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中环境监测的问题及对策

2021-03-30 11:21:20马湘钧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7期
关键词:污染监测环境监测污染物

马湘钧

(大连理工加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000)

0 引言

最近几年,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和国内其他监测技术相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要慢一些,而且还存在分析效率低等情况,从某种程度来看,其制约国内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所以要以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情况入手,从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使环境监测得以深入、完善地发展。

1 环境监测的相关概述

1.1 环境监测的内容

1.1.1 项目建设前的环境监测

在项目着手开始建设之前,必须遵照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项目的等级、施工地点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依照项目的整体特点选择环境监测的范围,借助最新的技术,制定并完善监测方案。具体步骤为:①从经济和实用两个角度出发,设计针对具体项目的环境监测方案,设计好监测路线,借助高新技术完成监测工作,要在预算范围之内选择最合适的监测设施,既要确保达到监测目的,也要防止成本超支;②在实际监测时,应站在宏观的角度合理布局,规划最优环境监测路线,确定最佳监测目标,环境监测工作的环节繁多,较为复杂,相关人员必须将所有的细节落到实处,针对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的偏差,应及时调整监测线路;③优先监测与重污染物有关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率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缓解环境污染。

1.1.2 项目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

做好项目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是项目收尾时的必要步骤。故而,相关人员应对环境质量进行细致的检查,同时核实项目开展期间的环节管理工作,并检查排放的污染物是否合格,以调查环境保护设施的状态以及其他环节情况。

1.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要正视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在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出的贡献。借助环境监测这项工作可以对一个地区内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使其中出现的问题被发现,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污染物浓度、环境变化趋势和污染分布等,这样的操作可以真实了解当地环境被污染的情况。其实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由此能够看出各个行业需求的能源是在与日俱增的,但正是因为这个情况,人们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开采都是超负荷的,这样就使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除此之外,生活垃圾的制造量也在增加,由此降低环境的循环能力。由于这个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于是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将环境监测提上了日程。

1.3 环境监测的工作原则

环境监测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①决策透明;②流程明确;③结果准确;④时间确定;⑤应变灵活。除此之外,还应在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进行成本管控工作,与专业度高的环境监测机构或平台建立合作,相关监测人员必须对监测全过程及最终结果负责。值得注意的是,环境监测的工作原则是确保工作流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关乎监测工作的最终结果,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时刻遵守。

2 环评中环境监测的问题分析

2.1 环境监测设备水平过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市场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环境构成监管体系。我国环境监测设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研发不足,缺乏发展意识,因此监管效率不高。尽管某些地区环境监测水平较高,总体水平仍处于中偏下的水平。

2.2 缺乏科学的监管体系

环境监测指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当中得出的理论以及数据,但在实际监测时,并没有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宏观管控工作流程,甚至存在不按照监测标准开展监测工作的情况,从而造成得出的监测数据不具有参考性,无法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当中的有力数据依据。

2.3 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在有关生态环境监测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一方面,在监测主体的生产性、过程的生产性、价值的生产性方面,没有提出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评价要求、评价规范,不能借助科学手段开展有关的质量评价工作。另一方面,评价指标过于局限,只是量化评价指标内容,难以综合开展有关的评价工作,不能深入分析和考核监测结果是否准确、完善,导致监测质量评价工作效果差,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 环评中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3.1 引进技术和设备

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能够利用精准的结果来进行科学的判断,也更利于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措施。通常来说,对于环境监测对象来说,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包括大气、水资源,同时还有土壤等,结合监测对象的差异,加之监测自身的复杂性特点,在监测不同物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使用很多不同的监测设备,从而对其进行分析和检验。从某种程度来看,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能够显著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成效,有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质量。同时对于环境监测部门来说,还要在日常管理中将技术研发加入进来,对于技术研发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唯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使环境监测工作有序推进。

3.2 构建有效环境管理机制

在环境管理过程中,任何环境都需要和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因此需要依靠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支持,确保和各部门之间合作的顺利,而这对于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来说,也是一种提高。环境监测不仅是环境保护的一项措施,还是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必须环节。如今的时代生活节奏快,任何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信息的真实性,这样就体现出信息的价值性。就环境监测而言,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必须被得以保证,以更好地保障环评结果的有效性,进而为后期工作实施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3.3 完善监测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生态环境监测过程非常复杂,在完善质量评价工作体系的过程中,应重点设置监测工作整个过程的质量评价指标,对于不同工作环节、监测程序,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评价,及时了解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采用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便于进行监测环节和质量控制程序。其次,在具体的质量评价方面,应落实有关技术指导规范、质量控制的技术规范标准,统一监测过程、监测结果的质量评价指标,创建完善的指标体系,深入开展监测结果精确度、不确定性的评价,保证有关监测质量得到全面评价和管理控制。

3.4 健全环境预警机制

环境保护工作已然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意味着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且环境监测事业可以保持稳定长久的发展态势。对此,要想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的工作水平,构建完善且合理的环境预警机制至关重要。相关部门需立足于当前环境监测实际,构建契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预警机制,并在充分掌握当地环境情况的前提下确定监测重点。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加大对重点监测节点、区域的监测力度。

3.5 加强相关人员培养

环境监测工作对人员有较高的素质、专业要求,而当前环境监测中人员素质匮乏的问题普遍存在。对此,相关部门应积极与当地高校取得联系,联动监测单位、高校开展实践型人才教学,确定其目标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监测单位需加强对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新技术、设备的培训,并在培训后设置考核,若考核不过关的人员继续回炉重造。此外,监测单位可将人员培训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以此提高人员对技术培训的重视度,并主动参与到知识、技能学习中,继而加强对监测队伍的建设。

3.6 环境监测方式的正确选择

环境监测方式可以分为事故类的污染监测、污染物的污染监测以及对不同环境的环境监测方式,例如水资源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土污染监测、垃圾污染监测以及生化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物监测等,在事故类的监测过程当中,环境监测人员应该分析事故地点和污染物类型,例如化工厂爆炸的事故应主要进行化学污染监测以及水资源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以最快的效率最精确的方式分析水资源中、土壤中、大气中的一些化学污染物以及污染类灰尘的污染物,以减轻事故过程当中造成的污染程度,并对周围已经污染的环境进行快速的有效治理,以防止污染物的传播与扩散。其次,在日常环境的环境监测过程当中,主要进行大型工厂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生活垃圾监测以及空气监测等日常的检测内容,以随时注意空气污染等污染动向,准确预测环境水平,日常污染防治是一条漫长且艰苦的道路,因此需要进行日常的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治理提供相关的数据,制定环境治理的方案,而且可以为市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做出预报,提醒市民做好防护。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环境监测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的进行力度。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监测设备,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污染监测环境监测污染物
取样时间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精度的影响建模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4
全球污染监测站搜寻隐秘杀手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4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厅省气象局关于青海省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方案的通知
青海政报(2017年16期)2018-01-31 02:25:17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