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娇
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以来,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生素的种类日益增加,临床出现细菌耐药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抗生素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药物浪费,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率。出现重症感染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但是无效抗生素和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越来越多耐药菌株出现,所以需要优化重症感染抗生素的使用。重症感染使用抗生素的策略,一是重锤猛击的策略,二是降阶梯策略,最后是序贯策略,还有防止二重感染的策略。
重症感染指以病原体感染为重点的原发性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体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由于无效抗生素和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在严重感染时优化抗生素的使用。在感染初期,应适当使用抗生素,以后随着对感染、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的控制,通常根据用药经验和药物敏感结果使用药物。为避免双重感染和耐药性,可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孕妇、婴儿、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抗生素的使用有特定的禁忌证,宜选择其他途径代谢的抗生素或减少治疗。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效应,将抗生素分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两类。前一种根据抗生素维持浓度大于给药间隔时间比值,来确定用药剂量和频次;后者根据给药浓度时间大于最低抑菌浓度比值来确定用药剂次。
重症感染病人抗生素的运用
1.对症状进行掌握。重症感染需要根据感染部位及其病原体和药物敏感实验来选择使用抗生素。常见有糖肽类抗生素,多用于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厌氧菌;如果出现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耐药,可以选择利奈唑胺。利奈唑胺也可以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对万古霉素不敏感的链球菌感染,还可以用于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如果出现复杂性腹腔感染,可以考虑使用替加环素。针对院内常见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克雷白杆菌、不动杆菌,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哌拉西林、舒巴坦等酶抑制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四代头孢,也可以联用敏感的奎诺酮类或者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了解所用药品的给药方法,以避免剂量过量或过小。每种抗生素都有相应的特点,在使用药物的时候要了解这些特点,不能盲目用药。要了解药品的用法用量,药物过量不仅浪费药品,增加医疗费用,副作用也会增加;药量过低则没有疗效。因此必须选择抗菌效果强、剂量足够的抗生素,剂量合适,并进行联合用药。
3.对抗生素进行合理的选择。首先,必须根据病情和疾病特点,判断是医院内感染还是社区感染。社区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居多,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是金葡菌、嗜肺军团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选用青霉素或使用一代头孢菌素,严重者可加氨苄西林或氨基糖苷类。院内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菌引起,主要有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和不動杆菌。可选用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轻度感染可能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和嗜肺军团菌,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口服或静脉输注。中、重度感染除上述三种药物外,还可选择红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使用。重症感染抗生素的选择,多根据病原体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若未做药敏检查,可以按经验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观察治疗效果,尽快完善病原体及药敏检查。
注意事项
1.抗生素的使用是传染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的最终控制和病原菌的清除,与人体的防御和免疫功能有着较为重要的联系。它不能代替切开引流等手术治疗原则。所以,病人一定要强护理措施,达到营养均衡。
2.剂量要适当,疗程要充分。对不易迁延的急性感染,病入抵抗力好的急性感染,在疾病得到彻底控制后13天内可以停药。
3.防止滥用抗生素。对由于病毒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而产生的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使用抗生素不会起到实际作用,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