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三审三校”是保障图书出版质量的基础性制度,审读报告直接体现了审读人员对选题的思想文化价值、出版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思考和把握。通过书稿审读报告,不仅可以看出编辑人员是否履职尽责,也能看出出版单位的管理是否严格规范。总而言之,审读报告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把编辑出版最核心、最关键的信息和要素集中反映出来。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文件对编辑人员如何审读书稿有着明确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对这项工作又做了进一步强调。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开展“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对落實“三审三校”制度提出基本要求,即严格履行“三审”,认真执行“三校”,严把人员资质要求,重点关注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落实情况、人员资质情况、主管主办职责落实情况、新媒体内容把关管理情况等方面。
经过长期努力,各地各出版单位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图书质量的规章制度,以“三审三校”制度为基础的出版物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并有效执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出版参考杂志社组织开展年度优秀审读报告推介活动,面向全行业征集和宣传推广优秀的审读报告,很有意义,也有影响力,对出版单位严格规范执行“三审三校”等出版管理制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批审读报告质量水平高、选题也很好,是当前出版界认真执行审校制度、致力打造精品的缩影,是高水平、高质量图书产品创作生产的标杆。不少审读报告就像优秀的论文,看了之后让人多有启发与收获,仿佛看到编辑与作者面对面在进行交流。规范的审读是确保质量的基础,好的图书是编辑和作者共同打造催生的,编辑的价值不能忽略,更不能代替。这批参评的审读报告,不少是获奖图书、重点出版规划图书,看了审读报告,更加深刻、直观地感受到,一本好书的产生不是简简单单改改错别字就可以的,编辑必须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问题,发挥专业优势,从更高、更宏大的视野去思考和看待书稿,从而提出改进提高书稿质量的意见建议。
这批优秀审读报告体现出以下可供业界借鉴的选稿原则。①在形式上,审读报告的要素应是完整的,不仅要有书稿内容、作者的介绍,还要对书稿的出版价值、文化价值乃至社会价值提出独到见解,阐述其出版的意义和理由。此外,对书稿中发现的问题的修改建议、留待下一审次解决的问题等基本要素也应具备。②在内容上,对书稿要有正确的评价,能够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等方面对书稿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和认定,不仅要发现书稿的价值和意义,更要直言不讳,敢于提出问题,善于修正错误,帮助润色书稿,不能只停留在文字校对层面。③在流程上,初审、复审、终审三个审次都要认真履职。不少书稿在初审环节编辑比较认真负责,但到了复审、终审环节,有的审读流程就可能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优秀审读报告推介活动,除了对初审报告进行评判外,也很关注复审和终审的意见。从这批优秀审读报告来看,三个审次没有各说各话,既做到了有序分工,又形成了严密闭环。
优秀的审读报告,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审”环节对书稿绝对的认真负责,即初审、复审、终审认真履职尽责,慎终如始,一丝不苟,还体现了责任编辑对选题意义准确、深刻的把握,对选题出版价值甚至是市场价值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较为强烈的问题意识,对结构思路、写作手法能够提出调整建议,甚至直言不讳提出批评意见,这非常难得,体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理论功底。
栏目编辑·刘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