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国际化经营风险防控能力提升

2021-03-30 12:31李昀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0期
关键词:国资十四五国际化

李昀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

1 “十三五”期间,国资央企国际化经营成果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国资央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对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等领域,承担了诸如蒙内铁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和工程,充分运用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带动中国制造、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帮助沿线国家实现了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和资源商品的互动流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水平提升,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品牌实力与质效优势。国资央企积极融入并推动经济全球化洪流,为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间的战略互信、经贸投资合作、人文交流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卓越成就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成为国有资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式和依托,是我国实现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和支撑。

在践行国家对外合作战略时,国资央企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相关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对接国际商业规则、对标国际一流管理、广纳国际化经营人才,加快提升自身国际化经营水平,持续开拓国际市场新份额,不断扩大经营业务范围和投资领域。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于今年年初发布的有关数据,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已近70万亿人民币,其中海外资产约为8万亿元人民币,占比超过1/10;海外营业收入超过24万亿元,利润总额接近6000亿元,对外投资收益率达到6.7%;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或运营超过了8000家机构和项目,驻海外员工达到125万人。“十三五”期间,国资央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不断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积极提升经济效益,推动国有资本在海外的快速增长与战略布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走出去”实践经验,在高质量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2 国资央企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国资央企的国际化经营取得了令人称赞的优异业绩,境外国有资产规模、利润总额、机构及员工数量等都呈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但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遭受来自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风潮的冲击,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拖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对国资央企的国际化经营造成安全风险和阻碍;加之,国资央企改革创新、管理提升的速度暂未能追赶上国际化经营的步伐节奏,也造成了企业内控管理、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与漏洞。如不及时化解和应对好相关风险,势必会对国资央实现在国际化经营中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综合来看,国资央企在国际化经营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2.1 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来看

“一带一路”倡议使众多沿线及周边国家共享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成为其实现经济增长、提升就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促进因素,中国在相关区域及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和济影响力逐步加强。但以美国为首、长期掌控着国际经济秩序和经贸规则的西方传统经济强国,却罔顾“一带一路”倡议为加快全球经济复苏、实现区域经济互惠发展、促进国际融合交流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将中国引领的世界经济发展新秩序,视为了动摇其对全球政治经济及资源配置实行霸权统治的主要威胁。美国等西方国家高悬起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骷髅旗”,恶意散播“中国威胁论”,挥舞着经济制裁的大棒,挑起贸易纠纷,不但对依靠自身技术与管理实力取得国际市场领先地位的华为、抖音等中国品牌进行了疯狂围堵和打压,更是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的国资央企当作了重点诋毁和攻击的目标对象,并对相关企业采取了制裁威胁。

当前,虽然美国完成了政党统治的交替,但其遏制中国的态势未减,中美贸易战的不良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弭,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不利影响,个别国家或地区可能会借机抬高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门槛,并在税务、劳工等方面对中国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监管举措。中国企业,特别是国资央企,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挑战,须时刻提高警惕,防范因国际政治经济因素所引发的经营风险。

2.2 从国别角度来看

在国资央企“走出去”的历程中,曾有企业为了实现在相关国别地区市场的突破或占据主导地位,在没有进行详细的国别市场分析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盲目推动项目上马,加之对相关国际商业规则及当地法律法规不熟悉和不了解,在合同签约伊始即落入对方设置的履约陷阱,为项目的后续实施埋下了巨大隐患,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投资收益的亏损。例如,当年某高速公路项目,曾作为我国企业在欧盟地区承建的第一个基础设施工程而收到多方关注,但由于承建单位对当地市场调研的不充分,及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规则的不熟悉,在项目谈判过程中未能发现合同条款存在的巨大法律漏洞和执行风险。项目实施中,由于当地人工、材料暴涨,导致了施工成本严重过超支,项目因此陷于停滞。承建单位本希望通过类似国内的工程变更及索赔方式来弥补施工损失,但因受制于当地法律及合同条款约定,相关索赔及变更要求无法得到业主的支持,造成项目面临巨额亏损及遭受业主索赔的不利局面,使项目无法恢复实施。这一案例的发生,给当时正在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众多国资央企单位敲响了警钟。

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与多变,国资央企在开发或经营相关国别市场时,更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特别是那些政治立场不稳及财政状况不佳的国别,往往会因为外部政治干扰或内部债务危机,将相关风险转嫁于中资企业头上,使企业遭受经济及名誉损失。此外,相关国别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文化宗教、公共及环境卫生等问题,也会在国资央企国际化经营及项目实施中印发相关风险,并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人员、资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需提高警惕、做好风险预案。

2.3 从境外国有资产监管角度来看

国资央企作为国有资产的实际控制人,在加速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同时,还肩负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与重任。但部分国资央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味将眼光盯在扩大海外经营规模、加速市场布局和追求效益最大化上,却忽视了自身在市场战略定位、内控体系建设、境外人员管理、资源配置及资金安全等内控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国资企业间恶性竞争、企业内部人员贪腐、境外机构或项目日常运营管理失位等引发的国有资产贬值、流失或减损的恶性事件,同时也暴露出了国资央企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监管体系脆弱、防控手段滞后等问题。因此,强化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已成为国资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重要课题。

3 “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国际化经营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建议

3.1 保持战略定力、对接国际规则

首先,国资央企要坚持以践行国家战略为导向,围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积极调整企业海外战略,将境外业务重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集中,着力推动关系当地国计民生、实现区域及全球互联互通、促进产能合作等领域的项目,以争取更加有利的政策支持与融资渠道。

同时,还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性意见,合理分析与把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前做好风险预案及应对举措。对相关国别市场要有充分调研,通过多种渠道,摸清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接受度、国内的政治局势及安全情况、经济发展计划及财政状况等信息,综合研判相关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避免在项目推动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

此外,国资央企还要不断加强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金融机构相关制度与规则的学习了解,积极与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新兴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开展对接,掌握相关国际性金融组织对于项目资金支持与使用、融资要求与偿付形式等要求。这样,不但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国别的债务及财政状况,以选择适宜的项目融资模式;还能在遭遇索赔、制裁等风险时,更好地运用相关规则及合同条款来维护自身利益。

3.2 积极融入当地、实现共赢发展

国资央企在相关国别开展国际化经营时,要积极寻求中国使领馆等政府机构的指导,并秉持“平等、互利、共赢”的理念,深度融入当地发展,在深入调研该国别发展诉求、经济资源、社会风俗、政策法律等情况的基础上,主动与当地政府、业主等有关方面开展有效沟通,在考虑到企业及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尊重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业提升等实际需求,提出项目合作的合理化建议及符合当地国情的融资模式,使项目在启动伊始即获得两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外,国资央企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还应重视属地化管理工作,注重依法合规。①积极贯彻建设廉洁“一带一路”的相关要求,强化人员合规风险意识,严格遵守国际商业组织及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坚持公开透明、一切在阳光下运作项目,保持与政府、业主及相关方正常的商务沟通与业务交流,杜绝不正当商业利益行为引发的合规风险;②强化合约意识和法律理念,要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关于合同、劳工、税收、环保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及惯例,尽量以合同的形式来规范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经济行为,并通过聘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劳务中介等外部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支持与保障,协助解决相关纠纷与问题,规避属地化经营中可能出现的有关风险;③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要增强两国人员间的互动与了解,尊重彼此的人文习俗及宗教信仰,并加强与当地及国际性知名媒体的合作,加大对两国友谊、企业经营理念及项目实施意义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为企业在当地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效应及舆论氛围,避免遭受无良媒体制造的舆论风险。

3.3 苦练内力真功、锻造烈火真金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国际化经营道路上,国资央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按照国资委关于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要求,全面提升内控体系建设水平,加强精益化管理,打造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要求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

首先,从内控体系建设来看,企业要及时更新制度规定,剔除与国家战略要求及相关主管部门管理规定不符的内容及条款,认真研判企业在经营管理及国际化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细致梳理管理流程、排查管理盲区,通过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与弥补体制缺陷,在从制度上释放改革创新活力同时,也要在制度上加强对干部人员任用、财务资金、重大投资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避免内部制度风险。

其次,从管理提升来看,要结合国际化经营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进国资央企总部及境外机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优化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与管理链条,提升制度执行与内部协同力度,确保企业战略及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严肃查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危害,做到“有法必依”,排除内部决策及执行风险。

此外,从强化监管来看,国资央企要高度重视境外国有资产的安全,充分调动人事、财务、采购、项目管理等业务管理部门与审计、纪检、巡视、法律及合规等专业监督部门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定期监督检查,及时掌控境外机构管理层及关键岗位人员履职履责、资金使用安全、物资调配及项目管理等真实情况,并向决策层及相关管理部门反馈核查出的相关风险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良性运转,做到“监管有力”。

4 结语

“十四五”期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资央企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势必比以往更加艰险与曲折。要实现逆境突围、迈稳踩实高质量发展步伐,国资央企必须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按照新时期国家对外战略的新要求,继续担当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职责与使命,积极对标国际一流管理、检视自身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管控水平、巩固风险安全意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逐步构筑起适合自身发展需要、坚固有效的“预警系统”和“防火墙”,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淬炼出真功夫和真本领,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质”“量”双优,助力国家能够更好地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构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国资十四五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探究国资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