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民
(上海建科深水港检验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近年来,我国高新科技高速发展,更多新兴科技运用于当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费已引起人民高度重视,能源消耗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主要来源于煤炭资源,其他能源的利用率不高,根据《2019 年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我国的煤炭消耗占据消耗总量的近六成,其中全年能源消耗总量中标准煤的耗量为48.6 亿t,同比增长3.3%,依然呈现逐年攀升趋势。传统的能源经过巨大的消耗已经向我们发出了短缺的信号,然而我国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发展速度却远远低于传统能源的消耗速度。基于我国的建筑能耗相对比较高而利用率偏低的现状,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的重要性已明显显现[1]。
建筑能耗主要包括空调制冷、取暖、通风换气等生活所需的能源消耗及其从事建设、生产、存储等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减少生产生活中的建筑能源消耗,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改进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保温设计,降低建筑的热量损失;②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高能耗设备的依赖[2]。
从本质上讲,建筑节能的核心在于提升建筑能源利用率,通过能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在不影响居住舒适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量。建筑节能覆盖工程建设的全周期,即无论是前期设计规划阶段,还是后期的建设使用阶段,都应尽可能通过节能、减排等各项措施,提高各项建筑中能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提高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使建筑物得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达到节能要求。
(1)地域性。我国地域辽阔且经纬跨度较大,各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致使我国在从事基础建设过程中需满足不同的技术要求,即在不同的客观环境条件之下,其建筑也应该在形态和空间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因此根据区域差异,应合理地应用或研发节能技术。
(2)协调性。建筑节能从规划、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监管及经济评价等诸多环节,组成一个覆盖多环节、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需要合理统筹安排,逐步推进,协作配合,共同推进。
(3)强制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审图、检验检测、监督监管等机构在实施建筑节能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各自的职责,进行节能系统的设计、建设、检测等活动。任何个人和单位,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国家和地方强制性规范、标准的具体要求。对于国家、地方性强制性规范要求,任何个人和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3]。
(4)周期性。作为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建筑节能应从其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考虑。我国普通住宅产权一般为70年,若以此作为其全寿命周期,新建建筑则须明确采暖所需能量、能耗核心值及热损失值(尤其是建筑外围结构)等指标,以此计算建筑每年所需电能、燃气以及其他能源的消耗数量。房屋建筑在出售或出租时,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耗证明,以告知购房者或承租者该建筑每年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等产生的能耗情况。对于在建和已建成的房屋建筑,应通过多方渠道(如政府监督、专家鉴定等)严格监控其能耗情况,以确保符合现行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5)动态渐进性。虽然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但是标准却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及国情不同,再加上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促使建筑节能标准进行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以符合各国及地区的实际要求。
(6)多样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并逐渐淘汰落后或不当的技术和产品。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其方案的选择也就相应的变得多样化,特别是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建筑节能方案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
(7)兼顾舒适性。除了满足节能指标外,建筑节能必须考虑建筑的舒适度。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居场所,在满足人们居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居住的舒适性,进一步降低能耗,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硬性指标之一。
节能减排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节约建筑用能作为节能减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的全周期,发达国家建筑耗能约占国家整体耗能的30%~40%,降低建筑耗能对提高国家经济水平的影响极大。因此,节约建筑用能、减少资源浪费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环境保护的需要。工业革命后,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破坏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的自然灾害使世界各国已经充分了解到根源所在,因此也提出“新能源”的概念。而在建筑工程领域,燃煤取暖、秸秆燃烧等无疑是造成大气污染、破坏自然环境的黑手之一。因此,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环境成为各国人民急待开展的重要工作,转换发展理念、推动绿色节能技术的开发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3)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舒适健康的工作、居住环境已成为当代我国居民对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我国大多数疆土位于亚热带地区,大部分地区处于冬寒夏热的气候环境中,冬需采暖,夏需纳凉。在我国能源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力争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高效节能,才是改善建筑热环境、满足人民所求的有效途径[4]。
目前,我国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上实施的节能手段尚未取得显著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许多建筑材料在节能指标的突破上仍然面临着瓶颈。设计阶段选用的节能材料及施工过程中节能材料、设施设备的选用难以达到最终要求,尤其是在建筑上使用的多种设备能耗大、利用效率低,导致设计中采用的材料无法真正达到节能目标。节能技术亟待改善与提高。
当前我国对建筑节能用材、设备的研发主要以引进为主,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应用缓慢,主要表现在成果不多、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等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生产、加工方面的技术仍然需要依赖于国外,特别是一些关键的核心生产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少部分国家手中。另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往往都是以仿制、参照为主,很少有自身创新的产品或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拿得出手。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节能要求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需全力推进,才能全面改善我国在建筑节能领域的落后,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
国家对节约能源越来越重视,我国颁布了《节能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定节能工作的发展。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尤其是经济层面资金上的支持,这导致部分企业或个人即便支持国家节能政策,也可能因缺乏资金而难以推进相关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导致更先进或有效的建筑节能材料或设备因为预算成本过高而不得不被放弃,进而阻碍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5]。
建筑能耗涉及建筑物的方方面面,不是单一的某一项技术或产品便可以降低建筑能耗。而且由于不同的节能材料其性能和价格也不尽相同,所以导致了我国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非常地低,再加上正式可行的设计标准至今未能出台,仍处于试点阶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针对性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是基于建筑耗能下,提高建筑节能技术,促进建筑节能改革的必要手段。针对建筑耗能较大的领域特别是建筑结构中能耗较高、利用频繁的设备或材料不断研究改进,例如研发优质建筑保温材料、降低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能耗、开发能耗系统统计软件等,多措并举,可有效控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引进或培养专业人才,攻坚克难,不断地研究与实践,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升建筑节能领域研发实力。通过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不断提升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开发的综合能力,是降低能耗、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筑节能技术是未来建筑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应明确提高节能技术、大力开展节能技术研究的目标方向。然而,从当前来看,传统的建筑技术和产品无论是其成熟度,还是成本价格都相对比较的低,这也就使很多企业不愿意花费较高成本来尝试节能建筑。因此,国家需要对现有的鼓励政策进行细化和实化,以实惠的政策来引导企业和个人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通过政府经济激励,健全以经济激励政策为主的建筑节能政策是我国现阶段促进建筑节能发展极为有效的措施。通过经济激励,加强政策引导,不断鼓励企业和个人进一步树立节能思想,从自我做起,积极推动建筑能耗系统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建筑节能体系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当前我国主要节能技术基本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例如太阳能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水力发电技术等,但经实际调查发现,我国节能技术应用仍相对狭隘,在某些领域如建筑领域的应用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即便是目前我们司空见惯的太阳能技术,构造简单、造价低,仍然有必要继续扩展其应用范围,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延伸。同时不断提高新技术研发,改善高耗低产现状,研制开发“精、优、特”的新产品,以此来满足多样化、高标准的市场要求[6]。
以建筑节能技术为中心,全方面拓展,如建立绿色建筑,水(风)发电、整合土地资源,污水回收利用、垃圾资源化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全方位延伸建筑节能技术适用范围,推动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对舒适性的建筑热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建筑节能及其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也成为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满足建筑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发展建筑节能技术既是客观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生态环境产生相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有缓解各种能源的紧张的局面,对于未来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也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随着我国在科研领域研究不断进步,建筑节能领域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建筑节能技术必然会得到极大的发展,最终也会实现国家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