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丽(本刊记者)
2021 年初春,记者走进新建区流湖镇上房村食用菌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厂房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厂房的棚内几名工人正忙着采摘、削菇、分级和包装,争取将最好最新鲜的菌菇送到消费者手里。
这里就是江西省新赣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流湖镇的产业扶贫基地。公司董事长丁建新把传统的地栽式种植改成床架立体式栽培,施行“食用菌周年生产模式”,实现了菌菇四季生产的目标,持续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9 年,丁建新获得江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新建区流湖镇上房村,是南昌市“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于是,长期在外经商的丁建新立志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
“上房村要脱贫,没有产业不行。”丁建新一边跑自己的生意,一边盘算着为村里找个合适的产业项目。上房村离南昌城区不到40 公里,交通还算便利,若有产品上市,供应速度也快。他驱车到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学习,并邀请专家到现场考察,最终确定了创办食用菌产业基地。
接下来,注册公司、厂房选址、平地、修路、项目申请、批复……在村、镇、区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基地一期建设工程在2018 年顺利完成,累计投资1000 多万元,新建食用菌大棚4620 平方米、标准温控鸡枞菌房11 间。当年种植投产的30 万包菌包,全部是高端高价的黑皮鸡枞菌,不仅供应给南昌及周边市场,还远销上海、广州、福建等地。
而今,公司的菌菇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丁建新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逐渐探索出一条能够带领村民脱贫的致富路。基地尚在建设时,“流湖镇产业扶贫基地”“流湖镇就业扶贫车间”就在公司正式挂牌。从此,贫困户可以到基地的扶贫公益岗位上班,最多时有40 多人在基地做事。
2019 年11 月,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举行了“爱心菌包”捐赠仪式,为1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捐赠菌包,共捐赠菌包9000 个,价值近4万元。同时,公司还为贫困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上门指导等服务,贫困户收获的菌菇或自销、或由公司以保底价收购。去年又推出菌包托管模式,即由镇、村组织社会爱心人士或帮扶单位,每年向贫困户捐赠菌包(其中,特困户每户500 包、一般贫困户每户300 包)交由公司代种代管代销,收入归贫困户。
丁建新介绍说,平菇种植技术简单易学,一批菌包可以种3 个月,以每包菌包利润6 元计算,贫困户种一批菌包的纯利达5400 元。即便贫困户一年只种两季,村里10 户参与平菇种植的贫困户,每年可实现户均增收1 万多元。
公司通过建立“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专家技术服务+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之路。“能为大家做点事,就尽自己的一份力。”丁建新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上房村无村级产业,是典型的“空心”村。直到光伏村站并网发电后,村集体每年才有1.7万元的收入。
把村集体扶强,持续脱贫才会有保障。为实现村级产业与能人创业的深度融合,上房村采取“党支部+能人+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上房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丁建新创办的新赣食用菌公司签订村企合作协议:村委会整合扶贫资金44万元,在公司一期项目建设中,建设800 平方米出菇房,出租给公司使用,公司每年向村集体缴交菇房租金3.7 万元;在二期菌包房建设中,村集体又投资200 万元建设2100 平方米厂房供公司使用,公司每年向村委会缴交12 万元租金。村两委和合作社将集体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贫困户分红,到去年年底,上房村集体收入20 万元左右。一朵小小的菌菇,撑起了村级产业,带富了村民,扶强了村集体。如今的上房村,不再靠“输血”过穷日子,而是增强了自我“造血”的发展能力,把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能够为贫困户和上房村脱贫尽一份力,我感到很光荣,也是我作为上房村一员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丁建新表示。去年,公司新建的菌包生产线、智能立体循环出菇房陆续投入生产,鸡枞菌、虎松茸、香菇、木耳等菌菇产品注册了“康滋肴”“菇之肴”“菌之肴”系列商标。
如今,丁建新又有了新想法,他希望通过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领村民走上持续增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