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芷瑞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陕西、甘肃、山西、青海等地亦有分布。中草药为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箭叶淫羊藿(E. sagittatu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朝鲜淫羊藿(E.koreanum)等的干燥叶。是我国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中药之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除其传统用于补肾壮阳祛风湿外,临床上还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症、乳房肿块、高血压、冠心病、艾滋病等,有着巨大的研究和开发潜力[1]。在药材市场一直畅销不衰,野生资源由于被连年过度采挖,遭到严重破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工栽培前景广阔,东北地区栽培的多为朝鲜淫羊藿。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60cm,根状茎粗短,暗棕褐色,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长柄,小叶纸质或厚纸质,叶缘具刺齿,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
喜阴湿,多生长于海拔450~1 200 m山地的灌丛、疏林下或林缘半阴环境中。对土壤要求严格,以中性、微酸性或稍偏碱、疏松、含腐殖质、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为好,土壤湿度25 %~30 %,空气相对湿度70 %~80 %,对光照较为敏感,要求遮光度80 %左右,忌阳光直射。
2.1.1种子采收
种子的成熟期在5月下旬左右。当种子外露呈褐色时及时采摘,将采后的种子脱粒、除去杂质,及时贮藏。种子要求饱满完整,千粒重4.5~4.7 g,无病菌霉变,纯度80 %以上。将选好的种子进行消毒后,用细河沙掺腐殖土与种子混合,沙土与种子体积比为3∶1,装入木箱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贮藏。
2.1.2选地作床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湿润的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阴坡或半阴半阳坡,也可以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栽培[2]。整地后,顺坡做成宽1.5 m、高5 cm的条床,横条沟栽苗,沟深6~10 cm,留出宽30 cm作业道,待播种。
2.1.3播种
种子成熟后采种,随采随播,特殊情况贮藏的种子应在当年结冻前播完。可采用撒播、条播2种方式。撒播:在床面上均匀撒种,播种量15 g·m-2,播种后覆盖1 cm厚细腐殖土,压实,覆土后浇一次透水,上面再覆盖一层落叶[3]。条播:在床面上按行距10~13 cm横向开沟,沟深3 cm,播种量7 g·m-2,播种后覆土1 cm,压实,覆盖落叶或杂草。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选择根系发达、浆气足、须根多、直径0.3~0.5 cm、越冬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根茎作繁殖材料。将根茎切成长15 cm的小段,每段保留2个以上的越冬芽,打捆备用。
2.3.1播种苗栽植
10月上旬将一年生小苗挖出移栽。按大、中、小分成三等,分别栽植,栽植时,按行距15~20 cm横向开沟,沟深10 cm,按株距10 cm左右栽苗,使须根舒展,覆土厚度8 cm。
2.3.2根茎栽植
按粗细及越冬芽饱满度将根茎分成三等,分别栽植。栽植时,按行距20~25 cm横向开沟,沟深10 cm,按株距10 cm左右栽苗,覆土厚度8 cm。栽后床面覆盖一层落叶。
2.4.1松土除草
每年需要三次除草,第一次在出苗后进行,第二次在6月上旬进行,第三次在采果后进行,松土深度3 cm为宜。在生长旺季10 d左右除草一次,冬季1个月左右除草一次。
2.4.2灌溉
对水分要求不是很高,合理灌溉即可,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
2.4.3施肥
肥料以有机复合肥和农家肥为主。移栽后第一年进行根外追肥,追肥2次,第一次在展叶后进行,第二次在绿果期进行。第二年在秋季进行叶面喷肥和侧根追肥。
2.4.4光照调节
林下栽培1~2年生幼苗林分郁闭度为0.6左右。3年生以上幼苗林分郁闭度为0.5左右。在平地园区栽植的可搭建遮阴棚,根据生长年限适当调节光照强度,保持透光率40 %~50 %[4]。
2.5.1 病害防治
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和红叶病。白粉病可采用50 %多菌灵500倍液或15 %粉锈宁1 000倍液喷雾,每隔10 d一次,连喷3次;红叶病主要采用遮阴、调节光照强度的防治方法。
2.5.2 虫害防治
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可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比如人工捕捉、毒饵诱杀等,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2.6.1 采收时期
采收时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
2.6.2 采收方法
用镰刀割取地上茎叶,切忌将刀深入土中,防止损伤根系,切勿连根拔起,影响来年生长。将采收好的淫羊藿剔除杂质、粗梗及异物,捆成小捆,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晾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