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华,胡瑞财,程建新,洪游游,蓝春宝
(浙江省龙游县林业水利局,浙江 龙游 324400)
浙江省是中国重点产竹省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加工历史悠久,竹林面积约占中国的七分之一,其竹产业产值与出口额占全国的4成,可见浙江竹产业在中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竹产业不仅汇集了竹林培育、笋竹加工、竹材加工、森林生态、林下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于一体,而且同碳汇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以及减排产业密切关联。发展竹产业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乡村振兴、促进绿色发展以及改善当地林农经济状况、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2]。
龙游县是浙江省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30个“中国竹子之乡”之一。龙游县是国内最早从事笋竹工业化加工利用的地区之一,有国内最大的竹胶板和水煮笋加工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竹拉丝与炭化篾原料加工集散地。
龙游县属中国散生竹中心分布区,有“浙西竹库”之名。全县竹子种类有9属41种,以毛竹(Phyllostachyedulis)、红竹(Ph.iridescens)、早竹(Ph.violascens)、高节竹(Ph.prominens)、金竹(Ph.sulphurea)为主。截止2019年,全县拥有竹林面积2.716万hm2,立竹量约8 800万株,年产竹材约1 700万支,占有林地面积的42.56%,其中毛竹林面积占90%以上。全县毛竹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仙霞岭山脉的1镇5乡,分别是溪口镇、罗家乡、庙下乡、社阳乡、大街乡、沐尘畲族乡,竹区人口达10余万。
1.2.1竹林培育 全县重视竹林培育和经营模式探索,以毛竹丰产林培育为基础,定向培育笋竹两用毛竹林、生态高效栽培竹林、短周期工业用大径材毛竹林和复合经营竹林等。全县已培育毛竹丰产林1.87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3.4%,发展各类竹业专业合作社36家,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专业合作社2家,形成了“林野”冬笋,“龙有”象牙笋,笋竹产业全产业链联动发展效果显著。此外龙游县还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261《笋竹两用毛竹林培育技术规程》。
1.2.2笋竹加工 全县笋竹加工产品包括竹板材(车厢板)、重组竹户外地板、竹结构材、竹家具、竹炭、水煮笋、泡发笋、竹拉丝、炭化篾等9大类近400个品种。2014年前全县有笋竹加工企业550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竹加工企业数的56%。年加工消耗竹材4 500多万支,鲜笋4.5万t。竹加工产值达22亿元。
“十三五”期间,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和“五水共治”要求,竹产业专项整治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建成了省级竹产业提升发展示范县,通过环境整治、产业集聚和技术攻关,建立以毛竹林生态高效培育为导向的省级现代竹子产业示范区、笋竹两用林为经营模式的竹子精品园,以竹制品加工产业集聚为主的溪口竹工业园区,以及以竹笋加工产业集聚为主的城南工业园。通过竹产业三产融合发展,高度集聚,从而增强竹产业的行业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现有笋竹加工企业56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年加工消耗竹材900万支,竹笋1.3万t,竹加工产值10亿元。竹材综合加工利用率达90%以上,并形成了“腾龙”竹胶板、“安帝”竹地板、“三江”水煮笋等一批省内知名品牌。竹产品内销20多个省区,外销日本、韩国、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全县水煮笋年加工量达3.5万t,90%以上出口日本,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达10%。2020年出口水煮笋约1 600万美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水煮笋加工、出口基地之一。
龙游县南部山区有浙江大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和植被条件均适宜毛竹生长。近年来,依托浙江大竹海,发展林业观光园和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乡村,逐步建成了具有竹海畲乡风情、竹海赛车道、竹乡农家乐、竹文化社区等竹生态旅游康养景区。
目前已建成了浙江大竹海六春湖运动休闲区,作为浙江大竹海森林公园主景区和核心区,充分发挥原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竹海、云海、花海和雪海的“四海齐景,六合同胜”的美景,开发观光、体验、度假、节庆4类旅游项目。
2016年启动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期5-8 a,在重点产竹区以文旅资源整合、产业联动为开发模式,打造以精品竹制品加工为产业基础,以户外休闲旅游为核心,集生态、康养、文化、商贸于一体的龙游竹海风情小镇(竹韵小镇)。
以“两山理论”为科学指导发展竹产业,长期以来与国内1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2015年组建了龙游县浙西竹木产业研究院,助推竹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在竹林培育和笋竹加工方面的科研成果显著,在竹林培育方面完成技术推广多项,新技术应用竹林面积占竹林总面积的52.7%,在笋竹加工方面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项目,成果产业化转化率达60%,加工产值达3.6亿元。竹业科技贡献率达45%以上,科技普及率70%以上。竹业科研人员在竹业从业人员的占比达0.524%。
龙游县一直推行毛竹林生态栽培,竹林复合经营等生产管理模式,毛竹林培育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笋竹两用毛竹丰产林技术的推广应用,制定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地方标准笋竹两用毛竹林》,为全国竹区提供了经验和示范。20世纪90年代开始,龙游县林业局依托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共同完成了国家科委星火项目“竹林丰产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工利用为龙头,运用科学的竹林结构调控和“三定”(定时间、定对象、定规格) 挖笋技术, 大大地提高了竹笋产量和质量,同时开发火车车厢竹胶板、机制竹凉席、空心保健凉席等新产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成果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9月,龙游县省级现代竹子产业示范区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创建点,并于2012年10月通过省级验收。
龙游县是笋竹加工利用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之一,由浙江腾龙竹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龙游压板厂生产的竹质层积车厢底板为国内首创,列入“七五”期间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之后公司生产的竹篾集成胶合板和竹胶建筑模板等广泛应用于火车、汽车、建筑、集装箱、桥梁等,竹材层压火车地板、芯盘垫板被列为铁道部定点生产厂家。
竹笋产业是龙游的“绿色致富工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水煮笋深受日本客商的青睐,长期以来龙游竹笋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竹笋加工业基地之一。
龙游还是国内最大的竹材初加工(炭化篾、竹拉丝)集散地。然而竹材初加工的附加值低、产品同质化、产业链短缺、且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龙游竹产业发展,亟需进行行业整治和提升。自2014年起,全县加大整治力度,陆续关停低、小、散的初加工企业,引进高新技术竹加工企业落户,突破竹材炭化污水处理技术,攻克以竹屑锅炉供热烟气达标排放难题等。2021年由山东水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1亿元打造国内首个以全竹循环的产业园——水发·龙游全竹绿色循环利用产业园,建立全产业链和产业链关联为纽带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链和绿色循环体系。
龙游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南接福建、西连江西、北邻安徽,省内与杭州、金华、丽水3市相衔。龙游县是浙西的交通枢纽,浙赣铁路、杭金衢、杭千景高速公路横贯龙游,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是遂昌、松阳、龙泉3县公路交通的咽喉,3条高等级公路(320国道、46省道、50省道)联结全县的主要乡镇。自古就有四省通衢,已形成了与周边省市2 h的交通圈,交通区位优势正日益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借助发达的竹加工业与交通条件,充分利用本地及周边丰富的竹材资源,继续打造是浙西竹产业的集聚中心。
龙游县是春秋战国秦汉名县,历史悠久,文化淳厚,至今仍保存大量的历史足迹、名人故里和文化古迹,其中以石窟文化、姑篾文化、商帮文化和龙文化最为著称。山清水秀的地貌、波浪起伏的绵绵竹林与丰富的文化关联,互相交融,是浙江省潜力最大的旅游资源县之一。
龙游县人民政府始终大力发展竹产业,并就龙游竹产业园项目用地、规划、交通等问题进行研讨,明确了园区相关扶持政策,提出了将龙游打造成全国首个通过竹产业提升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示范县[3]。
由于竹林过度集约化经营,大量使用化肥与除草剂,引发竹笋食品安全、竹材质量下降、土壤水体污染等问题,同时由于对毛竹林过度采伐,造成毛竹林衰败,导致抗自然灾害与病虫危害能力下降,一旦遇到极端气象如雨雪冰冻天气就会造成竹林的严重受损,使森林生态环境遭遇破坏。
龙游县大部分企业以竹材简单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龙头企业严重缺乏,产品加工链短,产品单一,加工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不健全。企业市场竞争力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目前终端产品只有水煮笋、竹胶板、竹木复合集装箱、户外竹地板、竹炭、竹结构材等几大类,大多数企业从事简单的竹拉丝、炭化篾等初级加工产品。全县缺乏综合能力强、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能起到带动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
龙游县大多笋竹加工企业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长期处于“跟进”和模仿状态,初级、低端及半成品产品多,附加值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差、加工工艺简单,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效率远不能满足需要。同科研院校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传统竹产业尤其是加工业呈现的“两高两低”(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率)问题与“低小散乱”(附加值低、规模小、分布散、环境乱)现象更加凸显,生态环境要求倒逼竹产业转型成为所有竹产区面临的共同课题。龙游县提出用“生态、整合、创新、联动”4大理念,引领产业升级,使竹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子[4]。
根据竹产业总体布局,对竹产业提升发展重点建设的5大区块,在土地、空间等要素上给予政策倾斜,予以优先保障。按照“全竹利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的思路,搭建全竹绿色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平台,将竹产业上下游企业、生产要素配套项目、创新服务平台有效集聚。围绕碳中和、碳达峰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构建资源共享、循环高效、技术领先、结构优化、产业配套完善的全竹产业链体系,推动竹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要聚集竹炭新能源、竹质新材料、竹笋源食品3大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实施“链主型”企业招商,做好“建链、补链、强链、扩链”文章,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要专门成立竹产业招商组,配备专职招商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开展常年招商。对笋竹招商实行政策倾斜,对一次性投资5 000万元以上的笋竹加工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制度,对笋竹招商考核按农业招商项目考核计分,即按一般工业项目投资额的五分之一同比例计算。着重引进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短缺的竹产业项目,从而推动竹产业快速提升,集聚发展。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定期对竹产业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竹产业专业招商组、竹产业重点项目与重点企业制度。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制定社会资本投资优惠税收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各团体的民间资本,跨行业、跨地区融合投资笋竹产业,积极参与竹林基地开发,笋竹加工与流通,以及生态旅游开发投资,切实让投资者得到实惠,掀起竹产业提升发展新高潮,推动竹产业绿色可持续快速发展。
加大笋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研究和技术攻关,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产业水平。鼓励企业或各类服务机构举办竹产品设计大赛、竹生态文化旅游节以及与笋竹产业相关的各项活动。鼓励笋竹协会与国内外重点展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织企业参展参会并在展会期间开展产业宣传和品牌推广。林业、科技、经贸、旅游、环保、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竹产业提升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加强产业培训,做好项目对接,推进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