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20年新疆棉花质量出现了波动。笔者在调取了棉花质量公证检验数据,以及田间与棉农座谈调研后,对2020年的棉花质量波动因素进行分析。
202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3761.38万亩,基本与2019年持平。其中,地方棉花种植2419.66万亩(北疆棉区771.32万亩,东疆棉区31.24万亩,南疆棉区1617.1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种植约1300万亩。新疆北部九成以上棉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棉田机械化虽处起步阶段,但发展较快。全疆机采棉比例达到了80%以上。
目前,全疆共有914家棉花加工企业参与了新疆监管棉入库公检工作,其中自治区658家、生产建设兵团256家。截至2020年12月22日,新疆棉累计加工462.7万吨(含新疆自用棉8.6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83%(增量来自阿克苏、喀什、巴州等地区383家企业)。累计加工量中自治区277.06万吨,占总量59.88%;兵团185.64万吨,占总量40.12%;机采棉累计加工381.91万吨,占总量82.54%。
截至12月22日,新疆棉累计检验429.73万吨,双29A及以上检验量4.05万吨,占总量0.94%;长绒棉检验量2.62万吨,占总量0.61%;机采棉检验量358.52万吨,占总量83.43%。
本文数据来源于棉花加工企业的成包皮棉的公证检验数据,由于9月份检验数据量小,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从10月份开始统计。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全疆皮棉检验指标整体出现波动状况,其中北疆波动较为明显,南疆波动幅度较小。检验指标长度级、马克隆值级波动幅度较大,长度整齐度指数级波动幅度最小。时间上从10月初开始出现了质量指标的波动现象,到12月初除马克隆值级以外的其他检验指标出现了缓和趋势,其中南疆棉花各项质量指标上升较为明显,北疆棉花颜色级指标上升明显。
表4 马克隆值A+B级占比及同比情况表
表5 长度整齐度值级占比及同比情况表
表6 断裂比强度平均值占比及同比情况表
1.棉花的生长环境及生长周期影响棉花内在质量。首先,从选种入手,选取适合当地温湿度条件,抗病、虫性能强,产量稳定,质量指标好的品种;其次,保障好适用该品种的种植模式,手摘品种适用于早熟密植,机采品种适用于宽膜点播,种植密度不宜过密,有较好的株间距便于叶片对催熟剂、落叶剂等化控药剂的吸收,达到采摘时棉花处于良好的生长周期;最后,做好满足棉花生长周期的水、肥、积温等田间管理工作。
在整个环节当中如果棉农在种植过程中质量意识不强,选取品种较杂,种植密度较大,棉株间距较小,在喷洒脱叶剂期间,如果脱叶剂浓度较低,或者气温较低,或者棉花生长周期不一致时,都会造成棉花脱叶效果不好,上部叶片脱落掉到棉花瓣上,底部叶片未与棉株脱离,对后续的采摘都有较大影响。
2.采摘影响棉花的外在指标。目前北疆棉区采摘方式98%以上都是机采,南疆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棉田机械化虽处起步阶段,但发展较快。全疆机采棉比例达到了80%以上。机采棉具有采摘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适应地块能力强、解决籽棉“三丝”问题的优势。同时对籽棉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要求,棉株不易过密,不得倒伏,最低棉桃距离地面保持20厘米高度,生长后期需要打催熟剂、落叶剂,保证棉叶完全脱落,才进行机械采摘。如果采摘条件不符,或者采摘时间不当都会造成籽棉受到非棉纤维及杂质的影响。同时,如果棉农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不按照棉花生长规律进行采摘,或者要求采棉机夜间露水最大时进行采摘,极易将枯萎落叶、绿叶、田间地膜一起采收,将严重污染棉花本色,还会带来极大的籽棉回潮率、含杂率,为后续的棉花收购、加工造成严重影响。
3.收购、加工影响棉花的物理指标。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时,要重点把控籽棉质量,按照《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做好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初步划分籽棉等级,分级堆放、加工籽棉,确保品质相同的籽棉统一加工;针对不符合加工技术要求的籽棉,收购时需要进行技术处理,比如摊晒、挑拣危害性杂物等。为后续的籽棉加工做好保障工作。籽棉加工工艺可以依据籽棉的品质进行调整,比如排杂、烘干、清花等程序可以按照前期籽棉的回潮率、含杂率进行增加或者减少工序,从而保证加工出来的皮棉品质与籽棉原有内在质量一致。
籽棉加工对棉花的成熟指标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影响极为微小,对棉花的物理指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颜色级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对籽棉质量把控不严,含水率超标、重杂质较多,容易使籽棉颜色级发生变化,变黄甚至出现霉变,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对籽棉和皮棉过度清理,导致棉花长度变短,同时籽棉进行长时间烘干处理,也容易使棉纤维受损。
一是做好政策引导,推进政策落实细化。认真研究“质量补贴”“价格保险+期货”政策,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补贴机制,扭转植棉户重产量、轻质量的传统观念,鼓励棉农统一种植优良品种、做好棉花“四分”,优棉优价、优质优补。棉花加工企业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棉花国家标准分级收购、加工提高棉花质量,促进新疆棉花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培育机采棉优良品种。随着机采棉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培育机采棉品种是当前的首要问题。截至目前,我国“机采棉”仅仅是按照机采模式种植、采摘的细绒棉,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采棉。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棉花良种的选育工作,政府部门应从良种繁育、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以及相关扶持给予足够重视,改善棉花品质,保障棉花增产、棉农增收,确保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鼓励土地整合,强化棉花供给侧改革。鼓励向棉花加工企业、下游纺织企业流转土地,源头控制籽棉质量,提升机采棉整体质量,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生产,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缩短产业链,增加棉花产业利润,避免恶性收购竞争导致市场混乱,鼓励合作社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建立统一的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因地制宜地进行技术培训、提供种子、田间管理、采摘模式、收购销售等,实现“小块并大块,大块同管理,管理有权责,权责管分红,分红不分地”。
四是加强气象预报,建立农业预警机制。近年来大风、冰雹、高温等气象灾害也是影响棉花产质量的一大因素。气象部门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提前预防、预警,扩大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利用天气预报指导植棉户适时播种、喷洒脱叶剂(气温、降雨会严重影响脱叶效果)、采摘,降低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升棉花质量与产量,确保植棉户收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