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珊珊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农业综合局 264309)
猪蓝耳病是猪的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类疾病,它对于猪的生产繁殖影响是非常大的, 也是养猪行业中比较忌讳的一类疾病。 此病一旦发生传染性极高, 对于养猪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于这一疾病的防治以及深入研究。
猪蓝耳病曾被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这疾病一旦发生,接触传染性很高,容易造成流行性感染。 但是这类疾病通常只会感染猪,不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 而各种日龄、 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此病毒,其中日龄在1 月以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最易感猪群。 因此它对于猪的生产繁殖影响是最大的。 猪蓝耳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沾有病毒的物品接触就可能会出现感染。
猪蓝耳病发病特征主要表现在食欲不振, 呼吸困难等症状, 而妊娠期母猪还会存在流产等症状, 种公猪发病率相对较低,患病表现为精液品质降低,精子出现畸形。
母猪群是最容易感染猪蓝耳病的, 尤其是妊娠期的母猪。所以当前母猪群感染蓝耳病现状研究对于这一疾病的防治以及降低这一疾病对于养猪行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猪群感染猪蓝耳病的现状。
母猪蓝耳病因为传染性比较强, 而且感染途径非常多样,因此一旦发生这一疾病就会大规模传播, 所以发生范围广是母猪群感染猪蓝耳病现状的一大特色。 我国在2006 年就出现了蓝耳病的大规模流行,给我国养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也使得我们更加关注养殖行业的安全体系建设。
猪蓝耳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但是随着病毒的不断复制繁殖,它的毒性也会发生变化,最终猪蓝耳病发病的特征也发生着变化。 最初猪患病主要表现在精神萎靡和呼吸困难,后续的患病猪都会出现肺部大面积感染,相较于之前病症更加严重。
蓝耳病病毒性感染风险很高, 对于养猪行业也是很大的威胁,为了降低这类疾病对我国养殖行业的打击,我国甚至全球范围都有很多相关专家在不断深入研究, 但是仍然没有发现特效的防治方法,这就要求养殖户必须做好日常管理防护,避免病毒从外部传入。
母猪群蓝耳病的发生对于养猪行业整体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虽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帮助养殖户治疗猪的疾病,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降低蓝耳病给养猪行业的影响。
自繁自养是控制母猪群猪蓝耳病的有效措施, 因为用已经经过检测的健康的种猪来进行繁殖培育, 就不会有蓝耳病的发生。 但是引进其他种猪就可能把病毒也引进,当然也可以通过对引进种猪的长期监测来鉴定其安全性进而决定是否引入新的种猪。
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猪蓝耳病感染性极强, 而且感染途径也比较多, 所以要控制蓝耳病的暴发就必须做好养猪场环境的管理以及对于患病猪的隔离护理。 这些工作都是依赖规模化的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来开展的, 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就可以将养猪场的日常清扫消毒防止外来病毒的侵入, 其次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 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感染。
猪蓝耳病的的易感猪群通常自身体质比较虚弱, 所以对于疾病的抵抗力比较弱。 因此要控制母猪群感染猪蓝耳病做好日常的猪群饲料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饲料是猪群获取营养的重要方式。 在日常的猪群饲养工作中,科学搭配饮食,使猪的饮食结构科学化,这样猪群才能吸收更多营养提升自身抵抗力,避免病毒感染。
猪蓝耳病只是猪的疫病中的其中一种, 但是因为其当前没有特效的防治手段,所以治疗起来会比较困难,而其他疫病发生会大大增加蓝耳病的发病几率和治疗难度。 所以在日常的疫病管理中也要注重做好猪群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 避免因为其他疫病发生影响猪群蓝耳病的控制。
猪蓝耳病因为其感染性强、治疗难,对养猪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猪群的日常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避免蓝耳病的发生。 上文中我们已经对于猪群蓝耳病控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养猪户进行科学养猪,降低蓝耳病的发生几率和对于养猪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