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坡
(聊城市智慧城管指挥保障中心)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为手段,通过严格的闭环流程,发现、报告、处理、评估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化管理与处置,从而达到城市的高效、人性化管理。数字城管的建设与应用是一项有意义、难度较大的工作,配合数字城管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实施,提高其推广与应用的效果,建立服务于全域数字城管的标准体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城市主要表现为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平台。通过这个集成虚拟程序,可以将物质资源和城市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主题包括社会和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获取这些信息从而对数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资源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显著提升。让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这符合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建立一个有凝聚力的城市社区。在现实中每个城市的地理位置都决定了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一个完整的城市服务管理架构必须与其相匹配,设置一个合乎逻辑的、相关的虚拟平台,利用现有的远程信息平台,确保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
数字城市服务管理的融合是城市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而移动通信技术是其最突出的推动者。要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各城市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互动,包括信息传播、资源配置、城市交通等。其中包括很多城市建设的一些细节,隧道盖、路灯、邮筒、停车场、电话亭等,这些大而全的城市结构,都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在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现代设备上进行查阅和分析,所有城市元素都已确定[1],通过使用GPS和移动跟踪技术,政府可以快速解决城市服务建设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方便。
信息化的普及,数字化的城市建设,为绿色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人类社会开始向综合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科技对社会进步、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兼容数字城市应运而生。城市必须不断适应变化,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对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区域相关部门收集了大量与数字楼宇管理系统相关的站点和信息系统,同时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网络的发展也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框架支撑。此外,由我国自主开发的GIS版本还将为数字城市建筑项目提供支持。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出现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框架,不仅可以提高标准、精简和实施城市管理计划,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加强廉政建设,扩大社会认同,及时完善城市管理决策,使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从质到量提高,最终确保城市管理决策科学化。在城市管理中,数字化城管具有规划、建设、管理等信息的动态获取和存储、快速、准确的查询、检索和统计等优点,可以有效进行现场城市分析。此外,开展跟踪调查、跟踪评估,制定城市灾害应急预案和制订应急计划等工作。面对大城市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传统的方法很难实现快速、准确、动态的监测和预测,很难及时、准确地作出决策[2]。
到目前为止,国内数字城市研究的重点仍集中在技术层面,理论研究较少。现有的理论跟不上实践的发展,各种理论研究还不够全面。传统的转型简化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城市管理体制无法真正保证建管分离,导致城市快速发展,问题层出不穷。管理系统的效率严重制约了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发展,制约了数字城市管理的使用范围。
数字城市是基于现代技术的新发展形态,中小城市最重要的数据通信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远程数据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无法满足城市综合服务管理的要求,中西部地区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建设规模大,制定的指标偏高。不仅数据通信设施不完善,城市综合服务部所需要的业务技术人员也非常缺乏。跟随数字化建设过程的变化对城市进行数字化建设,只关注现有信息的使用,忽略向技术人才提供信息的教育和培训,让人才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并适应发展。
数字化城市的核心是资源共享,这也是数字城市建设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还没有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单个城市的MIS系统不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不完善、GIS系统不完善。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建立起三套以上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但联系不强。因为各系统相互隔绝,信息不可能在其中流动。要解决“孤立”和“不充分”的问题,就必须把这三个系统连接起来,将其进行标准化运作。数据格式的多样性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数据交换和查询的困难,同时也降低了国家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性。
随着新一代移动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涉及城市的各个方面,包含城市管理的所有环节,使其智能化、精细化。如市政设施抢修、环卫作业、园林应急保护、建筑渣土运输管理等领域中,使用了许多机器和现代化设备。同时,也在逐步构建智能跟踪系统,还需要加强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关的交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共享能力[3]。
在加快建设高水平城市管理体系的同时,要警惕城市和区域层面高度精细化的数字化管理,确定三个层次的互联互通。加快建立地下GIS网络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利用预警系统推进预案,让过去的“一雨一灾”现象逐步得到改善。创建合适的方案,如“城管服务网”、城管岗亭、社区中心、群众服务窗口等;在逐步建立智能精细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各主管部门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网络融合度,确保每个部门、家庭、居民、个人可以延伸到城市的任何角落,确保信息化平台的完整性,形成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例如,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普遍了解和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维护、交通、交通工作环境、出行方式等各种交通来源,逐步完善城市的交通感知系统。
精益化管理是态度、习惯、方法和行为的改变,其基础在于人。
①显著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通过岗位培训、督导等方式,跟上城市管理体制和流程的变化,落实人道主义管理,形成文明执法、守法、负责任的大局。
②主动学习体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的经验,通过更为全面地交流和培训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队伍。
③全民参与城市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传播管理新理念,探索文明与和谐的城市生活,有效促进全民“城市是我家”意识,让广大市民自觉守法,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定期发布社区管理和城市质量的主动信息,让市民真正感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实效。
要想建设“数字城市”,提高城市管理质量和水平,从而建设先进的城市管理体系,需要提高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速度。首先是加大基础研发投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宏伟目标,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远程结算技术等领域,让其准确度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缩短响应时间,逐步构建“社会服务三小时循环”。其次是进行智慧城市管理,完善智慧交通管理、智慧社区、医疗智慧等现有基础体系,构建智慧物流、智慧商业项目、信息服务等,持续对整个社会进行智慧管理。例如,北京采用的公交二维码管理经验,在其他地方也可以使用二维码,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号码识别城市基础设施,更为直观快速地了解城市情况,解决各种城市管理问题。最后是形成城市信息化系统,让城市的交通、公共安全、综合管理、健康教育等领域在信息化系统的运作下更为协调,促进先进城市建设内容和方法的更新[4]。
数字化城市管理对我国城市管理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和创新,将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在城市管理中,这一管理模式较为独特,信息量巨大,城市管理系统研究信息从输入到反馈快速准确。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网络信息与城市管理技术成功融合,探索城市管理理念的创造性。通过继续完善,我国城市服务管理体系将继续充分整合,在解决各种城市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效益将得到普及,即有解决方案、有协调统一,有利于我国城市管理中一些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