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1大国舅、二国舅为铁镜公主支招救驸马。
2楊四郎过关。
3《坐宫》铁镜公主猜杨四郎的心事。
《四郎探母》是一出传统老戏,道光四年(1824年)《庆升平班戏目》中就有这出戏。“同光十三绝”(同治光绪年间13位京剧大师)画像中,杨月楼的扮相是《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梅巧玲(梅兰芳祖父)的扮相是萧太后。
《四郎探母》中行当众多:老生、青衣、花衫、小生、老旦、丑角,是一出“栓角儿”的戏,不同流派的角儿们荟萃一堂,多段脍炙人口的唱腔,精彩的表演,剧情环环相扣,结尾是大团圆,虽历200年而盛演不衰。
全剧11场:坐宫、盗令、别宫、过关、巡营、见弟、见娘、见妻、哭堂、擒杨、回令。剧情是:杨延辉(四郎)在金沙滩之战中被俘,更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15年后萧太后摆下天门阵,杨四郎得知老母佘太君押粮草扎营在雁门关外,思亲伤感,被公主看破,杨四郎以实告之,公主计取金鈚箭(令箭),杨四郎潜回宋营见到亲人。赶回辽邦时被擒,萧太后审后欲斩,铁镜公主求情,四郎与公主团聚。
这出戏的家国情、忠孝之义深深地打动着观众。杨四郎被杨宗保以奸细擒回宋营,与六弟杨延昭相认后,杨四郎激动地唱道:“弟兄们离别十五春,我和你沙滩会两离分。闻听得老娘驾到北郡,因此上巧改扮,黑夜里探望娘亲”,杨四郎看到一表人才的杨宗保而感天谢地。到后营见到母亲,佘太君悲喜交加:“娘只说我的儿今何在,延辉!我的儿啊!哪阵风将儿你吹回来?”杨四郎大礼参拜母亲,唱道:“千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见到妻子,杨四郎唱道:“虽然我在番邦外,常把贤妻挂心怀。夫妻只哭得肝肠坏!”
1全家人依依不舍。
2《哭堂》四郎悲切切与亲人分别。
1930年以前北京不允许男女演员同台,但是堂会、义演除外。北京电灯公司的冯总办为母庆寿,1925年8月3日举行盛大堂会,演出多出好戏。开场戏称“帽儿戏”或“开锣戏”,第二、三出称“小轴子”或“早轴子”,中间的戏称“中轴子”,倒数第二出戏称“压轴”,最后一出戏称为“大轴”,也称“压台戏”,由最有名望的演员演。堂会大轴是梅兰芳、余叔岩(老生泰斗)的《坐宫》,但余叔岩病了,有人推荐孟小冬演杨四郎,18岁的孟小冬嗓子“冲”(chòng)、扮相好,坤生(女老生)乾旦(男旦)合作有看头,当天演出果然引起轰动。
从此孟小冬声名渐起,后来她多次与梅兰芳唱生、旦的“对儿戏”(老生与青衣合作),人称《四郎探母·坐宫》是孟小冬的“福戏”。
1947年9月12日,众多京剧名家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四郎探母》,给杜月笙庆寿、为苏北水患“赈灾义演”。梅兰芳演铁镜公主;四个杨延辉分别是余叔岩弟子李少春唱《坐宫》,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唱《别宫、过关、巡营》,谭派第四代传人谭富英唱《见弟、见娘》,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唱《见妻、哭堂、回令》;著名“硬里子”(过硬的第一配角)多面手赵桐珊演萧太后;小生姜派创始人姜妙香演杨宗保;名丑马富禄反串(改变行当)佘太君;老生硬里子马盛龙演杨六郎;中华戏校高材生高玉倩演四夫人;沪上名丑刘斌昆、韩金盔演大国舅、二国舅。
3杨四郎与原配夫人相见。
4铁镜公主。
1956年9月1日至3日,为庆祝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演出大合作戏《四郎探母》,1日、3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演,2日在中南海怀仁堂演。五个杨延辉分别是李和曾(高派传人)、奚啸伯(奚派,四大须生之一)、陈少霖(内廷供奉陈德霖之子、余叔岩内弟)、谭富英(谭派、四大须生之一)、马连良(马派、四大须生之首);两个铁镜公主则是张君秋(四小名旦)和吴素秋(尚小云弟子、苟慧生义女);四大名旦、铁嗓钢喉的尚小云饰萧太后;小生泰斗姜妙香饰杨宗保;老旦泰斗李多奎饰佘太君;马盛龙饰杨延昭;李砚秀(李万春夫人)饰四夫人;78岁的萧长华与学生马富禄分饰大国舅、二国舅。唯一遗憾的是若有四大须生杨宝森参加,四大须生就齐了。演出那天,李多奎7岁的幼子因病正在医院抢救,李多奎合悲忍泪参加了演出。
这两次《四郎探母》演出时万人空巷,市民都在听电台的实况转播,现已根据录音制成“音配像”。
自1958年后,《四郎探母》成为禁戏绝迹舞台,文革结束后各剧团仍不敢演。1980年12月3日至9日,北京晚报主办的京剧演出《四郎探母》在天桥剧场连演7场,演员都是中国戏曲学院的高材生:王蓉蓉、李宏图、李文林、范永亮、郑子茹、陈淑芳等,王蓉蓉是张君秋弟子(1979年拜的),好扮相、好唱功、好做派。從京剧演现代戏开始,小生行当沉寂了十几年,李宏图一出场,大家看到如此帅美的小生立刻给了“碰头彩”,李宏图的嗓子响遏行云“没挡儿”(高低音都有),“杨宗保在马上忙传将令”一段唱只有8甸,却有10次掌声。如今王蓉蓉、李宏图等都是当今京剧界的领军人物。这次《四郎探母》的演出冲破禁锢,全国各个京剧院团开始纷纷演出这出“上座儿”的戏。
《坐宫》四郎上场后打引子(半唱半念诗句)“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念定场诗:“沙滩赴会十五年,雁隔衡阳各一天。高堂老母难得见,怎不叫人泪涟涟”,然后是大段“坐场白”(道白)述说身世,接着是大段唱腔“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其中一连4个“我好比”叙说心境。唱词可以如白话,但是唱起来很讲究,如“我有心过营去见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远隔在天边”,“心”字上口(sxìn),有的地方加衬字,“见(呐)母”、“怎奈(哦)我”。“身”字上韵,不能唱“白”了。杨延辉从开场唱到剧终,老生没有过硬的本领敢唱《四郎探母》?
5铁镜公主与驸马杨四郎订计智取令箭。
6铁镜公主安慰驸马。
四郎与铁镜公主对唱,刚开始是公主揣摩驸马为何愁闷,悠然而唱,得知驸马原来是杨四郎,欲回宋营探母,就越唱越紧。这场结束时杨四郎激动地唱道:“公主去盗金鈚箭,本宫才把心放宽。扭转头来叫小番……”,“叫小番”是“嘎调”(拔高了唱),观众就是要听这一口。谭富英有一次在天津就没唱上去,谭富英本是天赋佳音嗓子宽亮,在北京、上海都能轻松唱上去。为了减轻谭富英的心障,在天津再演时,台下布置多名拥谭“铁杆”,“小”字刚一出口,就响起了雷鸣般的叫好声,京胡也猛拉,“番”字到底唱上去没有,谁也辨别不出来,后来谭富英再唱嘎调轻松就上去了。
全剧“西皮”调式到底,囊括了“西皮”各种板式。随着人物的情绪,戏里有许多“快板”,快板是字多腔少,没有嘴上的功夫,准唱“水”了。《坐宫》中杨四郎与公主有大段的快板对唱:“我和你好夫妻恩德非浅,贤公主又伺必礼义太谦……”这段对唱经常出现在晚会或演员返场加唱中。
1杨六郎。
2杨四郎夫人哀求四郎不要再回番邦。
每个角色的表演都要真功夫,例如,萧太后的步伐既不是青衣的也不是老旦、老生的,要走出一国之主的威仪来,还得有中老年女性的典雅。慈禧曾说“陈德霖‘去(扮演)的萧太后真有样”。尚小云、赵桐珊的萧太后是演绝了的,几步走就是满堂彩。铁镜公主穿“花盆底儿”鞋(高跟儿在鞋掌中间),旗装、旗头,要走出公主的婀娜之姿。给萧太后的3个“蹲”(旗人请安)要做得漂亮。杨四郎要回北塞时,四夫人扯住四郎袍襟,四郎跺步,四夫人连续“跪搓步”,“跪搓”是双膝跪地,绷脚面以膝盖交错挪动前行,随着锣鼓点快速跪行,表现哀求、激动之情。
杨四郎是第一主角,每场戏都给他安排了特定的表演技巧。
第一场穿“蟒”,头上戴“方翅纱帽”加“驸马套”(有红绒球、珠子、红色丝穗),插“翎子”(两根雉鸡尾,至少1.5长),身后还有两条长长的“狐尾”,“驸马”的气派得演出来。
为防番邦奸细,巡营时杨宗保让军士们撒下绊马绳,杨四郎在进宋营时被绊下马。通常这样演:三次挥马鞭打马、扔马鞭、起跑、起跳、走“吊毛”、落地。“吊毛”就是演员身体向前,头向下,然后腾空一翻,以背着地,其间杨四郎腰间还挎着宝剑,“吊毛”得干脆利落,轻捷无声,不能砸夯一样摔在舞台上。李少春的演法更有难度:三次打马时走“横搓步”、横宝剑、涮马鞭、“反吊鱼”、“吊毛”、腾空落地,这些动作演起来只有7秒钟,后辈练多少个7天才能有如此之帅。
《见娘》时,杨四郎给母亲磕头,接近3尺的“甩发”从背部甩过头顶的刹那间,讲究直起来,俗称“一炷香”。
3《回令》第十一场。
4《见娘》第七场。
5铁镜公主求母后赦免驸马。
6“吊毛”前起势。
7杨宗保。
在《回令》时,萧太后问杨四郎的真实身世,杨四郎面向太后跪着唱:“……若问孩儿的名和姓,我本是杨……”大国舅厉声“杨什么?”,李少春的演法是:朝向大国舅转身,一个“屁股座子”、右腿伸出、扬起,甩发大幅度正旋。二国舅:“杨什么?”起“屁股座子”,大幅度反旋甩发。萧太后手一指:“杨什么?”杨四郎面向观众,起大“屁股座子”,提着一口气、两腿盘紧,才能飘然落地,更大幅度地正旋甩发。杨四郎额头上带着“面牌”(圆形物上有一绒球,绒球多红色),甩发不能绕上“面牌”。因为头部要用力才能甩起来,上场前演员往往要让勒头师傅“咔、咔”再勒一勒头上的黑水纱,以免“掭头”(tiàn,头饰或盔头掉了)。据说李少春每演到这里,后台的人全站在侧幕条里看他的甩发和3个屁股座子。
《四郎探母》的所有主要配角都得是“角儿”才好看,如果铁镜公主的唱做跟不上去,戏就塌了一半。《见弟》一折,安排另一流派的老生扮演杨六郎,增加唱腔欣赏性。在《见娘》时,观众要听佘太君高亢激越的“一见娇儿泪满腮”。《见妻》安排了杨四郎与原配夫人孟金榜见面,扮演孟金榜的演员一定是大青衣,流派不同于铁镜公主、蕭太后。《巡营》一场要听杨宗保脆甜的娃娃调,扮演杨宗保的小生必须扮相好、身材好。大国舅、二国舅都是丑角扮演,扮相、台步、腔调有些滑稽令人喜爱。公主盗令以及求太后赦免四郎都是他们在出“高招”。丑角是增加喜剧色彩的,“无戏不丑”。杨四郎凭金鈚箭过了关,大国舅唱:我看此人好面善,二国舅唱:好像是木易他过了关。大国舅唱:番儿与爷关门掩(下场);二国舅唱:小心把守雁门关,唱“雁门关”字长时间拖怪腔,并跑圆场,做滑稽状下场。
铁镜公主身边的宫女(戏中称“丫头”)也穿“花盆底”鞋,虽然是龙套,走台步,身段一点也不能差。八姐、九妹戏中只有两三句唱,剧团也总是安排优秀青年演员来演。
一出《四郎探母》展现了京剧的博大精深,传统艺术令世代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