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
关键词:城乡配网;配电自动化;规划;问题改造
引 言:
伴随经济建设和大众生活对电能需求的不断提升,供电企业确实面临更大的生产和服务工作压力,满足城乡供电需求是电网配电工作中的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随着自动化技术发展,我国供电自动化体系初步建成,解决城乡配网自动化问题也成为可能。电力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后,电能分配更加合理、输送电能的损耗降低、安全性提升,使电力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但目前城乡配网自动化规划与改造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我们必须进一步协商电网改造对策。
1.配网自动化的意义以及内容分析
在我国的配电网进行建设过程中,自动化主要是通过先进的电子以及通信和网络相关的技术,使其配电网络能够实现实时和离线,电网的结构参数以及地理数据信息相互的整合到起,这样可以形成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同时更好的保证供电的正常运行和事故检测、电路保护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配电系统中,配电自动化以及配电生产管理系统是其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此之外配网自动化的组成主要是包括了配电网数据数据采集以及控制、馈线自动化、负荷管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等。配电网的自动化不可以更加高效的去解决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与此同时也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对线路故障问题进行处理,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高效的进行,让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改善。此外也是能够对供电的稳定性进行改善,为用户提供出更加满意的服务,所以在未来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配电网必然会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去进行发展。
2.城乡配网自动化规划及改造中的问题
2.1电力配网布局不够合理
首先,电源布点不科学,部分地区在电力配网规划和改造中对于网点布局问题考虑不够严谨,造成布点分布不规律、不均匀等问题,使电网配电的供电半径过长,增加了供电消耗,增加了电力维修成本,还极易引发电荷不均的问题,对电网安全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其次,配网的网络结构不先进,电网运行过程中网络结构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科学、先进的网络结构可以提高供电安全性,降低高空架线安全事故发生风险,给电力维修和养护工作创造安全环境。然而,当前我国城乡电力配网的网络结构设计还存在短板。最后,随着城乡供电符合增加,电力供应过程中产生了供需矛盾问题,电网建设规模亟待扩大、配电自动化需求更迫切。
2.2 供电能力失衡
城乡配电基于城市配电,支持城乡配电自动化的相关变电站等场所数量很少,城乡配电服务对象分布不规律,所以出现了长远距离的线路输送电能现象,同时城乡服务用户的应用设备数量有所增加,这都会增加城乡供电难度和复杂度,增加的设备,以及加长的线路都会给农网运行造成负担,城乡配电负荷不足,最终城乡整体的供电能力都会处于失衡状态[1]。城乡的用电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的供电量很少,这意味着在不同时间段,用户对城乡配电的需求也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现象,会使城乡供电负担加大。
2.3 电力配网管理存在缺陷
电力配网改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作。在电力配网改造工作中,设计单位要落实管理制度,避免内部矛盾的产生影响配网改造的顺利施工[2]。因此,在选择设计单位的时候,要加强对设计单位资质以及信誉等方面的审查,综合衡量设计单位的整体实力,包括系统设备、管理方针以及技术人才等,确保配网设计单位各方面均符合现代行业标准要求,从根本上杜绝任何隐患。同时,还要落实内部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制定更加科学的电网改造计划[3]。
3.配电自动化规划及改造的基本思路
3.1建立健全配电自动化规划执行规范
首先,供电企业为控制生產成本,配电自动化规划过程中可采用分阶段投资模式,循序渐进开展电网建设工作;其次,主张供电企业构建晚上的配电自动化控制体系,预先培养和聘请专业人才,包括计算机技术人才、自动化控制人才,保证参与人员工作经验丰富,为后续配电自动化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再次,供电企业应该构建现代化数据库,为前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工作提供参考资源和工具,规范配电信息管理过程,精准分析用户需求,保证配电规划符合供需实况。最后,规范配网自动化信息的更新流程,提高系统的风险预警与防范能力,这有利于推动供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2完善配网智能化设施
城乡配电智能化改造目的是提高配网的智能化程度与可靠程度,这些目的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及其他的网络技术。相关人员需要利用这些技术完成用电信息采集以及供电系统检测监测工作,相关的智能化设施会为这些数据提供共享应用平台,相关人员要利用智能化设施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悉用电系统的负荷变化情况,还要借助这些数据完成城乡配电分配设计工作[4]。综合以上种种工作任务,都离不开智能化设施的辅助,所以相关人员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相关的智能化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得到满足,性能和质量也得到保证。在智能化建设改造中,相关人员要定期对智能化设施以及供电系统进行检查,看智能设施是否有更换升级的必要[5]。当供电系统智能化要求提高时,比较落后的相关设备就要面临淘汰结果,相关企业还要及时更换操作灵敏度较高、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如此城乡配电智能化系统运行才安全可靠。
3.3 电力配网结构改造
当前,人们用电量逐渐增多,辐射状的电源结构渐渐地无法满足人们的用量需求,因此,对电力配网结构进行改造十分有必要。例如,将双电源结构应用于电力配网结构改造中,将两条不同的配电线从电源点分出,采用联络开关连接结尾处,并将分段开关应用于中间。在电网正常运行时间分段开关闭合,对于没有故障的部位来说能够正常运行。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改变分段开关,主要通过判断与设置线路的配变容量及路径长短得以实现。以这种方式进行改造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改造量相对较小,能解决较高的双电源成本问题,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即不适宜乡镇使用。
结束语:
电力配网的改造、升级工作一直在推进中,这项工程与经济建设、大众生活之间关系密切,因为更需要科学规划,选择正确的改造方式,以满足社会供电需求。配网自动化工程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工程建设范围广、时间长,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是极大的考验,而我国在电力配网自动化技术方面还在探索发展阶段,还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才能够真正达成既定的城乡配网自动化规划和改造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辉.如何确保配电网智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J/OLJ.农村电气化,2019,99(02):193-199
[2]薛磊.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小].山东工业技术,2019,9(08):188-189.
[3]黄煜伟.配网自动化的快速复电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山东工业技术,2019,99(08):195-199.
[4]林丹.无源光网络技术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9,99(ZI):117-118.
[5]伏晓霞.配电网中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