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婷,黄辉婧,谷云霞
(贵州省纳雍县农业农村局 553300)
非洲猪瘟自2018年在我国流行以来,传播速度非常快,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暴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挫伤了养殖户养猪的积极性。目前,养殖户和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对非洲猪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国也根据疫情的发生情况制定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但是2021年,非洲猪瘟疫情又出现回升的趋势,广东、河南、河北、山东、新疆等省份多地发生疫情,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母猪的存栏量降低了30%以上,甚至有的地方降幅超过50%。因此,加强非洲猪瘟的早期诊断,做好防控措施非常重要。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宿主,家猪和野猪可感染此病毒,其他的动物没有易感性。此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带毒猪,它们的组织器官、分泌物、体液、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这些的病毒排出后会污染周围环境、用具、饲料、饮水、饲养人员的体表皮肤等,然后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健康猪,引起疫病的流行。此外,软蜱是该种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叮咬健康猪,将病毒传播。
非洲猪瘟自然感染后潜伏期长短不一,大约在4~19 d出现典型的症状。非洲野猪就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感染病毒后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家猪的对非洲猪瘟的易感性很强,感染后很快出现典型症状。猪感染病毒的数量,毒株以及感染途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根据表现症状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最急型、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最急性型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2℃以上,食欲逐渐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极度困难,有的患病猪还会出现咳嗽症状,鼻腔和眼睛中流出浆液性分泌物,还有的患病猪全身皮肤发绀出血,个别的病猪还会出现呕吐和腹泻。急性型的病程持续1周左右,死亡率高达100%。亚急性型的症状和急性型稍轻,病程持续时间稍长。
对病死猪剖检可以发现内脏器官有广泛性的出血和淋巴组织坏死,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脾脏、淋巴结、肾脏、心脏等组织器官中,脾脏肿大坏死,外观呈现紫黑色,质地变脆[2]。淋巴结肿大出血,外观呈现血红色,将病变淋巴结组织切开后,可发现切面呈现大理石纹路病变。肾脏表面和肾皮质存在散状点状出血现象,心包内存在猩红色的积液,心内膜和浆膜还存在斑点状的出血。还有的病死猪腹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肿。
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只能做出初步的诊断,其他的一些疫病有的也有类似的症状,因此,确诊还需要做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病毒分离、动物接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琼脂扩散试验、荧光定量PCR、DNA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利用抗原抗体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定量检测,它被广泛应用到疫病诊断领域。通常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体内后,7d之内可产生较高水平的IgG抗体,这种诊断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的特点;PCR琼脂扩散试验是利用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8 h内就可以在猪血液内检测到核酸性物质,通过采取典型病变组织或者处于发病初期的患病猪新鲜血液,提取DNA后,进行PCR试验,然后做出快速诊断。
各级政府部门,尤其乡镇基层政府,应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按照国家防疫法律法规要求,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区域内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因此,乡镇基层应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开展防控工作。
养猪场、屠宰企业等要强化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加强生物安全保护措施,做好养殖场和从业人员的消毒工作,人员、运输车辆等进出养殖场要严格消毒,严禁外来人员进出养殖场。养殖场周围环境、圈舍、垫料、用具等要进行重点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2%的氢氧化钠溶液、次氯酸、碱类及戊二醛等,这些消毒药要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利用泔水喂猪是引起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做好排查工作,要和养殖场签订承诺书或责任书,确保养殖场不使用泔水饲喂。如果在排查工作中,发现有利用泔水的情况,要依法进行处理。此外,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要加强,对于病毒、病菌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禁违规排放到外界环境中。
做好运输检疫监管是预防非洲猪瘟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各有关单位要督促生猪养殖场严格执行引种审批和跨省引进生猪落地报告及隔离观察等有关规定,要按照《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号》的规定来调运生猪及生猪产品,加强生猪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基层职能部门要做好养殖场、屠宰场的申报检疫工作,规范检疫流程,对疑似非洲猪瘟的病例和不合格的生猪及产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未按规定申报检疫、违法调入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立案查处[2]。