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生态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30 13:13梁峰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群落园林绿化

梁峰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0 引言

城市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区域之一,当下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工环境将自然环境取而代之,局部生态环境被破坏、发生恶化,大量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失衡问题,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园林绿化是城市内的基础建设工程之一,其能为城市打造出一个良好环境与良好生态的绿化项目,逐渐成为一个宜居的城市。不管是城市生态还是园林绿化建设中,均要合理、正确地应用生物多样性,这是每位园林工作人员应落实的职责。

1 概念分析

1.1 生物多样性

就是在某个地区或某一时段中所拥有的生物类型,主要包括动、植及微生物,及以上物种的遗传变异等物种的总称。关于生活多样性的涵义,可以从生态系统、基因及物种多样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实现生物多样性,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食物、生物原料及燃料,进而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求,生物多样性的重点是维护与巩固生态平衡,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过程有更大的动力。加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环境可持续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更好地满足当代人的主观需求,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现状及运用情况得到很多人的密切关注,也注重研究其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究环保和生物管理的对策方法。

1.2 城市园林绿化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园林绿化产业逐渐发展一个新兴的环境产业。城市的园林绿化,等同于将中国传统及现代化园林建设结合,为促进城市持续发展及满足其现实需求,而为其建造一个能提供优美环境与良好生态的绿化项目,逐渐使城市成为一个和谐、宜居的生存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持续扩增,数目也快速增长。但回顾城市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城市环境持续退步,大气、水及土壤环境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是阻碍城市生活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故而,修复城市初有的自然环境及保护既有自然资源,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

2 城市生态及园林绿化建设中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城市园林可以视为以人工生态为主体的景观类型,一个完善、稳定的园林绿化项目在结构与功能上应实现高度统一。园林绿化工程的背景是自然界,主体是生物群落。既往部分城市的无规划建设及园林导向的偏离,导致城市生态内自然群落类型构成降低,野生动植物也日渐消退。生物多样性降低是园林绿化景观单调、自然性明显不足的主要原因,进而使城市生态系统更为脆弱[1]。

丰富城市生态及园林绿化中生物多样性,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明确各种生物的特性,提升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各类生物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生物群落,这是城市园林健康、协调发展及维持生态平衡性的重要基础。从这个层面上出发,生物多样性应是衡量生态园林完善性、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 实践应用

3.1 增加园林物种的多样性

既往有很多报道称,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一个国家,动、植物类型在世界动、植物种类中所占比例约10%,仅珍稀乔木就有50余个属。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①因为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光照、气温及大气质量等方面存有差异,导致很多乡土植被不适合栽种在城市小气候及土壤环境内;②过度追求达到观赏目的与管理的便捷性等,造成生态园林内物种单一,多样性显著下降。故而,在生态园林绿化阶段,相关部门应尝试选用适合本地生长、观赏价值及生物防护功能较高的植物类型,尤其是要加大野生植物资源的引进、驯化及运用力度,并深度研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繁殖与栽培等。原理设计者也要尽量选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持有较大意义的植物类型,这是提升生态园林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2]。

3.2 构建生态园林类型的多样化

园林类型多样化是实现景观多样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景观的丰富度与复杂性,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伴随景观种类多样性与边缘物种数目的增多,物种多样性也会提高,故而在城市生态园林发展阶段应重视构建类型多样化的园林项目。城市绿地系统内的道路、河流绿化、防护林带等均是带状廊道,自身有分隔、屏障、连通等诸多功能;公园、绿地等作为“结点”和绿廊共同构成网络骨架,但在城市内有限的土地资源、人为因素的干扰等,导致城市园林绿地对生物多样性不具有较强的承载力,而成教公园、森林公园、苗圃等作为城市基质的“斑块”,自身不仅有较强的能力去承载生物多样性,还能基于网络连通性去促进物种迁移过程,明显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3.3 提升城市生态园林空间的异质性

空间的异质性可以从环境多样性与自然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和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环境越复杂,其所能提供的生境就越具有多样性,此时就能支持越多的物种;自然度是很多野生动物存在的重要基础。故而,在城市生态园林发展阶段,在重视其形式美的基础上,应合理运用植物类型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科学配置乔、灌、草、藤,实现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打造出一个稳定、多物种长期共存的立体式植物群落,能明显提升园林环境的多样性与自然度。

而提升园林建设空间异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增加绿化面积、绿化密度与形式,注重充实园林植物物种构成,以防因单一物种引发的环境单调性问题。并且要加大植物群落的垂直绿化力度,这是充实层次性及提升园林环境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此时更多的野生动物在复杂纷扰的城市内就会获得更多的自然栖息场所。

安徽省处于我国华东地区,省内有平原、岗地、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冬天寒冷,年平均气温14~17℃,全年平均降水量773~1670mm。全省省维管束植物高于3000种,分属205科,在全国维管束植物科中所占比例高于60%;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类型繁多,现有4245种高等植物,在全国总数中占比约为14%[3]。安徽省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实践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在确保建设科学的基础上,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充分挖掘与应用本地生物资源,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实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效维护。

3.4 引进自然群落机制

自然群落尤其是顶极群落,它们是自然界物种长时间适应、调节后而形成的稳定状态,其结构与功能合理,并具备自我维持与调节的能力。故而,将生物多样性用于城市生态园林项目建设阶段,工作人员要遵照生态学原理、仿照自然群落机制去选择适宜的植物类型,真正做到科学配置,一方面能显著提高城市园林内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群落引起的虫害、农药及人工运维成本,使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在管理成本较低的工况下实现有效的自我维持。

重视自然群落结构的完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分析,我们可以将自然群落视为自然环境系统发育和实际功能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阶段,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重视事后及末端管理,基于源头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改善现有植物栽种结构,这是增强绿地本体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选择栽种对本地气候及土壤条件适应力较高的植被,有助于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果,构建其和城市园林绿化之间更紧密的关系。也要重视绿地水体的构建情况,帮助更多的有益昆虫与两栖类动物寻觅凹适宜的生境,应用绿色植物、病虫害与天敌之间形成的约束关系,使生态环境更健康,引领自然群落结构完善过程,通过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更全面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3.5 建设持续维持焦点物种的方案

因为不同生物对生存环境提出的要求有一定区别,故而在不同场所内,为更好地实现差异化的生物保护及规划目标,需要探寻数个具备关键价值的焦点物种,紧扣其设计方案。比如某城市生态园内的焦点物种被设定成富有地域特色的红柳树,以这个特色物种为核心点已经建设出相关的一系列产业链条,其已经成为本生态园乃至本市区的重要象征之一。

3.6 建设多功能的绿色廊道

人类活动被视为生物生存发展及维持多样性过程中面对的最大威胁之一。在数个彼此相互隔离的生态环境之间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其能够使被规划去中的生境搭建出完整化的生态网络。国内很多城市生态园从建园开始就特别注意维持园中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园中建设一条绕园的十余公里的柏油路,但园区中明确禁止人和机动车辆的进入,准许有人骑车或者步行,以上做法不仅规避了汽车尾气对园内空气与物种造成的污染,为城市广大居民提供了能完全放松身心状态的环境,还能减少园林工程建设中对物种多样性产生的限制于隔离,促进了被保护物种之间及不同野生群体之间的联系、交互过程。

4 结语

总之,为提升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效果及自然保护水平,合理应用生物多样性及加强保护具有很大现实意义。故而,在园林建设发展阶段,我们在追求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综合社会及生态需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好生物的引进、驯化与与运用,利用生物多样性去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群落园林绿化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