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倩,唐沁园,程国玲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很好地解决在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脱离的问题[1]。案例法首次应用于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的教学中。由于具有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案例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结合老师的归纳、总结与点评,来快速地掌握知识、将知识活用。
案例教学法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乐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依此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的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学科。由于环境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因此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2]。
(1)环境科学课程面广,内容全面,对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要求。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探求环境演化的机制;揭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环境科学包括许多大型分支和子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五个主要层面。该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将复杂的知识进行认真梳理并掌握。
(2)环境科学课程涉及较多的专业名词和术语、专业性较强。环境科学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涉及大气、水、土壤等诸多方面,如全球变暖、雾霾、土壤盐碱化等。这些知识都要求学生理解并熟记,学习起来会有枯燥的感觉。
(3)环境科学课程应用性强,学生将来可以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全力改善环境质量。学习本课程将使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增强环境意识,并教会学生如何整治环境污染,对学生未来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缓解乃至消除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和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1)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习总书记常常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同时用故事来勉励青年,鼓舞人民。生动的案例就像故事一样,可以将复杂且繁多的内容转化为易于理解与记忆的部分,学生可以从案例中获取知识,并在归纳和分析过程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心并且是主要的发言人,而教师是案例的设计者和激励者。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同时也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属于主讲人,而学生是倾听者的情况,这是一次创新。
(2)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生享受学习。以往只是老师单一的讲授知识点,难免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距离感,对书上需要背诵的内容也有或多或少的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会降低学习效率。案例讨论有助于学生对自己需要记住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加深对自己专业的理解,让学生从理论上进行实践,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3)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一,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了解再多的环境问题和解决办法都不如认真并独立地去思考和实践。即使仅仅在一个空间有限的教室里,依旧可以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将案例活化。当未来步入工作岗位,将课堂上的案例分析结论应用于实际,就又可能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巨大贡献。
虽然目前有很多关于案例教学应用的文章,有一些高校也了解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大学仍然选择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高校管理层和教师更看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述重点更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因此,学校应注重强化案例教学的建设和应用。
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教师普遍借助ppt讲述案例或直接口述,学生随堂讨论并发言,不但讨论时间有限,而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也缺乏新颖性,始终听教师讲述案例,学生可能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无法集中注意力。虽以案例教学的名义讲授知识,却未能取得很好的成效,便会事倍功半。
经典案例数量有限,且缺少创新性。对于环境案例,教师们倾向于讲述历史上影响大的世界公害事件,然而环境科学涉及的学科较多,每个老师都以公害事件作为案例,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考,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听课、记笔记、应对考试似乎成了学生的普遍学习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学生只会盲目记录老师所教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这种“灌输”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脱离课堂甚至厌倦学习[3]。这种情况下,即使引入案例教学,学生的接受度和配合度有限,会出现只有个别学生主动思考、发言,而更多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甚至可能会出现全程由教师讲解案例,课堂氛围不活跃的情况。
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体系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高校的管理部门倡导教师积极开展案例教学,转变对学生考核方式,将“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转为独立思考和开放性讨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接受度。同时,提高教育学生过程中案例教学的比例,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比起单一的口述文字案例,图片或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可以将案例做成漫画的形式,或是播放案例相关的视频,如可以播放简短的新闻视频,引入当前社会的热点环境问题,或是查找网上的环保漫画作为案例素材,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分组讨论并形成论点,教师可以指导各组的讨论,如果出现案例较复杂、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同一时间集中汇报。
教师是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提出者,其讲述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新颖的案例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但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因此,为了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质量,可以对教师采取培训和考核的方式。首先让教师重视案例教学,进而让学生从教学的过程中受益。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可以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大的范围,让学生主动在这个范围内找到具体的案例并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评估、学生自我评估和学生相互评估可以确定学生的表现水平。比如,教师可以举出“水体污染”这一大范围,各组学生则可从“水体富营养化、石油污染、农药污染…各个方面入手,说明污染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讨论结果不分对错,可依据发言者的积极性和准备的充足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定。
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但需要了解并掌握多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熟悉环境现状以及国家的环保方针、政策,掌握各时代背景下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合理地将案例教学融入环境科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需要高校积极倡导、教师高效实施、学生踊跃配合,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在案例教学这一新模式的帮助下共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