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深基坑施工中的后浇带技术应用

2021-03-29 04:00黎华
建材与装饰 2021年8期
关键词:外加剂深基坑基坑

黎华

(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2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技术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有效解决当前建筑领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其中建筑裂缝为代表的施工问题,借助后浇带施工技术得到解决和处理,成为行业主流的施工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仍然需要着重强调部分具体的施工环节,从而保障施工方案的有效实施。

1 深基坑施工作业的主要特点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作业,基坑支护体系大多是临时结构,因此安全性能较小,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制定一系列的应急处理办法,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其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较大,需要及时开展对应的应急方案,需要应用排水防灌措施,保障后浇带施工作业的稳步进行。同时基坑工程对应的区域性较强,需要根据基坑地质环境,科学选择对应支护方案以及开挖方案,不少成熟的施工案例不能直接借用。基坑工程的施工特性较为明显,无法按照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进行生搬硬套,需要结合基坑邻建建筑以及地下管线的分布,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且还需要保护特定的建筑,防止局部开挖深度过大导致其他建筑出现应力过大等问题产生,出现结构变形。在基坑施工作业,对支护体系的影响较大,需要结合地质环境,随时监控周边土体的变化,因此对应的技术性较为复杂,需要大量专业人士的参与和帮助,并且根据工程的发展和变化科学应用相关的施工技术。

2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功能

2.1 解决温度差造成的深基坑裂缝问题

深基坑开挖完毕后,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维护和管理,特别是预防施工区域温度差带来的深基坑裂缝问题。由于山西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在特殊气候环境下进行施工,需要注重温度差异带来的具体影响。深基坑中新浇筑的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从而导致基坑基础构件出现热涨冷缩问题,部分结构的混凝土收缩程度过大,内部结构变形遭受到约束,引发结构构件的变形问题产生,但变形问题出现后,极有可能出现不同数量的裂缝问题。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基础较长的建筑,以30~40m 长度为间隔,设定约为1000mm 以内的施工缝,采用钢筋搭接或者直通加弯的做法,确保施工后的混凝土可以实现收缩自由,减少结构内部的收缩张力,并且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抵消建筑内部的温度应力,从而实现建筑基础可以有效抵御温度的影响。通常,后浇带施工作业需要保留一个月时间,并且在此时间段内,收缩变形会完成40%左右,当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施工作业时,还需要将后浇带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进一步提高,并保障混凝土的浇灌密度以及浇灌强度,防止新老混凝土交错位置形成材料裂缝,成为主要的薄弱环节,导致施工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规避温度差带来的影响,并且在深基坑施工作业时,可以不受区域环境的影响,具有极为良好的改善作用和强化作用,是山西地区施工作业重要的施工方式,图1 为后浇带施工作业图。

2.2 解决深基坑不均匀沉降问题

图1 基坑工程后浇带施工作业

由于深基坑对应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不少工程面临不均匀沉降问题,该问题是由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决定的,为了降低对施工作业进度的影响,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限制建筑工程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以高层建筑为例,通常高层建筑与周边裙房建筑的机构和基础是一个整体建筑设计,因此在施工作业时,需要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将两个建筑的基础分开,同时考虑不同建筑基础的受力状态,减少对深基坑的实质影响,特别是二者的荷载差异,需要对整体进行计算,然后考虑后期沉降差可能产生的附加应力,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以下三个环节中进行调整。①调节基础压力,由于主楼的荷载相对较大,需要调整建筑整体的沉降压力,减少可能存在的附加应力,在深基坑施工作业中尤为关键;②调整施工时间,采取先主楼的施工顺利,当基础建设完毕对应的沉降问题稳定后,再开展裙房施工,从而实现后期沉降问题的有效控制;③调节高差,通过计算二者建筑基础的沉降问题进行计算,将主楼的标高调高,裙房标高调低,预留二者的基础沉降差,最终实现二者标高的一致性。因此,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深基坑施工作业的核心痛点,及时控制深基坑建筑工程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并且能够将建筑结构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深基坑建筑工程可以有效对抗外界应力的影响,保证建筑自身的整体质量和安全[1]。

3 深基坑施工作业后浇带技术应用分析

在深基坑施工作业中,大多数后浇带施工作业的位置,是选择混凝土结构受力相对较小的位置。同时后浇带施工作业,需要着重强调相关的施工要点:

(1)基坑施工作业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需要考虑封闭区域的施工材料应用等级。通常选用混凝设计强度较高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且在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振捣工作,保障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实施不少于14d 的保温、保湿等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少后浇带技术中的混凝土还会添加部分膨胀剂与外加剂,需要结合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条件与施工环境进行选择,并且确认和试验外加剂的掺入量,确保外加剂使用符合工程项目的基本要求。不仅如此,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务必彻底清洁施工缝,尤其是施工缝中的垃圾、碎石、尘土等杂物,需要进行整体的清理,并用干净的水进行冲刷,保持施工缝环境的湿润、整洁,并保持至少24h 以上,清除施工缝中多余积水,然后在浇筑前预先铺设15cm 厚度的水泥砂浆,砂浆配合比需要与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保持一致[2]。

(2)外加剂中的膨胀剂以及其他添加剂需要保持基本的合格证明以及技术证明,并明确基本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标准。膨胀剂的添加,对混凝土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全程把控,明确外加剂的基本含量,控制外加剂掺入量误差维持在2%以下[3]。

(3)浇筑基坑中的混凝土构件时,需要在后浇带模板上预设一层钢丝网,在后浇带施工完毕后,钢丝网可以保留。并且无论采用任何形式的后浇带施工方式,都需要按照基本的流程,保持施工缝内部环境,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与前期浇筑的混凝土可以实现良好的融合,减少深基坑部分建筑结构与浇筑外墙出现连接问题。

(4)混凝土浇筑前,务必确保混凝土得到充分搅拌,并且确保混凝土局部区域不会出现膨胀问题,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外加剂的掺入,需要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确保外加剂与混凝土充分融合。当搅拌时间不够充分,必然引发混凝土膨胀系数不足,最终导致混凝土浇筑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务必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良好,不同时期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保持一致,减少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浇筑时间的不同引发的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有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其内部结构温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新旧混凝土浇筑,必然引发结构温度的剧烈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混凝土连接处的裂缝问题,最终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6)预应力结构中的施工作业,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需要预留固定的空间,尤其是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

(7)对于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锚具、管线等,需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重浇筑密度以及浇筑强度。浇筑密度以及浇筑强度不足,极有可能引发钢筋受力不足等实质问题,从而影响钢筋的使用,务必要对浇筑后的结构应力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其中的差异性和潜在问题。

(8)针对深基坑中的地下室等建筑结构,需要确保后浇带施工缝设置在地下室底板中间,并形成U 字形。

(9)后浇带浇筑完毕后,如有抗渗要求,需要按照规定制作抗渗试块,提升施工位置的安全性和保障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深基坑工程施工作业,其本身的风险性较高,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基础裂缝以及基础不均匀沉降带来的施工问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以及相关施工技术标准,增强监管的施工成效,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深基坑工程的有效施工。

猜你喜欢
外加剂深基坑基坑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