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鑫,曹金涯,陆雪儿,牟晨炎,刘劲松
(湖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网球是一项在法国孕育,在英国诞生,在美国得以普及和推广,现盛行于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网球作为奥运会项目之一,其所具有的健身价值、 文化价值及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网球这项运动[1]。现代激烈的竞赛日益增多,运动员为提高网球技术水平从而参加重大比赛夺取比赛优胜而长期承受着大负荷和高强度的训练。2011年李娜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大满贯网球赛事夺冠的第一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网球运动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本文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库,借助JAVA平台的Citespace V软件对2000~2019年我国网球运动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厘清我国网球运动历史演变过程,把握我国网球运动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登入中国知网网站,选择“高级检索”类型,输入检索条件为“主题”检索,输入“网球”或含“网球技术”或含“网球技术后备人才”,同时以关键词为“澳网”“法国网球公开赛”“温网”“美国网球公开赛”“费德勒技术”“德约科维齐技术”“纳达尔技术”“四大满贯”“大满贯网球”等9项具体项目,词频为“或含”,词频为“模糊”,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选择期刊来源为“全部期刊”分别进行检索,初步检索得到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有10 805篇,再通过阅读摘要和标题剔除文献7 342篇,得到与本研究相关文献3 463篇,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对文献进行再次筛选,剔除数据不完整、重复论文、一稿多投、论坛类、会议摘要报道类等文献,得到合格文献1 394篇,最终确定1 39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如图1所示。
图1 本研究文献纳入过程示意图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网球运动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2~7],同时运用知识图谱法,借助JAVA平台的Citespace V软件(版本型号为5.1.R6 SE 64-bit)进行可视化分析。具体操作方法:将CNKI(中国知网)中筛选出来的1 394篇文献数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将文献数据命名为download-XX的形式,将数据导入Citespace V软件中进行转换,Time Slicing设置为“2000-2019年”,Years Per Slice 设置为“2年”;Term Source选择“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s(DE)”“Kewords Plus(ID)”;节点类型选择: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 word)且抽取范围选择为Top 50,最小生成树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1.1 第一阶段:缓慢增长阶段(2000~2003年) 由图2可知,此阶段关于网球技术相关的文献量并不多,且呈缓慢增长趋势。究其原因为,刚进入新千年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然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并不高,网球“惠民性”不高。物质层面上,一副质量好的网球拍价格就要上千元,还要定期更换球拍线、手胶、网球等必须品,是一笔不小的金钱支出;其次,对场地和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特定的网球场地,加之这是一种户外运动,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入门较难,需要专业人士指导才能学会这项运动。因此,网球运动的普及性不大,未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网球领域的研究学者也相对较少,所以网球相关文献量增幅不大,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
图2 2000~2019年我国网球运动发文趋势图
2.1.2 第二阶段:快速增长阶段(2004~2010年) 此阶段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跟当时的国家背景有关,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奥运争光计划》的颁布,体育改革深化,竞技中国,构建冬奥金牌论理念,在“奥运争光计划”的号召下,我国网球项目也取得突破,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婷、孙甜甜首次获得女子网球双打冠军;2006年郑洁、晏紫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首次获得大满贯女子双打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郑洁、晏紫获得女双铜牌;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竞技实力有所上升,充分展现体育大国形象,一系列网球赛事在中国的组织开展和网球赛事的转播,我国的体育事业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网球运动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参与到网球运动中,因此,网球运动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研究学者对其研究也显著增多。
2.1.3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4年) 此阶段关于网球技术的文献量呈现高速发展、在高水平发文量间上下起伏的趋势。其原因为训练模式的改变。2008年10月25日国家网球管理中心在南京召开全国网球工作会议决定:运动员由“集体训练”向“个性化”训练模式转变,同年12月,在运动员的强烈单飞呼声下,中国网协允许李娜等人告别圈养时代,使得中国重新思考世界冠军的培养模式,网球在职业化道路上迈出新阶段,出现了举国体制和单飞的“双轨制”管理模式,即有实力的运动员可以离开体制内选择单飞,而实力不够的运动员仍采用举国体制的培养,这一决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一决定的影响下,网球在我国得到广泛发展,大型的国际国内网球赛事如中国网球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等在中国举办,给人们认识接触网球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平台,尤其是2011年李娜获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亚军、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2014年李娜获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刷新了亚洲网球的历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网球项目的里程碑,推动了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使更多人参与到网球运动和研究中,从业人员显著增多,研究人员同样显著增多,各地区、各高校开始掀起“网球热”,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对网球项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此阶段,有关网球技术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多,并高速发展,达至顶峰。
2.1.4 第四阶段:平稳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此阶段文献量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主要原因为:1)重心任务的改变。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指出,2015年起,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主要任务,将从重大赛事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向更好的普及和推广群众网球运动方向转变。这意味着在培养竞技型网球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注重群众体育,夯实网球群众人口,实现从原本单一性竞技型人才培养模式向综合性模式转变。2)国家宏观战略的支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建设体育强国,将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对外交流等方面出发,将体育改革深入到底,壮大体育产业,夯实体育人才,提高全民体质,落实全民健身理念。基于健康中国理念下,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也迎来了新契机,网球运动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网球运动的研究也越发增多。拟合优度指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R2为确定系数,最大值为1,R2值越接近1,则拟合程度越好,变化趋势图可信度越高。搜集的发文量数据通过Excel拟合公式得出回归方程:Y=1.7534X-2.4105,R2=0.8576.R2为0.8576揭示了年发文量为85.76%的规律,是一个可信程度极高的系数。如图3所示。
图3 2000~2019年文献发文量有效性检验图
从图3 可得知,关于网球技术的研究文献量大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普赖斯提出的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表明:在文献增长的初始阶段是符合指数增长规律的,但到一定时期将会减弱,当文献增至最大值一半时,其增长率开始变小,最后缓慢增长。所以结合图像可以确定我国关于网球技术的文献现阶段处于成熟稳定且饱和的阶段,未来关于网球技术的科学文献会出现略微下降后平稳发展,且增长数量变化不大的现象。
2.2.1 作者分布 从合作网络图谱来看,我国近二十年关于网球技术领域的研究作者呈现集中分散的状态。如图4所示,主要形成以下几个科研团队,以独华军、苗鹏、郭开强、方克武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其研究团队隶属于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主要研究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技战术特征的分析、竞技能力特征的分析、技战术及打法特点的比较分析等技战术特征方向;湖北师范大学的张春合、周曙、王伟形成研究群体,主要研究网球制胜因素等方面。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汪广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学院的历祥英之间跨地域形成合作关系,对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战术进行深入研究;以卜宏波、王新刚、金敏、谭明义为核心形成的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团队,主要研究四大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优秀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的的研究、优秀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的比较研究、穆雷技战术特征。
图4 2000~2019年我国网球运动研究作者共线网络图谱
综上所述,这些高产作者,他们对我国网球技术的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网球技术领域的研究方向、主题和热点,他们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文献,形成了我国网球技术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但是,高产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并不明显,多为自主单独研究,合作也仅仅局限于在同单位之间展开合作,跨区域性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2 研究机构分布 根据表1可得知,我国网球技术领域的主要机构力量分布及影响力的地域分布情况。从上述机构归纳出专业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三个方向进行详细说明:
由表1可得知,排在前十的高产研究机构依次为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东北大学体育部。
由图5可得知,总共有72所研究机构(N=72),总共生成7条连线(E=7),网络密度为0.0027(Density=0.0027),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这说明关于我国网球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之间分布比较广泛,但联系紧密度较低。排在第一名的是以北京体育大学为核心,与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形成第一类网络共现图谱系统;排在第二位的是以成都体育学院为核心,与山东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形成第二类网络共现图谱系统;排在第三位的是以西南大学为核心,与山东体育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形成第三类网络共现图谱系统。
表1 2000~2019年我国网球技术研究高产研究机构统计表
图5 2000~2019年我国网球技术研究高产机构图谱
由此可以看出,很多研究机构虽然在发文量上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并不多,且之间的连线也不明显,体育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三类院校之间的连线并不多,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专业体育院校占据主体地位,同时研究文献数量上表明我国网球技术相关的研究专业体育院校研究是主力军,在网球技术领域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对网球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的科研团队、科研能力、科研水平都是体育界的佼佼者。体育类院校主要是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主,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对网球项目发展研究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权威性,是网球学科发展早期的主要研究机构。随后我国师范类院校合综合类院校也纷纷响应,以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培养对象,以网球运动的推广普及为主要目的,扩大群众体育人口。而综合类院校对推动我国网球技术领域的研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像东北大学体育部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精英,在推动我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对网球技术的研究较多,如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福建等城市的体育院校,主要因为无论从地区经济状况、人文素养、网球普及程度、科研资源的获取、对科研的重视程度都优于中西部的体育院校,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纷纷涌入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地域间的差异。当然湖北四川重庆陕西安徽等中部地区网球技术的发展也逐渐火热起来。因此,不同学校间、不同区域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球的发展。
通过Citespace V软件可视化分析绘制的我国网球技术研究高频共现网络图谱(见图6)中共有203个节点,节点间共有85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416(Density=0.0416),说明此阶段网球运动研究不广泛,之间的连线也相对较匮乏,共现不足。
图6 2000~2019年我国网球运动研究高频共现网络图谱
对表2高频关键词频次列表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结合图5高频共现网络图谱中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连线,发现我国网球技术的研究共有三个热点内容,分别是:高水平技术、青少年业余网球技术、高校网球技术教学。
表2 2000~2019年我国网运动研究高频关键词及频次列表
高水平技术:郭文霞与赵广涛学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确立硬地网球男子单打比赛技战术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以费德勒为例进行实证应用,构建技战术效能评估模型[8]。张松奎与李一龙学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软式网球双打运动员参加的23场国际比赛进行分析,得出正手截击、反手截击、正手击球、正手高压既是男子软式网球双打运动员的主要运用技术。在战术方面,双上网战术是最常用的战术,正手截击、反手截击和正手高压是双上网战术中的主要运用技术,其中,正手截击是最为核心的得分技术,正手高压技术的稳定性最好。同时提出,加强主要技战术的主导地位,并且提高一般技战术的训练质量,才能避免出现短板效应[9]。
青少年业余网球技术:张莹与陈丽娟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重庆市青少年网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执教年限、运动经历、学历结构、敬业精神、训练情绪等进行调查研究,得出重庆市青少年网球教练员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年龄结构合理,但存在执教实践经验不足、具有职业运动员背景的教练员较少等问题[10]。孙艳学者对中外青少年网球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在青少年网球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建议国家在注重培养网球精英的同时应加大对大众网球运动的投入,建立起网球学校向高等学校人才输送的制度,增加网球学校学生出路,应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中来,个人培养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成才风险,应谨慎对待等建议[11]。喻晶与陈建毅学者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美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营造良好网球运动氛围,促进青少年网球参与,进一步健全青少年体育政策体系,监管执行,缓解学训矛盾,政府宏观调控,推进社会组织自主管理,以"运动员导向"训练理念为引导,关注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规范赛事,打造精品青少年网球系列赛事[12]。
高校网球技术教学:李正荣、张作利、陈锦等学者运用文献资料、临场统计和比较等方法,对我国青少年女双选手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网球比赛中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一发、二发有较高的得分率,但接发球技术不稳定,网前得分能力较差,战术运用不够灵活,心理稳定性较差等结论,同时认为这些将是中国女双后备人才在训练和比赛中需提高的重点[13]。陈勇与李皿学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与有关专家探讨,结合网球运动的规律、教学规律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非体育专业高校现行网球教学中的场地、师资力量、教材及开课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采取扩大网球场地数量、强化现有教师能力、研制适合高校的网球教材、积极开展课余网球活动、加强网球教学科研等措施[14]。王宁与张强学者根据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归纳了制约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网球运动课程建设、网球文化两个方面探讨了奥运会对中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所带来的效应。从网球教师队伍、网球运动基础设施、网球竞赛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证了北京奥运会对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15]。
为了更加清晰地地揭示和展现网球运动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化情况,将热点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转化为时区视图,在CiteSpace V 软件的视图可视化界面中,选择可视化(Visualization)→图谱方式(Graph Views)→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得到2000~2019年我国网球运动研究热点演化的时区视图,时区视图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左向右排序,由红白相间的时间柱组成,每根柱子代表一年。如图7所示。
图7 2000~2019年我国网球运动研究热点关键词网络时区图谱
由图7得知,时区图谱展示了我国网球运动随时间推移的大致演变过程,大部分关键词出现了聚积的现象,但不难发现学者关注的内容有:球类运动、网球、网球技术、四大满贯、费德勒、德约科维奇、温网、李娜、网球教学、青少年、高校、后备人才、教学方法、网球赛事、培养方式、技术教学等关键词。结合关键词在不同时间段出现频次的高低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网球运动领域的演变过程大致为:网球运动—网球技术—四大满贯—网球教学—高校网球—网球后备人才培养。随着时间的演变,网球运动的热点也在改变,目前我国网球运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网球教学、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落实网球进校园,夯实网球后备力量是促进网球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注重网球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改革网球教学模式,在网球基础教育的同时精英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球教学、网球人才培养仍是今后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网球技术的文献年发文量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2000~2003年缓慢发展阶段、2004~2010年快速增长阶段、2011~2014年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平稳发展阶段。根据普赖斯提出的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我国关于网球技术的文献现阶段处于成熟稳定且饱和的阶段,未来关于网球技术的科学文献会出现略微下降后平稳发展,且增长数量变化不大的现象。研究学者相对较多,核心学者有汪广茂、历祥英、卜宏波、王新刚、秦川、孙卫星等为代表。但学者之间跨学校、跨地域合作交流不够密切,需加强合作交流。核心机构以专业体育院校为主如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从以专业体育院系为主向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逐渐转变,但不同机构之间合作、交流不够密切,有待提高。高频热点聚焦在网球、网球运动、网球技术、四大满贯、技术教学等方面,主要以研究高水平网球技术、青少年业余网球技术、高校网球技术教学为主要的研究热点。
在高产核心研究学者中大部分学者都独立研究,之间的合作交流相对较少,应鼓励广大研究学者积极创作,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团体,致力于网球运动领域研究,为网球运动的发展献策;核心研究机构主要以体育院校为主,不同机构之间合作、交流不够密切,跨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待改善,各大研究机构要深入研究,充分发挥体育类院校科研资源和环境,同时提升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网球运动领域科研能力,多鼓励跨学校、跨地域合作交流,加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网球运动发展;遵循网球发展规律,把握网球发展热点及趋势,学者要多关注高水平网球技术、青少年业余网球技术、高校网球技术教学等领域,以新时代网球发展为契机,构建新时代校园网球,普及网球校园人口,构建新时代网球培训模式,夯实网球后备人才,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