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资源保护规划设计

2021-03-30 13:13徐海源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3期
关键词:名胜区火山保护区

徐海源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1]。风景资源是构成风景名胜区的基础,风景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经破坏,将无法替代。风景名胜区的自然、人文、生态保育是风景名胜区永续利用的前提。依据景观资源完整性、真实性和适宜性原则,采取分级、分类保护的管理措施,对风景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培育,使风景名胜区得以永续利用。本文以大同火山群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保护规划为引子,抛砖引玉供各位同行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1 风景资源保护规划中存在问题

在保护规划实地勘察中马虎不仔细,没有做好保育资源清查工作,造成一些重要的景源未划入保护区;分级保育范围规划不合理,造成分级保育面积不是过小就是过大,不利于风景名胜区典型景观的保育;保育原则和措施不合理,造成重要景源得不到科学合理有效的保育;没有明确分类保护,造成景源得不到针对性的保育。

2 解决对策

首先应做好实地勘察和基础资料收集、分析,翔实弄清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文化、生态和科学价值等风景资源评价工作,划定核心景区范围。其次要科学合理划定分级保育范围和分级保护措施。除了划分各级保护区外,还应进行分类保护,对景源采取针对性的保育。最后还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 规划实例

大同火山群风景名胜区地处山西省东北部,位于大同市东部所辖的云州区、阳高县两个行政区域内[2],地跨东经113°35′47.407″~113°59′52.616″,北纬39°54′33.415″~40°07′17.655″,由火山群片区、桑干河片区、秋林峪片区三个独立片区组成,总面积129.8km2。是以世界上唯一发生于黄土高原上、火山渣锥熔岩锥构成的火山群地貌景观和玄武岩峡谷地貌景观为主要景观特征[3],集地质科普、观光游览、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特殊地貌类,且具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潜质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3.1 规划原则

(1)保护第一原则:风景名胜区内的宝贵风景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必须认清风景资源是风景名胜区的根和源的辩证关系,只有保护好风景资源,才能实现永续利用这一终极目标。没有了宝贵的风景名胜资源,风景名胜区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存在的根和源。因此,风景名胜区的任何规划设计,保护好风景名胜资源是首位的。

(2)全方位保护原则: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保护规划不光要保护好风景资源本体,还要保护好风景资源周边的生存环境;不仅应保护好自然、人文景观资源,还应对各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严格保护。

(3)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各类风景资源的特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和药到病除。

3.2 规划思路

项目组接到任务后,首先是进行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在建设方的向导下仔细进行实地踏勘,做好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工作。查清风景名胜区典型风景名胜资源和确定急需保育的资源。大同火山群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唯一发育于黄土高原上的火山群,以火山渣锥熔岩锥构成的火山群地貌景观和玄武岩峡谷地貌景观为主要景观特征。其典型风景资源为各类火山地质遗迹。人文景观资源以各类宗教寺庙为主,处于从属地位。针对大同火山群风景名胜区典型风景资源的现状特征,本规划根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 50298—2018)》要求,以分级保护为主,分类保护为辅进行严格保护。将风景名胜区内的典型的珍贵的各类火山地质遗迹规划为一级保护区,进行严格保育;将风景资源少,景观、生态价值皆较低的区域和必要的游览服务设施集中区域规划为三级保护区,其余区域规划为二级保护区。分别对地质遗迹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采取针对性的分类保护,同时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相应环保措施。

3.3 分级保护规划

3.3.1 一级保护区(禁止建设区)

主要包括碎屑锥、熔岩穹丘、熔岩锥、混合锥、火山熔岩、玄武岩地貌等和历史文化遗迹等,规划面积41.56km2。该区属于严格保护和禁止建设区域。区内与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森林公园交叉重叠,与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区域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严格保护;与省级森林公园交叉重叠区域除必需的可研、监测和防护设施外,严禁建设任何建筑设施。

3.3.2 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

二级保护区主要为二、三级景点周边范围,包括核心景区以外的风景游赏区、风景恢复区等两个区域,面积为46.53km2。属于限制建设范围,区内不得安排本规划确定以外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严格禁止开山采石、破坏地质遗迹和地形地貌的活动。加强乡土物种的抚育,保护生物多样性。对草地和林地等相关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对已被破坏的风景资源实施景观和生态恢复。

3.3.3 三级保护区(控制建设范围)

三级保护区范围是在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是风景名胜区重要的设施建设或环境背景区,面积约41.71km2。属于控制建设范围,区内要编制详细规划,合理安排旅游服务设施,有序引导各项建设活动。严格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开山采石、建设污染性工厂、改变水系等活动,应提高植被覆盖率。

3.4 分类保护规划

3.4.1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

保护对象:以碎屑锥(渣锥)、熔岩穹丘、混合锥、熔岩锥和火山熔岩为主的火山地貌;以乌龙峡为代表的河流景观;以册田水库为代表的湖沼景观。保护原则:以保持地质遗迹景观完整性为目的,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着眼于全局,兼顾局部,合理安排,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对风景区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措施:重点保护火山地貌的自然性、完整性和景观性。禁止矿产勘探、矿石开采、山石开采、放牧、开荒、盗墓、搭建人工建筑等破坏性的活动。在地表覆盖度低的区域,提高地表覆盖度,防止面蚀现象的发生。适度控制集聚在火山地貌的游人数量。禁止在此范围内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对水体景观岸边的建筑高度、密度等进行严格控制,疏解严重破坏景观的居民点,协调重大设施与滨水景观的关系。严格禁止在水体上非法填湖、侵占岸线、挖沙取土,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水体内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种植水生植被、选择性的放养当地适生鱼类、控制藻类生长,帮助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控制游人容量,加强水岸生态工程建设,保持水岸生态系统的稳定。

3.4.2 历史文化遗址保护

保护对象:以昊天寺、烽火台、罗汉洞、红门寺遗址、铁索浮桥遗址为主人文景观。保护原则:以保存为主,修缮为辅并延续遗址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为目的,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措施: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摸排清查工作。切实做好各类历史文化遗址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

3.5 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

3.5.1 生态环境主要存在问题

(1)风景名胜区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降雨量明显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随着风景区的发展和游客的增加,各种开发建设项目将逐渐增加,人为活动将不同程度的破坏景区内的林地和草地,使风景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由于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社区目前大多仍以燃煤作为主要生活能源,SO2、颗粒物(PM10、PM2.5)等时有超标,对风景名胜区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3.5.2 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方面。尽量避免节假日和婚庆丧葬烧香、烧纸、燃放鞭炮等行为。确实需要的,应划定指定的燃放场所,在指定的时段内进行,并进行严格监管,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把空气污染降至最低。淘汰风景名胜区内做饭和取暖的燃煤,采取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电、天然气等。加强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检测力度,只有排污检测合格的车辆才能进入风景名胜区。在农事活动中严禁焚烧秸秆、向日葵杆、小米杆等剩余物,防止大气污染。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布置空气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

(2)水环境方面。严格保护好桑干河、册田水库的水质、水量,严禁向内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严禁在上游布置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居民、游客、管理人员的生活垃圾应运送到指定的垃圾转运站,送至垃圾处理厂处理;生活废水应收集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3)声环境方面。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集众搞事大声喧哗和布置卡拉OK等噪声污染设施。完善游览道路的交通信号标识,设置禁鸣路段和禁鸣区。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布置噪声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

(4)生态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度,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严禁放牧、开山采石、采矿等破坏植被和山体的行为。在游览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在农田种植防风林带。在风景名胜区内绿化美化采取自然式栽种方式,尽量采用乡土植被,因地制宜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植被群落。

4 结论

风景资源保育规划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核心篇章,必须做好实地踏勘、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景源评价等前期工作;科学合理划分各级保护区范围并制定保护措施;采取分类保护方法,针对性保护各类景观资源;进行生态环境评价,采取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只有做好风景名胜区的自然、人文、生态保育工作,才能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名胜区火山保护区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海底火山群
有趣的火山图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火山
某风景名胜区悬索吊桥检测探讨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我是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