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修补探究
——以山水格局为例

2021-03-30 08:25:27吴亚男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8期
关键词:格局山水特色

吴亚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日新月异的建设往往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避让,导致山体破坏、水资源污染、保护动物灭绝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的特色需要自然生态要素的挖掘、维护和整合来打造,城市的山水格局恰好是整个城市自然生态的统一体现。所以城市山水格局的保护在未来长期的城市化建设中都是重点关注问题[1]。

2 相关概念介绍

2.1 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较高的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推动中,要强化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的地位及功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保护规定,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举措,提高我国绿色发展的程度,对生态环境进行一系列的修复和保护管控。

2.2 城市修补

“城市双修”工作包含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两方面,主要是针对存量市场提出的。目前多地的城市修补工作主要通过提高城市基础公共服务能力、修复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空间品质、进而唤醒城市的活力来提高城市整体的吸引力,从而达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建设[2]。

2.3 城市山水格局

城市山水格局的基础是自然山水地貌,这些地貌作用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人类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为了完善和美化地貌,又对这些自然山水进行了修补和生态保护。山水格局是城市三维空间的基础载体,打造城市特色空间,摆脱千城一面的困境,解析城市山水格局是重要的途径。

3 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保护山水格局的意义

自然生态的山体和水系是城市最为宝贵的生态资源,它与大气环境、生物环境共同组成了生态安全的基础。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重视景观资源的维护和使用,对于打造健康的生态环境,保护居民、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免于地质灾害和生态灾害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城市的景观格局是几千年自然历史演变的见证,具有其独有特色的历史价值。

城市山水格局通过人和自然不断磨合而产生,创新和凝聚城市传统文化,同时维持不同城市的多样性文化都需要在城市山水格局保护上加大投入,这对大家乡土情怀的寄托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

3.1 利于城市整体规划,强化城市自然特质,形成特色城市名片

城市山水格局自身包含一套完整的价值结构。

①城市山水格局保持了千年来城市成型过程中的自然特征,包含了丰富的自然地貌形态如山峰、谷地、丘陵、河川、湖泊、溪流、沼泽等,记录了发展中的整个地质历史变化。

②城市山水格局也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与自然相适应所不断做出的完善发展及其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为了强化各地城市独有的城市印象,助力城市发展,形成景观个性,保持城市多样性的文化,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山水格局的传承发展。分别研究山、水与城市的关系,锚固城区滨水岸线、自然山体的保护与利用,加强当地民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2 利于自然生态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所提倡的生态城市强调建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一体的生态系统方向,意味着城市山水格局的构建更应该考虑生态性、完整性、和谐性和区域性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框架依据,并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3.3 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城市之间的竞争都愈演愈烈,城市发展的内驱力有了改变。城市的发展从传统的资源要素(如能源、原材料、交通、劳动力、区位条件等)的竞争逐渐产生新的变化。现如今,单靠资源要素城市很难维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鲜明的城市特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优秀的城市品质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城市山水格局因其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特征成为城市最具代表的特色,是许多城市的发源,并伴随城市的发展和未来,这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发展的基底和特色,是城市的名片,极大增强了城市间的核心竞争能力。

3.4 揭示城市美学价值

城市山水格局的设计是“人与自然”的美学作品,充满了和谐共生的趣味。它属于自然文化景观,也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城市山水格局能够反映出所在地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是人和自然生态完整、和谐统一、美学价值的所在。

4 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修补中山水格局的保护策略

4.1 明确构建城市山水格局的步骤

通常城市山水格局会以山水本底作为基础,保证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良性水循环,以核心水网为基础,来统筹建设更广视角之下的山水格局,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①先行详细调查城市规划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土地建设情况,主要是通过现场勘查、部门走访、资料搜集等方式,将各类信息汇总数据平台,通过GIS进行关联分析。

②结合城市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能力,以及建设需求,对现有的山水格局进行取舍,保留涵养水源和具有生态培育功能的山体,去掉生态价值不大的独立山体。有选择地保留林地,与水系、山体共同组成城市生态基底。最终以城市生态基底为基本,构建城市景观生态体系[4]。

4.2 以城市“双修”为抓手,提高政府参与度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制定城市修补计划、路线,将山水格局的整体设计上升到政府层面,转为政府的行为,这为城市的精细化改造设计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提供了有力抓手。城市整体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历史保护建筑的维护和利用、历史文脉的延续等,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提出城市整体设计理念、并在城市空间内进行落实。城市山水格局建设以城市山水格局规划设计意向为基础,以山水格局的历史价值为导向,通过市民进行互动沟通和反馈,从微观开始着手改造,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效果。

4.3 注重加强城市修补的顶层设计工作

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之初就要清楚的了解当地城市景观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自然山水格局进行统筹保护;在不改变生态结构和城市特色景观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城市形态格局进行优化,梳理明确当地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修补在城市的建设中以“修”为特点,这就需要加强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实施、管理,针对城市中的基础要素和山水格局、文化肌理和特色进行修补。

4.4 以山水格局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生态修补

城市修补除了注重城市内部的有机更新,也应该重视城市周围环境的生态修复,全面改善和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生态修补中,我们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生长循环特点,建造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的关系。山体、水系、湿地公园等,在修补的时候,要选用生态设计方式方法,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城市的特色和天际线,打造城市的通感效果。

4.5 建立市民滨水景观,活化城市山水

建立城市景观生态体系,提高市民对城市山水格局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例如,在合适的山体位置上建亭台楼阁以方便登高游玩;在滨水区域设计亲水空间用来休憩等[6]。

4.6 修复绿色空间,加强山水格局保护

城市修补除了注重城市内部的有机更新,也应该重视城市周围环境的生态修复,全面改善和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城市修补中,我们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生长循环特点,建造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的关系。选用生态设计方式方法处理城市与周边山体、水系、湿地公园等,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融合,锚固城市固有山水特色,加强城市的通感效果。

5 结语

当前,我国各方面建设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城市双修工作也不例外。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完善高质量修补设计策略,建设城市品质特色,推动在地性的山水格局管控、自然生态改善和风貌重塑等工作。一方面有利推动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另一方面也对城市的智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猜你喜欢
格局山水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爱在一湖山水间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4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6
中医的特色
格局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9:02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16
《山水》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2:00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