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李素彦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安阳 45500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因此,早期诊断老年血栓性疾病,进行必要的干预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从多种途径参与了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调节,在病理条件下,其通过一定机制能够促进血栓的形成[2-4]。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患者外周血抗β2-GP1抗体、ACA水平与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老年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老年病房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7±4.8)岁;疾病类型:急性脑梗死(ACI)20例,深静脉血栓(DVT)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5-7],排除近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者,排除严重肺、肝、肾功能不全者。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年龄≥60岁的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7例;平均年龄(65.2±3.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抽取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于无抗凝剂采血管中,1 500×g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于Ep管内,放于-70 ℃冰箱保存,所有标本于采集结束后统一检测。
1.2.2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β2-GP1抗体和ACA,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分别以抗β2-GP1抗体和ACA 3个不同水平标准品的检测值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根据线性方程计算各待测标本的抗体水平。按照试剂盒推荐,本实验室抗β2-GP1抗体的截断值为20 RU/mL,ACA的截断值为12 RU/mL,大于截断值即为阳性。
2.1两组抗β2-GP1抗体、ACA的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抗β2-GP1抗体、ACA的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β2-GP1抗体、ACA的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2.2研究组不同类型血栓性疾病患者抗β2-GP1抗体、ACA的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不同类型血栓性疾病患者抗β2-GP1抗体、ACA的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不同类型血栓性疾病患者抗β2-GP1抗体、ACA的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2.3抗β2-GP1抗体、ACA对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效能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抗β2-GP1抗体、ACA诊断老年血栓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和0.861。
老年血栓性疾病可分为动脉性和静脉性,其中动脉性血栓常见于脑动脉血栓及心脏冠状动脉血栓,静脉性血栓常见于DVT,而DVT最常见的部位为下肢深静脉[1]。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群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抗β2-GP1抗体、ACA水平升高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8]。ACA在血栓形成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如下:ACA与血管内皮细胞膜磷脂作用,造成免疫损伤,从而导致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凝血因子Ⅻ的活化,血管内皮损伤后,其所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纤溶活性下降,引起血管内血栓的形成。抗β2-GP1抗体促进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如下:β2-GP1本身具有抗凝作用,其与抗β2-GP1抗体结合后失去抗凝作用,从而促使血管内血栓的形成[9-10]。有研究表明,抗β2-GP1抗体、ACA水平与下肢DVT及肺栓塞的发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11],二者对血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抗β2-GP1抗体、ACA的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抗β2-GP1抗体、ACA在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间存在差异,可能可作为老年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指标,因此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抗β2-GP1抗体、ACA诊断老年血栓性疾病的AUC分别为0.857和0.861,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类型血栓性疾病患者抗β2-GP1抗体、ACA的水平及阳性率差异,但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抗β2-GP1抗体、ACA的水平变化可能与血栓性疾病的类型无关,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因此,抗β2-GP1抗体和ACA对不同类型血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待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抗β2-GP1抗体、ACA与老年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对老年血栓性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