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能供热系统在集中供热中的研究

2021-03-30 13:13曹家豪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3期
关键词:换热站热网供热

曹家豪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城市的整体规模,让城市人口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也相应提升了集中采暖的负荷需求。此外,生活品质的日益提升,也让人们对于供热质量的要求显著提升。基于此,要求从供热系统运行及管理等多个维度上实现对于供热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由于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网相对较长,供热范围较广,且用户与换热站之间的分布较为零散,不同板块之间呈现出独立存在的特点,导致已有的热网调节模式之间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关联度。若想针对其中某个板块实施调节,必然会对其他已有板块的调节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才能让集中供热系统的信息实现有效调节,以促进不同板块之间的信息共享。

1 “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简述

“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一般通过无人值守的方式进行活动,智能供热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集中供热效率,这种整体运行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首先,应用智能供热技术可以让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实现对于供热的智能化管理,让供热系统的运行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其次,借助“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系统的切实优化,以更好达成预期管理目标;再次,借助“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可以实现对于热源联网的高效管控,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损耗;最后,依托于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对供电系统的无人化管理,以充分保障供热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集中供热环境中为了提升“互联网+”智能供热系统的应用效果,要求有关技术人员积极展开对系统网络情况的分析。同时,结合具体的硬件结构将网络需求分成外界、内部、用户、供热网等环境。

2 “互联网+”集中供热系统简述

“互联网+”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热网系统,可以实现对于人脑的部分替代,让整体热网系统无人值守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充分保障,一般包括如下形式:①应用智能调节体系对一次二次水力网进行调借,通过智能化调节实现水力平衡;②借助一站一优化控制系统,结合实际热需求确定相应的热负荷量,以实现对热能的智能化调节;③借助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智能化调度系统,建立对多热源联网和网源的高效一体化控制。同时,结合城市热负荷,实现总供热量的智能化调节,以降低此过程中的能源损耗;④结合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良好的供热生产无人化管理模式,分别按照硬件和软件结构实现对智能热网的划分,以构建一个一体化的智能热网系统。

3 “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的应用措施

3.1 积极完善供热条件分析

比如,在300MW热电联产机组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想对机组的定额抽气量进行有效控制,将额定抽气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充分保障整体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对各项供热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对抽气供热系统进行充分调整。此外,为了让流量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得到切实保障,要求有关技术人员针对管网位置处的出口压力予以科学设计,以实现对供回水温度的合理化控制。与此同时,要求有关技术人员在正式应用“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前,针对热水主管及支管位置予以妥善布置,分别将最远供热距离和长度控制为20km和8km,让智能供热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

此外,为了实现对供热系统的高效管控,技术人员在供热系统优化调整过程中要重点对热力调度指令和供水温度进行优化调整。另外,在对换热站系统运优化调节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换热站的自动化控制,必须要应用先进的PLC控制技术,保证换热站的全部热力数据能够第一时间上传到大数据监控系统平台,让换热站得以自动化控制,确保热力数据得以上传于热网监控机制之中,让二次网供水稳定调节的效果得以充分展现,才能提升集中供热的实际效果。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二次网侧楼宇间和用户冷热不均的风险,要求有关技术人员积极展开对于二次网平衡装置的合理化配置,以充分保障末端的供热效果,让供热温度得以实现标准化发展。需要辖区范围内的企业和学校针对供热系统实施分段调节,以切实避免区域供热不足的问题,通过高效可行的措施予以处理。

3.2 强调“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应用

为了充分保证热网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要求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节能点建设,实现不同子系统的一体化处理。此外,为了充分保证热网能耗分析的效率,要求相关技术人员积极构建通信网络机制,提供有效的基础设备,实现预期的系统建设目标。同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做好网源调节工作,合理配置自动负荷调节系统中的供热和蓄热系统,才能充分保证智能供热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其次,为了实现供热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系统结构进行科学设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过度供热的风险。此外,为了充分调整一次网络系统,相关技术人员有必要积极关注一次网络的液压智能分析系统。同时,设计完善的水力分析系统。需要有关技术人员积极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实现换热站智能调节系统的充分完善,建立工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以保障供热活动的质量,让供热系统得到现代化发展。

3.3 进行社会效益分析

“互联网+”智能供热系统在集中供热中的应用必须要对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社会效益的分析首先要从供热站点的一次网水力平衡进行分析,应用智能化技术对二次网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并在其中增加压差平衡阀装置;其次,要求技术工作者积极打造系统完善的温度采集系统,以充分保障温度采集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测算住宅与空置房屋的比例,并据此测算需求侧的供水流量和温度,使业主的室内供暖质量得到充分保障;最后,需要技术工作者深刻了解温控阀安装实际,并结合其安装状态展开对于系统的优化改造,以切实避免能源损耗,让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保障,让“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的优势作用得以充分展现。

4 “互联网+”智能供热平台应用实例

4.1 全网水力平衡分析子系统

根据管网的实际拓扑结构,通过热力系统机理分析和历史大数据驱动建立供热管网模型,实现离线模拟计算和在线工况优化功能。通过将模型计算的软测量结果与热网实际运行参数进行比较,可以指导运行调度和优化控制策略。

4.2 经营收费管理子系统

通过建立一站式供热收费解决方案,辅以银行、微信、支付宝等多元化支付方式,以及税控接口和电子发票系统,关联客服子系统,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联动收费管理,主要包括与巡检管理、生产调度、客服管理的联动协调操作。解决用户数据混乱、账户不清、收费率低、历史信息无法追踪等问题,提高运营收费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4.3 客户服务管理子系统

整合服务大厅、电话、网络(小程序/app)、社会监督、主管部门等多元化客户服务请求渠道,畅通信息传递机制。对于客户要求维修或投诉的工单,客服中心将统一发送订单和回访,并根据工单类型和紧急程度进行监督管理。利用移动终端完成人员定位、远程接单、远程监管、工单处理反馈,建立调度、处理、监管、反馈、回访组成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全程统计客服管理系统的各类服务信息,包括客服请求回复率、客服请求完成率、座位利用率、热线接通率等关键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4.4 能耗统计与分析子系统

通过建立供热能耗多指标计算模型,利用供热系统运行的各种数据,计算水、电、热等各种能耗指标,并以图形报表等多种形式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和呈现。进而结合水价、电价、热价等价格因素,细化供热边际贡献,增加生产涉及的人工、材料等各种成本信息,建立节能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关系,从经济效益优先的角度推进供热系统节能优化改造。

5 结语

综上所述,深入探索“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的应用有其独特的优势。要积极界定“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的概念,确定智能系统的实际组成,实现高质量的供热分析,使“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得到高效利用,并据此进行社会效益分析,从而充分保证供热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损失,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换热站热网供热
热网异常工况的辨识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新建热网与现状热网并网升温方案
基于动态三维交互的二级热网仿真系统
基于Matlab的热网换热站最短分布问题研究
浅谈直埋供热管道施工工艺
关于热网换热站节能监管与应用探究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节能措施探讨
PPP模式应用于城市供热项目分析
关于集中供暖系统中各换热站的运行调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