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卓
(甘肃省华亭市神峪乡畜牧兽医站 744100)
在我国的肉源供应中,基层养殖占了很大的比例,城市中商场、菜市场中的肉类大多来自基层。 基层的养殖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他们普遍缺乏专业的养殖经验,而且相应的医诊设施也不齐全,所以在发生疫病后很容易扩散[1]。 另外,对于基层的养殖而言,很多都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发生疫病带来的损失也较大。 除此之外,动物疫病很多情况下还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安全。 近几年,基层动物疫病事件屡屡发生,由此可见,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十分重要,这是保障养殖者收入和社会安全的重要环节。
基层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他们大多依靠经验来养殖动物,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因此当动物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时就普遍放任不管。 这种养殖理念存在较多弊端,无法有效在初期实现动物疫病的防控,例如禽流感和猪流感,就是因为前期的防控不足导致的,让很多养殖户的心血付诸东流。
对于我国基层而言,动物医疗建设的质量相对较差,因此相应的卫生防疫并不到位,甚至很多防疫站仅有一名兽医。 相对应的,基层兽医的专业性也有待加强。 因此很多情况下,基层养殖户宁愿自己观察也不愿意到防疫站去求助[2]。 这种问题就导致基层防疫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 疫病防控的效果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法案仍在持续改进中,因此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就无法有效地整合,这一问题会影响到动物疫病防控的落实,导致基层疫病防控的效果受到影响。
对于基层的动物疫病防控而言, 养殖户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抓好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首先就是对养殖户进行再教育,改变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质量, 同时借助在教育还可以宣传科学的动物养殖方法,有利于增加基层养殖户的收入。基层养殖户再教育可由各村镇牵头,按照养殖种类进行划分,由居民报名参加,这样就可让养殖再教育更具针对性[3]。 当然还可借助网课的形式来向村民传授经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此来增强教育的效果。
为了改善基层缺少专业兽医的局面, 政府可考虑鼓励专业兽医下乡。 在这方面,首先要解决下乡兽医的后顾之忧,为其提供相应的待遇,让下乡兽医的收入和付出成正比。 其次,对于下乡兽医要统筹安排,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分类,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科学的疫病防控。
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借助完善的体系来开展工作, 因此政府部门还要牵头引导防疫体系的完善。 针对这一方面,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来搭建相配套的疫病防控体系。 当然,还要对现有的体系进行完善,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完善疫病防控的队伍,定期进行检查,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切实做好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4]。 例如,对于动物的检疫和疫苗接种,政府部门就要从整体进行协调,把疫病防控纳入到现有的养殖业中,切实为基层养殖户的利益考虑,同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质量。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 因此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仍然存在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认识不足、 乡镇兽医专业有待加强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养殖户的再教育、 鼓励兽医人才下乡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建立三项措施, 希望可以借此给我国基层地区动物疫病防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