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共七大,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被推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任弼时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年仅41岁
任弼时(1904-1950),湖南省湘阴县(今属汨罗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20年至1922年,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后来成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先后走出国门,探寻中国革命的真理。被称为“党内的妈妈”的任弼时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这个青年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20年代会有怎样的际遇?
任弼时与毛泽东少年时便相识
1915年夏天,11岁的任弼时背着包袱,跟着父亲步行60多里地,来到了长沙南门外妙高峰下,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办的附属高小部读书。任弼时很快就听说有一位名为毛泽东的高年级学长,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师生中备受赞誉,他很是仰慕。不久,在学生自治会组织的一次讨论会上,毛泽东和几名高年级的同学正在热烈地谈论国家大事。任弼时和几个同学听见后,要求参加讨论。毛泽东放下手中的一张报纸,微笑着走向他们,握着任弼时的手,热情地说:“欢迎来参加,太好了!”
1920年8月底,任弼时经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介绍,加入了毛泽东筹建的俄罗斯研究会,并在研究会的推荐下赴上海,进入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为留俄作准备,因此结识了刘少奇、萧劲光等人。这年10月,他经贺民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春的一个下午,任弼时与同学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吴淞港码头,乘日本邮轮从上海取道日本长崎前往海参崴赴苏俄留学。临行前,任弼时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
为了安全,组织上把十几个青年分成若干组,并规定互相之间装成陌生人。和任弼时一组的是老同学萧劲光。萧劲光扮成裁缝,任弼时则扮成理发匠,手提一个理发工具包。他们有时坐船,有时乘车,有时走路。当时,盘踞在中俄边境一带的日军和俄国白匪军,到处拉了铁丝网,设了不少岗哨,查堵和抓捕革命者。
火车从海参崴出发,开往伯力。窗外冰天雪地,到处是战争留下的痕迹。火车开得很慢,车上一无暖气,二无食品,大家坐在闷罐子车里又冷又饿。通过“赤白交界”区时,车停了。一些持枪的俄国白匪军走上车,粗暴地命令旅客们下车接受检查,名义上是不准鼠疫患者过境,实际上是想抓共产党人,或趁机捞些财物。
一伙白匪士兵把任弼时推进一间房子,有个军官命令士兵,看看这毛孩子身上有什么油水。任弼时则用俄语回答:很遗憾!在我身上找油水,和找鼠疫菌一样困难!
白匪士兵翻找了一通,一无所获,把任弼时关进了“鼠疫患者拘禁室”。
任弼时和伙伴们失去了联系,但他极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机智应对敌人。面对白匪士兵的反复盘问,任弼时应答自如,一口咬定自己是理发工人,以前在这里混过饭吃,现在又来这里谋生。白匪军什么也没问出来,只好释放任弼时。
此时,任弼时已经身无分文,他果断决定徒步前往莫斯科。几天后,任弼时在伯力与萧劲光、任作民等人会合。学员们经过近三个月的艰险旅程,于7月抵达莫斯科,成为中国留苏学生中的“先驱”。入学伊始,苏俄方面为了他们今后回国革命时的安全起见,给他们每人都取了俄文名字,任弼时叫“布林斯基”。“任弼时”这个名字也是从这时起取代他的本名任培国的。
代表东方民族为列宁荣誉守灵
1921年7月9日,任弼时等一行人抵达莫斯科时,适逢共产国际三大召开。他们被安排与会议代表同住一旅馆,并作为东方民族代表轮流列席大会。列宁在会上的演讲为这些初到莫斯科的中国青年上了令人难忘的第一堂政治课。
进入东方大学后,任弼时抓住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学校的课程全部用俄语教学。当时任弼时年纪最小,身体也差,经常患感冒,但他学习非常努力,俄文的水平提高得很快。同学们问他有什么学习经验时,他腼腆地回答:“没什么,听不懂的多听听,记不住的多念念,自然就会了。”学校曾聘请瞿秋白和李宗武来当中国班的课堂翻译兼助教。1922年12月21日,因瞿秋白回国,中国班西方革命运动史课堂翻译由任弼时接替。
不久,任弼时有机会又一次参加国际会议。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针对西方国家的“太平洋会议”,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團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远东会议”)召开。中国代表团44人,团长是中共代表张国焘。瞿秋白、俞秀松、任弼时等分别以共产党和青年团的代表身份参加。不久,未满18岁的任弼时在莫斯科正式转为中共党员。
1923年4月28日,他出席中共旅莫支部大会,当选支部委员;5月7日出席中共旅莫支部临时大会,担任大会书记。
1924年5月,李大钊率领中共代表团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五大,任弼时等11人开始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并出席了共产国际五大。
在莫斯科,离世界革命领袖列宁很近,这是当时任弼时等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坚定革命信念的精神动力之一。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莫斯科顿时陷入悲痛之中,东大也举行了追悼大会。任弼时立即绘制列宁遗像一幅,悬挂在中国班里以示悼念。一连数日,莫斯科各界代表纷纷赴全苏工会大厦向列宁遗体告别。
1月25日凌晨,一个苏俄同学悄悄叫上任弼时,加入东方大学支部局代表的队伍,提前“看列宁去”。任弼时拉上萧三(任弼时在长沙读小学时的老师,从欧洲转来东大)一起去了。
瞻仰完列宁遗容后,他们又被安排代表东方民族为列宁荣誉守灵五分钟。参加护灵的人分若干批,每批四人,分别站在距列宁遗体周围六七米远的四角。萧三清楚地记得,他站在列宁的右脚方向,任弼时站在列宁的右肩方向。据他回忆:“在明亮的灯光之下,我觉得他栩栩如生,正所谓虽死犹生。在短短的五分钟之内,我的感想千千万万。”“我略低着头,眼睛直望着安静睡着的列宁,直到护灵的最后一秒钟。”
任弼时和萧三是为列宁守灵的为数极少的中国人,这个特殊的经历在任弼时年轻的心中造成的震荡是难以磨灭的。数月后,任弼时奉命回国,临行前特意去拜谒了列宁墓,发誓为列宁的事业永远奋斗。
任弼时为何缺席开国大典
回国后的任弼时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成为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经过革命实践的长期磨砺,他成为了党的卓越领导人。
1940年3月,任弼时回到延安参与主持中央工作,协助毛泽东筹备召开党的七大。他协助毛泽东承担起延安时期党中央的大部分“家务”,为毛泽东专心研究革命理论和党的建设等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同时任弼时也是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组织委员会成员。从此,任弼时就担负起协助毛泽东处理党中央日常工作的职责。1945年4月至6月,任弼时出席了中共七大。在6月15日的主席团会议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被推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进驻北平,任弼时和毛泽东等一起住进了香山。任弼时抱病召开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和筹备5月4日召开的全国青年大会。
5月8日,由于精神上的兴奋及极度的劳累,任弼时出现了昏迷的症状。医生分析,可能是眼底血管出血引起的。
紧张的工作、艰苦的条件及早年的牢狱生活,使任弼时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他的病早在党的七大前就发作了。后来,经斯大林派来的米尔尼柯夫医生诊断,他患有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和脑供血不足等病症。
米尔尼柯夫向毛泽东汇报,大多数领导同志都还算健康,唯有任弼时一人身体状况堪虑。他脑血管硬化,影响到双目视力,这不是好兆头,表明他的病情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毛泽东特意派人将一缸红鱼送至任弼时的住所,并附亲笔信说:“弼时同志:送上红鱼一群,以供观览,敬祝健康!毛泽东六月九日。”
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而身为“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都没有参加。因为医生担心他过于激动,身体受不了,不让他参加开国大典。他和夫人陈琮英只得一起坐在玉泉山休养所的廊下,打开收音机,全神贯注地收听从天安门城楼传来的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聆听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对陈琮英说:“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它啊!”
任弼时休养了一段时间,但病情没有根本好转。为此,中央决定送任弼时去苏联治疗。1950年5月17日,任弼时结束了在苏联的疗养,于28日回到北京。本应遵照医嘱继续静养一段时间,可是他自认为病情得到缓解,便致信毛泽东及中共中央书记处其他同志,请求恢复部分工作。经毛泽东同中央其他几位书记商议后,毛泽东于6月27日作了批示:“同意弼时意见,试做工作,每日不超过四小时,主管组织和青委。”但是,恢复工作后,任弼时就把病情抛诸脑后,先把工作时间增至每天5小时,后又要求医生增加到8小时,而实际上,他每天往往工作8小时以上。
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在此期间,中共中央连日开会,尽管医生规定任弼时在睡眠时间应退席,但对事业和工作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准则的任弼时长期抱病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病逝前的一星期,他还和基层干部在办公室座谈,调查农村党员的思想情况。
由于过度疲劳,病情恶化,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突发脑溢血,不幸与世长辞,年仅46岁。次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亲视任弼时遗体入殓,为他覆盖上中国共產党党旗。毛泽东还亲自扶着任弼时的灵柩,前往劳动人民文化宫。
10月30日,在首都各界追悼任弼时同志大会上,刘少奇发表了深情讲话。他指出:“弼时同志从十六岁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直到逝世那天止,在整整三十年间,埋头工作,不计地位、名义,不顾严重病情,以全部精力从事中国人民革命解放事业。”
叶剑英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为了纪念任弼时,毛泽东亲笔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1951年7月18日,任弼时的安葬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汉白玉墓碑的正面,端端正正镌刻着毛泽东的题字——任弼时同志之墓。★
(责编/李希萌 责校/黄梦怡 来源/《任弼时:惊险的赴俄之旅》,肖娜/文,《新湘评论》2020年第4期;《没参加开国大典的任弼时同志》,孟昭庚/文,《百年潮》2020年第2期;《刘少奇与任弼时从一起留学到同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刘新庆/文,《百年潮》2019年第5期;《任弼时逝世:毛泽东登门吊唁亲扶灵柩》,武文笑/文,人民网2013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