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王小超 陶丽菊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风湿免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临床主要表现出疼痛、发热、晨僵、皮疹、溃疡、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种类繁多,其中以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该类疾病发生的确切机制,但多数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与感染、免疫紊乱、遗传、内分泌和环境等具有重要关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主要生物学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1〕。目前已经发现20种MMPs,根据底物不同可分为5类,其中MMP3属于基质溶解素型,能够降解介质中的蛋白多糖、弹性纤维、层黏连蛋白等多种基质蛋白。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存在广泛的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血管炎性损伤,提示MMP3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生、进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2〕。本文拟分析MMP3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断、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4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者(对照组)。观察组男69例,女95例;年龄44~68岁,平均(53.64±14.82)岁;病程5个月至10年,平均(4.85±1.92)年;类风湿关节炎73例,强直性脊柱炎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7例。对照组男64例,女86例;年龄56~73岁,平均(64.24±15.37)岁。纳入标准:①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②符合各种疾病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③在参与本研究前6个月内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③仅患有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④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者;②合并感染或其他免疫性疾病者。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
1.2分组 (1)根据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将观察组分为活动期(79例)和非活动期(85例)2个亚组。活动期判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者疾病活动评分(DAS28)>3.2分,强直性脊柱炎者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标(BASDAI)评分≥6分,系统性红斑狼疮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4分。(2)根据疾病治疗效果,将观察组分为显效(51例)、有效(82例)和无效(31例)3个亚组。
1.3标本采集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置于-70℃冰箱保存。
1.4实验室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MMP3水平,试剂盒由Oneogene公司提供,检测设备为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RT-6300全自动酶标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由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日立LST 0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VISION Pro 全自动动态血沉分析仪检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以上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和仪器操作规程进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χ2检验、q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1各组血清MMP3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MMP3水平〔(165.74±29.6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9.24±11.63)ng/ml,t=48.922,P=0.000〕,且类风湿关节炎亚组、强直性脊柱炎亚组、系统性红斑狼疮亚组血清MMP3水平〔(164.27±31.75)、(169.64±28.41)、(162.94±32.95)ng/m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42.760、46.542、37.651,均P=0.000)。
2.2疾病活动性与血清MMP3水平的关系 活动期亚组(198.26±32.18)ng/ml)、非活动期亚组〔(132.41±28.59)ng/ml〕和对照组血清MMP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305.209,P=0.000)。活动期亚组和非活动期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q=70.204、40.804,均P=0.000)。活动期亚组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q=25.468,P=0.000)。
2.3不同疗效患者血清MMP3水平比较 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后MMP3水平〔(52.36±17.64)、(89.72±23.17)、(153.82±27.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49,P=0.000),其中显效组显著低于有效组和无效亚组(q=24.871、16.912,均P=0.000),有效组显著高于无效组(t=13.580,P=0.000)。
2.4血清MMP3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血清MMP3水平与CRP和ESR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r=0.532、0.519,P=0.001、0.008)。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据统计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患病人数分别高达400万、360万和65万,这些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性强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风湿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具有以下特点:①与遗传具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与HLA-DR4、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2和HLA-DR3有关〔3~5〕;②与免疫球蛋白升高、ESR加快、血管炎症免疫复合物沉淀等有关;③病程上多呈慢性且迁延反复;④通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通常可有一定效果。
研究表明,MMPs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生、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MP3因其能够降解纤维连接蛋白、弹性蛋白、Ⅲ~Ⅶ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等,被认为是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软骨降解过程中最重要的蛋白酶类〔6〕。MMP3主要由化膜细胞、软骨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表达和分泌,其表达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调控,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INF-α、IL-1、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可诱导MMP3表达,而IL-4、IL-11、IL-13、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可抑制MMP3表达。MMP3能够降解完整的基底膜,以往研究表明MMP3在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过程、炎性细胞移行中具有重要作用〔7〕。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时,IL-1、TNF-α、IL-6等刺激滑膜细胞表达并分泌MMP3酶原,纤溶酶、组织蛋白酶G等可将MMP3酶原前肽切除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MMP3,活化的MMP3还可切除MMP3酶原前肽使其激活而产生瀑布式放大效应〔8〕。
CRP和ESR是临床常用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病情、疗效评估的指标,提示MMP3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发生、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可作为活动期诊断、功能疗效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古洁若等〔9〕采用cDNA微阵列芯片检测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滑膜细胞的1 176个基因表达谱,结果发现MMP3是治疗前后表达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体外细胞研究又发现MMP3能够诱导单核细胞TNF-α、c-fos和c-jun等炎症相关基因表达,通过下调MMP3表达,可使TNF-TNFR2-JNK-AP-1信号通路表达下调,进而减少致炎因子表达和下调。马剑达等〔1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了MMP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单独采用MMP3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女性)和0.824(男性),临界值分别为84 μg/L(女性)和168 μg/L(男性),而联合CRP时的敏感度可从单独应用MMP3的84.7%提高至97.2%,可见MMP3在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升高,该指标可作为疾病活动性和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可通过检测MMP3水平评估患者病情活性和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