师如同一个独立的小方块,每个人都要自身的教学特产与研究转专场,看似独立户不影响,但是在彼此交流中,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形成一种和谐的生态环境。同时,又在这合作文化环境中,通过民主平等得交流,有效减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竞争机制下所产得心理压力负担,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改革成为必要。对于土建类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不管是其自身的教学能力,还是其心理与生理等因素都制约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能力的现状下,以优化高职院校土建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为核心提出有效实践策略,希望能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