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1-03-30 13:05曾松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共享性公共建筑人性化

曾松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0)

0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包括办公、旅游、科教、卫生等在内的公共活动也逐渐增加[1],对用于公共活动的建筑提出了更高的人性化设计需求。公共建筑的优劣与美观不但能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对城市整体形象的评估也至关重要[2]。建筑的设计流程较为复杂,包含了众多的美学、结构力学等在内的知识内容[3]。现实中建筑设计也存在部分问题,比如:部分建筑设计过于单调,周围建筑功能搭配不合理等。因此,施行更加合理建筑外观、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体现更具特色的人性化设计,为城市居民营造更为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还能构建更具有特色、更具有内涵的公共生活城市形象,提升人们公共活动享受乐趣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城市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涵义及其重要性,叙述了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实现城市公共建筑更具人性化设计的相关举措,为建筑设计提供良好有益的借鉴。

1 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建筑设计除了需具备美学、经济与技术外,更重要的是人性化[4]。人性化设计主旨是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结构与独特思维,在满足各项使用功能以及指标同时,在设计中应考虑更多人性化、舒适化的因素[5]。虽然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生活物质,但人们更加渴望追求绿色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1],因此,现代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考虑正常的使用功能需求,更应在设计中将人们的心理需求、生活习惯、审美需求等元素与建筑功能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导向,并不断进行创新优化,建造更加自然舒适、美观的城市生活环境,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魅力。

2 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公共建筑的人性化设计一般遵循四点原则,分别是:以人为本原则、复合型原则、舒适性基本原则、共享性基本原则[6]。下面对每个设计原则进行介绍。

(1)以人为本原则。公共建筑是城市现代化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尤其在我国如今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不断加快,努力构建精神文明、绿色文明城市的背景下更是如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城市公共建筑在各方面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些问题,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应当予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即把人性化贯穿到设计全程中,以居住的舒适感和对建筑的审美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完善建筑内部各方面的结构设计,当然前提是在建筑的安全性能得到保证。除此之外,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公共建筑设计理念中,也应当结合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对建筑自身需满足的功能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客观评价分析,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虑,探索最适合现实状况的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方案。

(2)复合型原则。要使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的艺术,则应当遵循复合型原则。复合型原则理念即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应当体现建筑独自的特色,同时又能与周围建筑相似而又不同,相辅相成。复合型原则也能有效保证人性化设计充分在公共建筑中具体实现[3],对周围建筑发展的特色进行整合利用,以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优化和完善,从而满足人们对公共建筑多元化的设计需求。

(3)舒适性原则。除了复合型原则外,舒适性原则也是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即以人的感知优劣作为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内容,保证人们对建筑在日常心理感受与空间体验中都具备舒适感。当然,过度遵循人们的舒适性原则,将一定

公共建筑的服务对象通常包含着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工程度上影响建筑空间的大小,而过于注重建筑空间大最大化,则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将过于单调乏味,因此,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应当是舒适性与合理的空间布局相适应、相协调的过程。

(4)共享性原则。除了上述三个原则外,共享性原则也是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需遵守的原则。建筑的共享性指建筑的相似功能可实现共享,以满足人们日常使用要求,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建筑空间各部分的联系,丰富建筑功能使用体验。建筑的功能与人们日常活动之间一般是相互关联[7],共享性的设计也能增强人们活动的体验感。

3 实现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的相应策略

实现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的相应策略应当是各方面相互协调的结果,包括人的心理体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接下来进行详细的叙述。

3.1 塑造良好、丰富的建筑空间形象

建筑的空间与人的使用是相互影响,良好的空间设计既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建筑功能需要,也能增强人们心理体验,从而促进人们活动的顺利进行。塑造良好、丰富的建筑空间形象的办法包括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线条搭配[8],比如在建筑空间上高低错位,建筑线条上直线与曲线的相互调和等,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对建筑空间进行精炼科学的布置,让使用者对建筑的设计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增加精神方面的享受。

3.2 营造良好、舒适的建筑内饰环境

建筑环境的不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人们的使用行为,当建筑环境与人们举行的活动互相补充时,将引导内心欢乐、哀伤、平静的心理状态,此时的公共建筑将不再是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9],而是与人们的精神相互契合。当然,这些建筑活的良好、舒适的内饰环境设计需要建筑设计工程师花费心力从空间布局、建筑线条等多方面进行巧妙的构思。

3.3 构建合理的空间尺寸

构建合理的空间尺寸是为了满足人们正常的使用功能需求,建筑空间使用尺度衡量是通过与人的使用尺度的协调,从而减少公共建筑空间的浪费,避免建筑空间使用的不协调。不同的空间尺度反映建筑使用功能特征[10],比如:体育馆的设计,其空间布局最大化满足馆内可容量更多的观众,而观众座位设置成不同高度、不同方位也满足了观众多方位欣赏的需求。

3.4 控制建筑空间的距离

设置合理的空间、建筑距离,有利于增加人们之间的日常交流与沟通。过近的距离容易增加人们见面之间的熟悉的厌烦感,过远的距离则容易让人们过于疏离[11]。距离包括公共距离与私密距离两个方面,比如音乐厅、学术报告厅等则应当增加距离以适应人们交流活动的需要,而KTV、酒吧等则应创造较近的距离以增加人们的交流。不同的距离暗合不同人群之间心灵交流,故控制建筑空间的距离是非常有必要。

3.5 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设计建筑的功能

作岗位的人,而非单一的群体,此外,建筑的使用也可能是相对立的群体,比如学校建筑服务对象是教师与学生,医院建筑服务于医生与患者[5]。因此,对不同的使用人群类型需要分别对待,并全面综合的考虑,处理好各方对空间的功能需求与功能的转变。

3.6 完善建筑空间分布的功能

建筑空间分布功能的完善既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前提。对于特定功能需求使用的群体,则应当设计特定的空间使用功能,比如地铁站空间内部为满足残疾人士的使用需求,空间内设置无障碍电梯,残疾人士专用厕所等。建筑功能各方面的考虑完善也是体现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中心主旨,体现建筑对所有人群的平等。

4 小结

建筑科学技术的提升将解决对于人们对于公共建筑日益增长的人性化设计需求,这些也是人民追求更高生活标准的体现。公共建筑人性化的设计在遵行以人为本原则、复合型原则、舒适性基本原则、共享性基本原则等原则外,应当考虑不同群体对公共建筑的体验需求,并加入更多地方建筑的元素,充分实现人与城市建筑、环境的自然相融,给予人们更高的享受。

猜你喜欢
共享性公共建筑人性化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及采取的节能措施
创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生活
“鸿合”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