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露 陈熠路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3
2019年12月中下旬我国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及致病性。在医疗救治全面开展下,我国的新冠肺炎传播趋势已趋于平缓,并得到有效控制[1]。随着达到临床出院标准患者的不断增多,虽然这类人群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但相关的身心健康问题仍然存在。笔者认为,采用“固本培元”法能更好地指导恢复期的新冠患者后期康复。“固本培元”理论由新安汪机提出,后世通过不断丰富和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治法体系。该法强调对脾胃的重视,通过后天以养先天,达到扶正祛邪、自愈康复目的[2]。笔者根据其养生理论从饮食、调神、起居三个方面对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后期康复养护进行论述。
COVID-19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感受“非其时有其气”,属于“冬伤于寒,至春必发”的“伏气温病”[3]。该病爆发于己亥年与庚子年交界,据五运六气推算,己亥为水火,岁运少宫,进入庚子年,岁运太商,金运太过,则肺金更抑肝木,木克土太过,土运不及[4]。结合武汉疫情发生的气候特点,冬行夏令,且2019年末武汉阴雨连绵,雾霾天多,加之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千湖之市的地理环境,水湿偏盛,加重了土湿。在治疗重症新冠肺炎过程中,寒凉药物的使用进一步损伤脾阳,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以致元气亏损,邪气不可自除。《不居集·辨因》曰:“六淫为病,实因于天;外损而言,实因于人”。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因感受疫毒致先天元气的耗损,加之疫毒湿困脾闭肺,后天脾胃阳气受损,气化不行,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致使气血生化无源,外损内虚随之而成。因此,先后天亏虚是论治的根本。
《素问遗篇》云:“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旺者,虽有强邪,亦不能感”,强调人体正气是防病的基础,正气盛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到决定性作用[5]。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6]有关内容,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主要分肺脾气虚与气阴两虚两种证型,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气短、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心悸、多汗、周身酸痛、失眠、情志异常等,重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损伤、多脏器功能受损。通过加强后期康复,新冠肺炎患者的正气能提高防御邪气的能力,帮助恢复期的患者祛除病邪。考虑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以外损内虚为基本病机,先后天之本均受损。因“脾胃之谷气实根于先天无形之阴阳,而更为化生乎后天有形之气血”“先天元阴元阳,全赖中气滋培而施生化也”“胃为十二经之海,十二经皆都会于胃,故胃气能敷布于十二经中营养百骸”,强调中焦脾胃在扶助人体正气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发现采用扶土生金康复方的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IgA、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扶土生金方能有效改善恢复期后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较好地改善其免疫功能[7]。此外,从脾胃论治可以增加新冠肺炎患者肠道内优势菌群的比例,改善肠道菌群失衡的作用,对患者的病情预后起到正面积极作用[8]。故顾护脾胃,水谷可入,营卫有所滋,元气有所助,扶助机体正气,驱邪以助痊愈,病亦不生,邪亦可除。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后期康复过程中,应以胃气为本,从脾入治,重在脾胃后天,兼治先天,固本培元以培补脾肾元气,调动自身正气的愈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自愈康复的目的。
根据“固本培元”法的养生理论,新安医家认为五味、七情、饮食、寝息失时、饱食等方面皆可伤正,“养生以不伤为本”,在起居、饮食、四季等方面提出相关养生观点。根据“固本培元”法的养生理论,以下从饮食、情志、起居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3.1 调节饮食,谨和五味 固本培元派徐春甫提出“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所以害生”,饮食无度,过饥伤胃,化源不足,元气匮乏,身不得养;过饱伤神,运化不及,元气不固,增加胃肠负担。在《老老余编·保养论》中记载药物损伤人体真气,相较于服药,饮食调治是调节脾胃最佳的途径[9]。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以外损内虚为基本病机,脾胃虚弱饮食不宜过度进补,宜少食多餐[10]。固本培元法提出“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饮食需谨和五味、重在节制、食有禁忌,才能利于元气的培固。《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强调人食水谷应均衡,合理适度的补充营养,才可使脏腑阴阳偏颇相协调。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膳食更应讲究食材多样化,丰富且全面,饮食宜清淡,但并不是全素饮食,适当控制主食摄入量并增加杂粮类食物的比例,如:燕麦、红薯、玉米、荞麦等粗粮;合理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瘦肉、鱼类、鸡蛋、牛奶、大豆及其制品等食物;保证每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建议每天补充300~500 g蔬菜,200~350 g新鲜水果,20 g左右的坚果,适量进食菌藻类食物;保证足够液体摄入量,建议每天摄入1500~1700 mL的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避免含糖饮料[11]。应少油、少盐、少糖、少辣,勿饮冷过多,避免过食肥甘厚味或冷粥等易生痰湿之物,少食煎、烤、炸等难以消化之物,以防损伤脾胃元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脏依赖于五味,五味不同,五脏各有所喜,长期偏嗜某食,或食味过重,易引起五脏平衡失调,损伤脏腑元气。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后期康复饮食五味应结合五脏属性及食材性味进行合理安排,平和五味,不投其所好,不乱食杂投,平日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损伤肺阴。色白入肺,恢复期的患者可多食清肺润肺之物,如:百合、麦冬、罗汉果、白萝卜、银耳、荸荠、梨、柚子、枇杷等。此外,甘入脾,可多食一些补益脾胃的食材,如:薏苡仁、山药、莲藕、芋头、红枣、南瓜、冬瓜、丝瓜、芡实、葡萄等,但过食甘味易出现脾瘅[12]。
3.2 舒畅情志,清心调神 “固本培元”派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代表人物孙一奎主张调畅情志,恬淡虚无,认为七情之邪为无形之虚,七情过极损元气[13]。在《医宗粹言·元气空虚致生百病论》中记载七情过度是人体发生疾病的重要环节。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冠肺炎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失眠等。精神情志活动主要由心主宰,但与肝主疏泄、胆主决断密切相关,心肝共同参与情志活动的调畅。“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神被扰,易影响其他脏腑功能活动。肝失调达,土木失和,肝脾运转失衡,易脾土壅滞,湿邪内生。不良的情志状态易引起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孙一奎在《孙氏医案》指出保持心情愉悦为养生之要,强调“精神内守”的重要性[14]。《刺法论》“气出于脑,即不邪干”亦指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抵御外邪的积极作用。在近期《疫情应激中医心身调适专家指导意见》中亦加强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15]。因此,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后期康复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积极鼓励,已有研究[16]表明采用五行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通过五行音乐干预以舒缓患者负面情绪,清心静神,帮助这类人群树立信心,改善紧张焦虑的不安情绪,逐渐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3 起居有常,适度运动 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多伴有入寐困难,时寐时醒,甚则彻夜不寐。《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中强调起居失常影响元神,长期失眠熬伤阴液,损伤元气。孙一奎认为“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在起居方面更应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顺应四时,起居有常,保养元气,才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17]。恢复期的患者宜形成健康的生物钟,避免白天嗜睡太久,辅助助眠的食疗和外治。其次,汪机、孙一奎均强调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反对恣情纵欲损伤元气,反对久卧,久坐,久立,久行,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行立坐卧与健康养生息息相关[18]。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长期久坐久卧不利于气血畅达,适度进行运动,劳逸结合,可畅经络、活筋骨、调脏腑,有助于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19]。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后期康复应以身心调节为主,在康复人员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氧运动,恢复自身体能。在进行功能运动时,动作应舒缓,从最小的运动耗能方式开始,并根据个体体能状况及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制定有氧的运动处方。有效且易于推广的运动方式有: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瑜伽、舒缓舞蹈等[20],配合呼吸六字决、呼吸疗愈法及“三一二”经络锻炼法,通过肢体及躯干运动,结合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使呼吸肌功能得以增强,进而提高心肺功能,改善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帮助后期康复的患者逐步恢复至健康水平,重返社会正常生活[21]。
笔者结合新安“固本培元”养生理论,主张固本培元,先后天并重,重视脾胃功能的恢复与促进,后天以养先天,通过食疗调脾胃,畅情志促消化,顺应天时之法,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节欲养精养生康复措施,发挥中医养生思想在新冠肺炎恢复期中的特色优势,为丰富并完善新冠肺炎患者后期康复养生提供实用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