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策马”短视频

2021-03-28 12:39邱有源
曲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曲艺受众时代

邱有源

时代在发展,新的技术要素和生产工具往往会给媒介和受众带来新的传播方式和综合体验。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就说过,“信息革命改变了当今社会许多方面,最主要的改变在于,人与人的连接改变了,信息传导的方式也改变了。”就文艺界而言,一方面,文艺形式可以在新技术的助力下,让表现手法和呈现形式更具有侵染力和代入感,最终使自身显得更加生动真实。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下沉会在相当程度上削平授受之间的高低差,甚至混同两者之间的身份识别信息。与给艺术本身带来的提升相比,新技术带来的沉降和扩散作用更值得重视,这可能会给艺术世界带来一场文化观览和审美体验的变革,而文艺界无法拒绝,只能接受——一如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所言,“风会熄灭蜡烛,却也能使火越烧越旺。”

相较于其他姊妹艺术,曲艺凭借“船小好掉头”的艺术特质,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观念下的新思考

一种艺术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结构往往会赋予艺术独特的气质。如我们在讨论曲艺表演场所时,总避不开勾栏瓦舍和茶馆酒肆。据《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所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可以想象,与“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者同处一地而展现自身的曲艺艺术,天然就会带有相当程度的市井味道和烟火气息。这种特质是曲艺艺术能够贴近生活、增加受众黏性的重要倚仗。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味道也不止步于现实而在网络中绽放出了不一样的烟火。由线下而线上,生活空间的立体化转弯可能会让部分仍把“深入生活”的概念停留在现实的曲艺从业者闪一下腰。

2020年年中时,有两位朋友约我一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了贺州市昭平县一位网红,并问我是否熟悉,我却一头雾水。后来做了点功课,我对这位网红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据传只有初中文化,但粉丝数量相当可观。抖音视频的点击量常年稳定在10万多。贺州市交警支队甚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都想邀请他拍摄相关方面的短视频以加强普法宣传力度,而我则有些蒙圈。

虽然同大家一样,“睡觉之前,再看一眼;睡醒之后,手指一抖”成了我的基本操作,但在好玩有趣之外,我始终觉得短视频信息还是一锅乱炖的大杂烩,玉石珠砾混杂,套路还不少,浅尝辄止即可,深入探讨却大可不必。但回想两位友人当时眉飞色舞的情态,又把那位网红的短视频翻出来看看,我突然有了一番思考:如何真正把短视频利用起来,以供曲艺纵横驰骋。

时代召唤微视频

“曲艺在新时代繁荣发展”“曲艺在新时代需要新的发展”,两种似乎有些矛盾的态势在曲艺身上并存。从传统艺术角度来说,曲艺各方面确实在稳步发展。创作方面,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在火热的生活中提炼红色教育、改革开放、反腐倡廉、道德模范、感恩劝世、移风易俗等正能量题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表演方面,在坚守曲艺艺术本真的基础上如何适度提升表现力也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传承方面,在中国曲协的团结引领下,曲艺学科建设成果不断,对老一辈艺术家成就的发掘整理工作也在不断进行。

但在努力之后放眼于外界,部分曲藝工作者可能总有一种一拳打在空处的感觉。花费偌大心力创作出的作品总听不到受众更多的叫好声,而网络平台上一段看起来可能“就那样”的短视频,可能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点赞和数量不等的打赏。两相比较,就不能不让人对“曲艺在新时代需要新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作为整体艺术形式呈现给受众的同时,曲艺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不是也具有衍化发展的可能。

包袱是相声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笑果”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影响已不局限于相声艺术之内。当前搞笑短视频中,不少都有“番”“抖”包袱的影子。而相声包袱小巧精炼、谐趣横生、意韵十足的特点,天然就能成为短视频的脚本。这其实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如果说单独把包袱拿出来可能会破坏相声的整体结构,甚至让相声落入短视频的“碎纸机”,被“搞笑”稀释,在受众心中留下“相声=搞笑”的片面印象,最终导致相声艺术结构的消减甚至撕裂,模糊相声艺术“说书唱戏劝人方”的底色。那把曲艺作品文本整个提出,化用为其他艺术形式的脚本或者短视频的基础文本,应该是可行的——《快乐驿站》的系列作品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以《虎口遐想》为例,虽然已过去多年,但虎的姿态与人的囧境一直被老观众津津乐道。如果能够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将文本进一步“活化”,在不影响演员“说口”的情况下,把虎与人的对峙场景用真实立体的画面呈现出来,不仅可以显著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更能为广大受众创造出新的艺术体验,有效增加经典作品在青少年受众中的知名度,何乐而不为?

据此推衍,其他曲艺曲种也可以借助短视频,把精彩的故事情节立体化再现。甚至可以充分重视利用虚拟现实的代入感,让受众真正沉浸到作品的表现场景中,在《重整河山待后生》的鼓点中体会骆玉笙先生的心境,或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韵味中感受那个火热的年代。

曲艺短视频的几个关键词

在众多的短视频平台中,抖音的影响力较大。虽然问世还不到5年,但发展极为迅速。在央视举办的“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活动上,抖音名列“十大年度榜样品牌”之中。虽然目前社会上对抖音平台上繁乱复杂的内容频有微词,甚至有人认为它带来了一种有毒的“蔓延效应”,让空闲时间日益碎片化。但平台只是平台,如果相关从业者能够严于律己,用精良的作品传播正能量,那平台上自然会出现“众正盈朝”的规模效应。而以“说书唱戏劝人方”为核心的曲艺,更不应该缺席。

很多人在看过湖南省曲协主席大兵的抖音短视频后都会发问:“大兵的作品大都是揭露真相,这是不是曲艺的主要特点?”我则认为,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注重发掘生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曲艺更具优越性,相声、小品尤其如此。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的耿波教授对曲艺直播有更为精准的评价,他说:“曲艺直播不仅是换了载体的媒体呈现,当曲艺进入直播后,它要求曲艺突破以作品为中心的呈现形态,从作品扩展到生活,将生活中的曲艺呈现给我们,这是直播的最大魅力。”我每每看到朋友圈发来的路人慷慨解囊帮扶贫困者的短视频时,总会感动不已。如果在这视频前后附上曲艺唱段或道白,揉入曲艺的表演方式,那不就能变出一个很好的作品么?或许有人会说,这类视频只是作秀,但我认为,哪怕是作秀,这也表现出人们对善良的美好期望,本质上仍然是对人间之爱的深刻反映,是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生动表达,与曲艺的本质追求并不矛盾。这同时也可以提醒曲艺从业者,即便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坚持以作品为中心,坚持呈现生活中的“美”,牢牢抓住曲艺中的“魂”,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创作、生产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曲艺短视频,我个人建议,曲艺从业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1:发时代强音

民族在振兴,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在前进。坚持守正创新,是时代主旋律的必然要求,曲艺工作者必须说好中国故事,抖出时代最强音。

關键词2:报社会佳音

快时代需要慢思考,曲艺工作者不能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己,必须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水磨工夫,沉下心来用心构建宏大叙事体系或微观表达角度,用慢慢磨出的好作品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关键词3:成人民知音

时代在发展,群众的幸福度指数也越来越高,曲艺短视频就要跟上脚步,从大众的认知角度出发,把作品的精美度同受众的幸福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始终把后者置于核心地位,让短视频真正成为受众的知音。

关键词4:抖曲艺清音

清净光明是历代众多曲艺家的优良品质,也是曲艺作品追求的一种艺术风格。不论哪一种曲种,都应该如向日葵一样,逐日而生,呈现生活中最闪光的一面,即使是讽刺性的作品,也要富有正能量和感染力,能让受众看到阳光就在不远处。

曲艺界要努力适应社会的变革转型,不断坚持艺术创新和技术更新,以足够的优秀作品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生产能力。

(作者: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曲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广西曲协名誉主席)

(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曲艺受众时代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