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民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张掖 734500)
民乐县地处“北纬38 度”农畜产品黄金带,有着承接祁连山牦牛牧繁农育的地理优势,加之苜蓿、燕麦、饲用玉米等饲草资源丰富,牛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探讨了民乐县牛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壮大牛产业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该县把奶肉牛全产业链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重要产业,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布局,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建基地、扩总量、创品牌、增效益,全县牛产业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至目前,全县牛饲养量达到7.15 万头,存栏达到6.15 万头,出栏达到1万头,建成规模化养牛场(小区)45 个,全县养牛大户达到600 多户,肉牛良种覆盖率达到90%。
1.1 产业发展布局逐步优化依托华瑞农业奶牛养殖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县奶肉牛发展,形成以三堡镇、六坝镇、顺化镇、丰乐镇、新天镇为主的奶肉牛优势产区。以绿地、恒源、德华3 个牦牛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通过“养殖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以南丰镇、永固镇、洪水镇、民联镇、南古镇为主的牦牛优势育肥区,逐步形成生产相对集中、产业特色明显、牧繁农育的产业格局。
1.2 饲草料资源丰富按照“引草入田、草当粮种、合理搭配”的原则,重点推广种植苜蓿、饲用玉米等高产优质牧草,建成7 个高产优质苜蓿种植基地和2 个优质燕麦商品草生产基地,优质饲草种植面积稳定在20 万亩以上。扶持希诺、启瑞等5 家公司扩大优质饲草加工规模,饲草加工量达到20 万t 以上。
1.3 产业链条不断延展扶持金阳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煜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清真牛羊屠宰场开展牛肉精深加工,提高肉牛产品附加值和整体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土四家”品牌内涵,扶持经营主体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开发“互联网+订单畜牧业”、牛肉产品在线营销、生鲜肉区域配送等网销模式,逐步开拓扩大网络销售渠道。
1.4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制定出台了《民乐县关于进一步支持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助推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17 条政策措施。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投资,储备带动奶肉牛产业发展的大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奶肉牛产业的贷款力度,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2.1 规模养殖比重小,产业化水平不高
养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树品牌、基地接订单、农户组织生产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覆盖面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
2.2 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风险依然较大
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畜产品物联网发展滞后,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加之养牛生产周期较长,犊牛、架子牛价格偏高,养殖户预测判断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2.3 产业链条不健全,综合效益较低肉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少,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缺乏上规模、有品牌、有影响的企业和产品,未形成专用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牛肉加工、配送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综合效益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3.1 把牛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把牛产业发展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列为党委、政府抓发展的重点工作,统筹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党政部门齐抓共促、协同推进牛产业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努力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切实解决政策、资金、土地、环保、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牛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3.2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主动与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发改委等上级部门沟通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现代草地畜牧业建设、奶肉牛基础母牛增养扩繁计划、畜牧良种补贴、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整合农业综合发展项目、扶贫项目、农业产业化等涉农资金重点向牛产业倾斜,支持牛产业发展。
3.3 加强牛产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形成奶肉牛全产业链条上完整的信用信息记录,建立屠宰加工企业违法违规信息收集、信用评价、发布制度和违规退出等机制,净化屠宰加工市场。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通过平台定期发布产业发展动向,加强线上平台信息化服务,配合线下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职能,提高牛产业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畜牧业执法体系建设,进一步弱化行政职能,放大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