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
(安徽华盛国际建筑设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可拓思维是可拓学科的专有名词,顾名思义,就是“可拓展”的思维,具体指的是从一个延伸的角度对现实世界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目前可拓思维模式已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在社会上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尤其是在建筑设计这些艺术设计类的追求创新的领域,可拓思维一直各建筑设计们所推崇,因此就很有必要分析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上的运用。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可以说是互为成就的关系,首先建筑设计创新在近年来已出现了发展的瓶颈,不少建筑设计已思路衰竭,受限于过往的优秀建筑设计,难以发展出新的思路,急需一种创新思维来引导建筑设计走出困境[1]。而可拓思维模式为建筑设计带来了一抹曙光,为其思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引导其不断创新,摆脱了过去建筑模式的束缚,逐步走向新的发展方向。其次,建筑设计创新也为可拓思维模式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使其能够从单一的逻辑学科中走出来,迈向实际运用,以一种更为实际的方式为大众所知。并且在这一联系的过程中,可拓展自身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运用。因此目前建筑学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是一种互相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的关系。
而单独来看,可拓思维模式作为一门逻辑类的思维,强调的是思路的延伸和发展,鼓励使用者从过去的思路模式中跳出来,以一些更为创新的模式进行思考,以此达到创新的目的[2]。结合到建筑设计中,即要求建筑设计师们摆脱传统建筑设计思维的干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尽量减少对以前的优秀的建筑设计的依靠,不再按照传统的逻辑模式进行设计,以避免出现建筑设计单一甚至雷同的现象。正确做法应当是,从可拓思维的几种创新思维角度进行发散思考,包括菱形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共轭思维模式和传导思维模式等,以此创造出新的建筑设计思路,并将其更好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设计中,从而推动建筑设计的不断创新[3]。
综合来看,可拓思维模式作为一门讲究创新逻辑学科,关键就在于通过创新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创新难题,具体来看,目前建筑创新设计中应用到的可拓思维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菱形、逆向、共轭以及传导思维模式。
菱形思维模式中的“菱形”是几何学中的一种多边形,其特点为四边发散却又围绕着一定的中心,讲究在不断的重复和变换中实现不同的效果,在创新的同时也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而菱形思维模式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将菱形的特性应用到了建筑设计中。具体来看,在建筑创新设计应用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们会以建筑的实际使用目的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建造方法,以此展开发散性的思考,之后在某个方面有所创新,并得到显著成果后,思维的方式会有所收敛,继续从这一有所创新的方向进行思考。在如此的反复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们会对设计过程中的创新之处进行总结,找出其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再进行整体的修改和细枝末节的补充,以此达到“菱形”设计创新的目的[4]。在更专业的内容中,建筑创新设计中的菱形思维模式的应用包括对建筑设计原理结构的有效定位、对建设容量和饱和度的综合考虑等等。总的来看,菱形思维模式是一种较为全面的整体思维模式,其应用能将建筑的各种目的结合起来,既能保证建筑本身质量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又能保证设计师的创新设计能得到应用,体现出实用性能、美观性能和环保性能等多种效益的结合。
逆向思维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相反的思维”,是一种突破求变,从完全相反的方向追求创新的一种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的运用要求人们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从相反的方向对事物进行全新的思考,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能够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使人们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创新性的、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得到认可,并被广泛运用[5]。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们的逆向思维运用也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角度,以免犯下原则性错误,出现“钻牛角尖”或者“南辕北撤”的现象,违背了逆向思维的初衷。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们在一定的基础上将逆向思维的多种模式结合起来,以建筑的质量、实用性、可行性为基本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创新[6]。例如在某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师们就在考虑了书籍存放位置的可取性、便携性上,对整体结构进行适当的扭曲,结合书籍打开时的展开形态,让阅读者们在进入书籍阅读区存取书籍时眼前一亮,达到创新的目的,并且是在“整齐”与“扭曲”的对比中展现出来,打破人们对书籍“一定要整齐”的刻板印象,通过这种逆向思维设计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实现了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创新。
传导思维模式则是将多种事物联系在一起,通过不同手段和方法将这一事物的某些内容传导到另一事物上,以实现一定的传导效应,带来一定的传导效益,促进该事物的不断发展。而传导思维模式的应用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主要是从多方面的联系产生作用的,当设计人员在建筑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多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建筑用材、建筑地点、建筑方式等等,将钢材、木材、复合金属的特点联系在一起;将城市中心、城郊、山区的特点联系在一起;将混凝土预制、勾吊等方式联系在一起,寻找这些事物中的共通或者矛盾之处,进行规律性的总结,通过建筑设计师的传导思维,将这些共性或者个性之处有效融合,以更契合建筑的方式展现出来,满足不同事物之间对建筑有利因素的传导和汇聚,达到建筑创新的目的[7]。
共轭是指两者之间的规律较为匹配,即通俗意义上的“孪生”,而共轭思维模式则是指采取多种具有共轭性的思维,共同促进事物的发展。而在实际建筑设计的运用中,即将多种共轭的建筑思路应用到统一的建筑设计中,可以是兼顾建筑本身与周围建筑的特点,也可以是建筑本身的多种建筑目的和建筑效果,还可以是兼顾建筑的理想状态和实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8]。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在某体育馆的设计中,设计师就充分利用了共轭思维,在保证体育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的同时,还应体现出体育馆与周围环境的独特性,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利用自身的专业和水平和共轭的思维模式,可以从周围环境以及体育馆的主要作用进行考虑,综合考虑建筑的设计风格和方式,以此达到共轭的目的[9]。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北京奥运会中面世的“水立方”,完美地将水上项目以及周围水体环境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是共轭思维模式的一个鲜活案例。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文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目前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结合已较为成熟,达到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目前建筑创新设计中应用到的可拓思维模式主要有:①菱形思维模式;②逆向思维模式;③共轭思维模式;④传导思维模式。最后,因此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应遵循这些设计原则,参考这些建筑思维模式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
总而言之,可拓性思维的应用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有着重要作用,其未来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泛,能为建筑设计师们带来丰富的创作源泉。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建筑设计师们能更加明确可拓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理解可拓思维的多种发展模式,并参考本文的四种模式进行灵活的改造和利用,以满足我国建筑设计创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设计的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